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峰,张胜高,谭秋波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亦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往往存在较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障碍等,死亡率高,在临床上重视度较高[1]。相关研究称[2],改善慢性心衰患者肺动脉高压状况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对慢性心衰患者顺利治疗意义重大。西地那非是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性作用于肺动脉血管平滑肌,从而发挥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其在近年来还被发现能够应用于治疗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在增加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具有积极意义[3]。老年群体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等原因,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占比较大。因此,本研究将讨论西地那非应用于高龄慢性心衰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高龄慢性心衰患者118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成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17例;年龄60岁-86岁,平均年龄(71.3±6.2)岁;NYHA分级为II级17例,III级26例,IV级16例;其中合并高血糖者14例,合并高血压者23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2例。观察组男性44例,女性15例;年龄61岁-85岁,平均年龄(71.5±6.3)岁;NYHA分级为II级18例,III级27例,IV级14例;其中合并高血糖者15例,合并高血压者24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0例。经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4];②均经CT检查后确诊;③均为左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年龄≥60岁。排除标准:①存在慢性血栓、慢阻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或者严重瓣膜病变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者;③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证者;④长期使用硝酸盐类药物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监测,并接受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辉瑞制药,国药准字:H20020528)治疗,2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变化,包括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结果用(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LVFS、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FS、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慢性心衰主要是由心肌受损、室壁应力改变而引起,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还会出现体循环、肺循环瘀血等情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1]。慢性心衰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患者心室负荷,致心肌损伤加重,最终引起全心衰竭,极不利于患者顺利治疗及预后[2]。常规治疗对合并有肺动脉高压的慢性心衰患者效果不理想,并不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因此,为患者选择一种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药物十分重要。
研究[2]认为,西地那非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在慢性心衰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LVFS、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说明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高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原因在于,西地那非能够通过抑制环鸟苷酸降解,促进患者内源性一氧化氮生成,增加一氧化氮浓度,从而舒张患者血管,扩张病变肺血管,降低肺循环阻力,降低患者心脏负荷,有效提高患者心脏排出量[3,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比较(Mean±SD,n=59)
综上所述,西地那非治疗高龄慢性心衰的疗效显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