摘 要:影响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究其本质,不外是课堂组织、教师能力、教学创新这三个关键因素。其中,教师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若把握这几点方向而不断努力,教师的每一节课就会精彩起来,每堂课都会有精彩之处。
关键词:课堂;教师;组织;能力;创新
如今,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渗透于各个学科,使课堂形式纷呈,体现了多元教学风格。由此而引发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一节课?剔除其表面的东西,能够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一、 课堂组织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上科学有序的流程。
第一,注意整个教学的节奏感。要有轻重缓急之分,不可形成一个流水账,像一个平静或高亢的语调,从教学开始到结束无法掀起教学的涟漪。而应该像九曲流水一样,回旋往复,跌宕有致。一般说来,起步不宜急,要轻柔,引导学生渐入佳境。于漪老师说:“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會,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除了语言的节奏,还包括教学内容的节奏和教学速度的节奏,都要做到有机统一。
第二,教学环节宜合理。要有复习、授新、小结、拓展等几个重要环节,虽然框架仅此而已,但内容要常教常新。如复习这一环节,就可以根据不同类的文章,设计不同的问题,字词、语法、文章主题思想等。至于复习什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也不可长期一成不变;反之,学生就会在单调的教学环节中,产生乏味感,失去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二、 教师的能力
影响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因素,关键在于教师的能力高下。这个能力不仅指专业知识,还指思想水平。最好的能力,当然是这两者高度的统一。
首先,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进行不断的锤炼。要求既要流畅,又适当风趣;既要准确,又富有美感。只有具有文学韵味的语言,才能感染和感动每一位学生。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优美,会给学生以深刻的享受,使语言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比如朗读,如何读出感情,教师就得范读,注意断句,注意节奏。这种朗读的艺术效果,是教师长期借鉴学习名家语言的结果。语言的风趣诙谐,也是调控课堂气氛和增加亲和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凡教育名家,无一位板着面孔说教,他们不失时机地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调侃着,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这种教学效果无异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其次,语文教师的写字,是学生最值得效仿的地方。所以,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高标准地要求自己,刻苦训练,练就一手漂亮的字体,干净美观的板书,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产生深远的影响。写字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整洁,二是规范。虽然有的教师,字写得不错,但往往忽略字的正确性,经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用字,大煞风景,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美感。
再者,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正如古人所云:“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如果我们停止了学习的脚步,那么也就停止了对事业的追求。所以说,教师对学习抓得不紧,就永远只能是个教书匠,反之,则有可能成为专家和学者。教师只有具备孜孜不倦的学习品质,做一个渊博的学者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对知识的传授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只有厚积而薄发,教师才能驾驭课堂,进行知识的串联。不然,仅有一点表面的知识,捉襟见肘,就无法调动和开启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在低层次、低水平上运转。教师的学习,除了专业以外,也要广泛涉猎一些更多的课外知识,这样面对课堂各种问题的呈现,而做到游刃有余。
三、 教学创新
习近平用“苟日新,日日新,时时新”来谈创新的紧迫性,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课堂教学永远与创新为伴,教师永远与创新为伍。
第一,教学的形式要不断创新,不拘泥于几种模式。从学生实际出发,有讲解式、讨论式、自读式、答辩式、竞赛式等多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形式。形式的多变,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上的新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比如,时下听课,主要看教师课堂组织的形式如何,是否契合文本,是否有利于文本的解读。而这种形式的多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并结合理论学习,方能形成自己一系列的教学形式和风格。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探寻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形式。墨守成规、刻板划一是教学的大忌,只能招致教学的失败。“一般说来,形式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切不可过分的热衷于形式的设计,而丢弃文本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讨论要讨论最有意义的东西,有利于文本主题的东西,不可漫无边际,随意性太强。这样,才能做到形式很好的服务于内容,有利于内容的呈现。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相机诱导。”
第二,教学的方法要多变。即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我们也不可视为至宝,滥套乱用,要不断地进行变化修改,尤其要紧扣学生的思维规律,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形式,指课堂教学过程,方法,特指教学环节中某一处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手段。随着年级的不同,要逐步采取渐进式的方法,如低年级多采用画图法、比较法、复述法等对文本进行教学,而到了九年级,多采用分析法、归纳法、推理法等较高层次的教学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但有助于文本的解读,知识点的落实,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长期的训练当中,学生就会掌握这些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影响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但究其本质,不外是课堂组织、教师能力、教学创新这三种关键因素。其中,教师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若矢志不移地为这一方向而努力。教师的每一节课就会精彩起来,每堂课都会有知识的火花闪耀在整个课堂,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靳健,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刘永泽,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