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2019-05-18 09:17王竹于品仙姚少红梁欣林丽娟杨柳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躁动国药准字全麻

王竹,于品仙,姚少红,梁欣,林丽娟,杨柳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湛江 524037)

一般情况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进入恢复期时,患者普遍可以较为平稳地从全麻状态逐渐恢复至清醒状态,但仍旧存在少数患者会在苏醒期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等临床症状,称为全麻苏醒期躁动[1,2]。积极寻找造成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给予重点关注与适当干预,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麻醉安全以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等均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借助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评估患者麻醉苏醒期烦躁情况,并分析骨科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相关影响因素,现将研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科全麻手术治疗患者5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I级-II级。

1.2 麻醉情况 患者在术前12 h禁食、禁饮,在进入手术室后开放患者外周静脉,行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示波、呼吸机脉搏饱和度监测等。

麻醉诱导阶段,患者均采取静注0.05 mg/kg-0.10 mg/k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2 μg/kg-4 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0.2 mg/kg-0.3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27)、1.5 mg/kg-2.0 mg/kg得普利麻(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H20130535)进行术前麻醉诱导,并在接受3 min氧去氮后,实行气管插管,最后在完成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呼吸机,对患者实行机械通气。

在麻醉维持阶段,患者均接受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按照0.2 mg/kg·h-1 μg/kg·min进行持续泵注使用,丙泊酚(Fresenius Kabi AB,国药准字:J20080023)按照4 mg/kg·h-6 mg/kg·h持续泵注使用,并在麻醉维持期间间断注射0.1 mg/kg·次-0.15 mg/kg·次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求维持患者肌松状态。麻醉期间采取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实时监测。

1.3 躁动分组评定 借助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3]评估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烦躁发生情况。1分表示患者无法唤醒,且对外部刺激反应轻微,无法进行交流;2分表示患者镇静过度,但通过物理刺激能够唤醒,却无法与外部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动作仅为身体的本能反应;3分表示患者难以唤醒,在晃动、呼唤后能够唤醒,但又会立马进入睡眠状态,可以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指令;4分表示患者安静合作,可以正常唤醒,且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5分指患者焦虑躁动,患者试图翻身或起床,能够服从指令安排,但仍旧需在部分限制下活动;6分表示患者非常躁动,在医护人员多次告诫后仍无法进入安静状态,需进行活动限制;7分表示患者危险躁动,有翻身下床企图,有拔出体内导管企图,甚至伴随无意识的攻击行为,需给予强制性活动限制。患者评分≥5分则为躁动。

1.4 一般资料调查 由本科室内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对所有入选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疼痛情况、麻醉时间、术前焦虑、术中体位、苏醒期低血氧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疼痛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术前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50分为存在术前焦虑。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全麻苏醒期烦躁情况 经分析,56例骨科全麻手术患者中,Ricker镇静-躁动SAS评分为1分5例,2分10例,3分23例,4分8例,5分6例,6分3例,7分1例;将10例得分≥5分归为全麻苏醒期烦躁组,将另外46例Ricker镇静-躁动SAS得分<5分归入非烦躁组。

2.2 全麻苏醒期烦躁的单因素分析 非烦躁组与烦躁组患者在性别、年龄、VAS评分、术前焦虑、术中体位以及苏醒期低血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全麻苏醒期烦躁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全麻苏醒期烦躁多因素分析

2.3 全麻苏醒期烦躁多因素分析 以全麻苏醒期患者出现烦躁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对全麻苏醒期烦躁存在显著性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术前焦虑、术中体位、VAS评分以及低血氧是骨科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出现烦躁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苏醒期烦躁是临床常见麻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于苏醒期烦躁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是由全麻药物抑制患者中枢系统获得麻醉效果后,患者不同部位中枢的恢复程度不同步,患者意识恢复时,麻醉药物却尚未代谢完成,从而使剩余的麻醉药物作用于大脑皮层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功能未得以完全恢复,最终引起患者发现定向障碍、放射性对抗的情况[4]。苏醒期烦躁患者多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哭喊、呻吟以及肢体无意识运动等交感神经激活状态,会增加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还增加了全麻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既往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或者高血压患者的危害尤为显著[5]。此外,由于骨科手术中脊柱等部位血管神经分布密集,因而苏醒期烦躁还极易增加患者手术创面出血,增加患者导管脱出频次、神经损伤风险,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起二次手术[6]。因此,降低骨科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烦躁发生率对改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改善患者预后等意义重大。

相关研究表明[7],苏醒期烦躁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息息相关,例如疼痛、对患者身体了解不足、自身心理反应等。本研究结果显示,56例骨科全麻手术治疗患者中有17.86%(10/56)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情况,另82.14%(46/56)患者苏醒正常;经单因素分析后发现,烦躁组患者与非烦躁组患者在性别、年龄、VAS评分、麻醉时间、术前焦虑、术中体位及低血氧方面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性别、年龄、术前焦虑、术中体位、VAS评分及低血氧是骨科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出现烦躁的相关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骨科全麻患者苏醒期烦躁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焦虑、术中体位要求、术后意识恢复状况以及麻醉期间低血氧、疼痛等明显相关。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的重视与针对性干预,尽可能减少骨科全麻手术患者出现烦躁症状,保证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躁动国药准字全麻
更正声明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乳腺癌术后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帕瑞昔布钠治疗的镇痛效果观察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道路躁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