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贵州“大扶贫”战略“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高校普遍存在对象识别不够精准、资助模式简单僵化、动态化管理缺乏、资助工作者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都需要高校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切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应助尽助”,体现教育公平性。
关键词:精准扶贫;公平性;教育
笔者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分析——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一文中论述了贵州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校没有复核权导致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生对象识别不够精准;二是资助模式简单僵化未能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性的精准性;三是贫困生资助系统动态化管理缺乏精准性;四是资助工作者队伍建设管理不够精准。针对这四个问题,笔者试图探究贵州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路径,以期更好地切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完善落实贵州“大扶贫”战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应助尽助”。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提出全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树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新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一、 高校主动参与精准扶贫学生对象识别
按《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黔党办发〔2015〕4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生资助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黔教助发〔2015〕274号)文件精神,获精准扶贫资助的条件是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我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即持有扶贫手册),没有名额限制,这会忽略高校的主体责任作用,导致精准扶贫学生对象识别不够精准不够信服。高校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跟踪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通过第三方反馈家庭情况,高校认定工作的人员可以根据分析学生的困难信息、健康状况、教育支出、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等多个因素,建立学生贫困程度的量化评定公式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类方法,统一评定标准。在这基础上对其精准扶贫资格进行复核,对持有精准扶贫卡而平时消费虚高、穿戴高档的学生应主动取消其精准扶贫资助资格,提高建档立卡贫困生对象识别的精准性,体现高校教育的公平性,做到“应助尽助”。
二、 以“贫困学生”为本,优化资助模式,体现受助“精准性”
根据文件要求:获精准扶贫专项资助的贫困学生可以同时获当年的一档国家助学金。因获精准扶贫资助的学生的人数多,而省教育厅给高校划拨的助学金名额是一定的,以贵州民族大学为例,从2015年开始,国家助学金除了获精准扶贫的同学外,分到班级的所剩无几。这还是忽略了其他不是精准扶贫学生但家庭依然贫困的学生,如城乡结合部的贫困生、单亲孤儿、烈士遗孀、残疾学生等,获精准扶贫资助又同时获当年国家助学金资助的政策未免有些欠妥,应联系高校实际情况,优化资助模式,把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考虑进来。
三、 加强贫困生资助系统动态化管理,有增有减有更新
实施高校资助系统动态化管理不仅有利于精准管理,为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供后台数据支撑,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资助工作的成效。实时更新和维护贫困学生信息,是全面落实高校资助工作精准管理模式的内在要求。笔者在实际录入贫困学生信息的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一是学生填写《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家庭年总收入金额那栏出现多次涂改,这主要是因为省内各高校对家庭人均月收入认定标准不一所致,部分学生为了在学校认定金额的区间内而多次涂改,甚至有的学生是带着盖了章的空表到学校补填;二是贫困库里新生人数每年有更新,而高年级学生信息基本没有变动;三是只要学生是精准扶贫户,大学四年都将继续获得精准扶贫专项资助和国家助学金帮扶,这没有落脚到动态化管理上,贫困生家庭大学期间可能脱贫摘帽,高校资助管理系统应该随时关注更新其家庭经济情况变化。对《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有多次涂改的情况,二级学院可以驳回其申请困难资助的申请;对高年级同学家庭经济有好转的同学,学院应主动撤销其在贫困库资格;对脱贫摘帽家庭的贫困生,学院应主动上报学校及时撤销其建档立卡资格,取消享有国家助学金的权利。
四、 重视资助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強队伍稳定性和责任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一批相对固定的老师长期从事资助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资助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质量,这需要高校加强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首先,高校要足够重视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由各高校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工作,指导并定期培训各二级学院的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管理人员,以提高资助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增强各学院间的联络和交流。其次,各二级学院应建立起一支专职资助工作队伍,主要由学院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以班主任例会为载体定期展开资助工作讨论和相关提议,同时也可建立起以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的兼职资助工作队伍,实时掌握贫困生信息,做到对象识别精准化。最后,不定期委派专职资助工作者参加全省工作范围内的政策宣讲会和业务培训会,从思想上更新精准资助育人的新政策和新理念。
贵州高校贫困学生精准资助需要国家、社会、家庭的合力支持才能提高精准资助的效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之际,贵州高校更应发挥自身优势特长,即保证贫困学生圆梦大学又引导他们积极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强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彭益全.高校贫困生资助精准化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2):89-91.
[2]陈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认定难点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作者简介:
徐磊,贵州省贵阳市,贵州民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