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体位转变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9-05-18 09:17赖敏燕覃雪玲梁凤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程序化血氧饱和度

赖敏燕,覃雪玲,梁凤华

(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N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于新生儿早期发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对于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1]。WHO数据显示,活产婴儿中NP的发病率高达20%,NP死亡率更是超过20%,为新生儿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2]。数据显示超过90%的NP发病是由于胎儿于子宫内或产时因缺氧刺激致使羊水、胎粪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而另一种NP的发病原因是由新生儿胃容量小,胃部肌肉发育较差,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而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协调,反流物引起吸入性肺炎[3]。同时因为新生儿抵抗能力差,细菌易下行进入肺部引起感染性肺炎[4]。对于NP的治疗,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病情重,合适的干预护理显得十分必要。对NP的传统治疗多以仰卧位为主,但仰卧位会增加呼吸速率与血氧浓度,而采用其他体位,如头低脚高侧卧位,有助于下呼吸道及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对于肺不张的治疗效果显著[5]。本文通过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实施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取得了十分积极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NP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男44例,女36例,年龄范围1 d-20 d。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NP的诊断标准[6];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出生日龄不超过28 d;家属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具有先天性生理疾病;合并心、肺、肾等严重器官病变。两组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观察组采用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患儿喂完奶后给予斜度45度-60度,头高脚低斜卧位,使头部偏于一侧,臀部垫小枕,保持姿势30 min,后改仰卧位;3 h后,患儿取头低脚高左侧卧位,斜度约为30度,于头部、臀、背部垫小枕,保持姿势30 min后改仰卧位;3 h患儿取头低脚高的右侧卧位,斜度依然为30度;3 h后改为头低脚高俯卧位,使臀与背部倾斜达15度,将毛巾垫于患儿的臀、背部垫,保持此姿势30 min后可改为正常仰卧位。每次进行体位改变前都要求沿支气管走向对患儿进行节律性叩击5 min,叩击抬手距离约为3 cm-5 cm,速度控制在100次/min-120次/min,叩击控制力度,有节律叩击,自下而上,由外到内。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于干预1 d、3 d、7 d的血氧饱和度水平(SpO2)、呼吸频率(R)及心率(HR)。(2)记录对比两组的住院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录入至Excel再统计SPSS 24.0(IBM,USA)进行统计学处理,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心率及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效果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 两组不同时间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如表2所示,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09±2.16)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0.17±2.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5,P<0.05)。

表1 两组的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间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Mean±SD,n=40)

3 讨论

NP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新生疾病,世界范围内每年超过200万的新生儿死于NP[7]。NP急性期时常伴有肺实质的炎性病变,引起肺部换气功能障碍,且新生支气管平滑肌较薄、清除能力较差,故呼吸道堵塞并发呼吸衰竭的几率较高[8]。故对于NP的治疗应尽早地控制症状,改善新生儿肺功能恢复。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对于NP进行科学地护理干预对于治疗效果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水平、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8.09±2.16)d显著少于对照组(10.17±2.28)d(t=4.165,P<0.05)。与李星等[10]研究结果相一致,新生儿肺炎转变体位护理,对于肺功能、临床症状的改善都较理想的效果。对于NP的常规护理多采用新生儿仰卧位,利于患儿的呼吸道管理,亦有利于病情观察,但仰卧位时,新生儿咽部呈漏斗状,易使分泌物及反流物呛入气道,痰液不易于排出,且吞咽功能亦不协调,故呼吸道容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1]。研究[12]显示,NP护理中采用一定角度的俯卧位、右侧卧位等,有助于NP患儿呕吐、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降低。但是NP患儿长期采用同一种卧姿,可能引起痰液于气管内滞结,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13]。NP的病变部位多发于肺底或后叶,NP患儿采用头低脚高俯卧位,有助于肺后叶充血水肿、血液循环及肺活量的改善,有益于缺氧情况的缓解[14]。低脚高侧卧位及俯卧位利于下呼吸道分泌物向上排出[15]。特别要注意的是,患儿喂完奶后取头高脚低斜卧位,角度40度-60度,是为了防止患儿吐奶及吸入性肺炎。

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护理体会: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依据患儿的实际病情选择性进行吸氧、吸痰等,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避免局部损伤及水肿;②体位转变时注意患儿的舒适度并检测患儿的体征,头低脚高侧卧或俯卧位头部不可过低,俯卧位时可用安慰奶嘴谨防猝死综合征;③注意预防皮肤粘膜压迫受损。仰卧位时取3 cm-5 cm厚垫垫于患儿肩下,利于呼吸道通畅。头低脚高俯卧位时,患儿头部两侧及双膝盖采用泡沫敷料保护;④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程序化体位转变护理可以有效稳定呼吸,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利于病情的恢复,对于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程序化血氧饱和度
基于Houdini的VEX程序化建模高效搭建数字孪生虚拟工厂
糖臬之吻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中国程序化广告技术生态
程序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重症患者的影响
程序化护理操作管理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