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燕媚
(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常常被动执行医嘱,其对于护理工作的创新性与积极性往往不高,护理效率亦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可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1]。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7月因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来我院寻求救治的76例患者,男性45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43岁-75岁,平均(59.67±6.82)岁。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治疗护理模式。(1)建立医护一体化责任制诊护小组:将医护一体化责任制诊护小组建立起来,小组成员具体包括科主任1名、护士长1名、管床医师5名、责任护士8名,每个成员均具有不同职责且分工明确,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全部小组成员需共同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通过协商将最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诊疗护理计划制定出来。(2)技能培训:需为小组医护人员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与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抢救水平。(3)协同工作:需分别建立其一体化查房制度与一体化交接班制度,每周至少两次全部小组成员共同查房,并就患者实际病情、护理状况、治疗效果展开交流,以团队的形式对患者展开共同管理。(4)合理排班:在具体排班时需对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资质与临床经验予以综合考虑,做到新老搭配,确保在发生医疗风险事件时做出正确应对。(5)定期总结:科主任与护士长需每周定期检查一次小组工作情况,并展开不定期抽查,监督、指导小组成员的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学术交流会或医护座谈会,会中总结并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并积极解决。
1.3 评估依据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
1.4 统计分析 使用t与χ2检验分别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P<0.05为统计学差异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 19.0软件完成。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呼吸改善症状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Mean±SD,分)
2.2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中94.74%(36/38)患者治疗有效,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1.05%(27/38)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比较[n(%),n=38]
在临床中,重症肺炎是一种可见性较高的急危重症,其发病人群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但发病率最高的主要为老年群体,此类患者常因自身机体因素影响而存在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紊乱,临床表现复杂性较高,常伴随呼吸衰竭,故在临床救治过程中需予以其机械通气[2,3]。重症肺炎疾病的临床表现常常较为凶险且疾病预后性较差,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或接受不当的治疗与护理,则患者所面临的死亡风险会大大提升[4]。本研究得出,研究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卓效芳[5]的研究结果相符。医护一体化治疗护理模式下,医生与护理人员可同时对患者展开管理,共同评估其病情并完成对诊疗计划的制定,可令医生与护理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全部治疗护理过程,建立起疾病护理、疾病治疗、患者治疗反馈为一体的良好模式,予以患者更为准确、及时、全面的治疗护理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整体诊疗护理质量。本研究中接受医护一体化治疗护理方式的研究组患者呼吸症状得到了更快改善,疾病治疗效果更好,进一步提示了医护一体化治疗护理方式应用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可见,医护一体化治疗护理方式的实施可显著缩短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症状改善时间,使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