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2019-05-18 09:16黄海燕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阵发性导联

黄海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阵发性房颤(PAF)属于临床心血管常见疾病心率失常的主要表现,其中多数患者心房颤动早期表现为阵发性房颤。当前,动态心电图已成为临床诊断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重要方式,成为检测阵发性房颤始动因素的重要依据[1]。为此笔者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房颤患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检查确定没有出现阵发性房颤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岁-72岁,平均年龄(56.1±2.8)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5岁-71岁,平均年龄(55.8±2.7)岁。两组资料差异比较基本一致(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12联导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器型号:迪姆DMS300-3A。对照组在监测过程中对3个P波形态完成的心动周期进行分析;研究组在监测过程中对阵发性房颤发作前的3个连续窦性周期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最小P波(Pmin)、最大P波(max)与P波离散度(Pd)及房颤起源部位。房性早搏起源部位评定标准:V1导联P波为负向,aVL导联P波为正向,起源部位为右心房;V1导联P波为正向,aVL导联P波为双向或负向起源部位为左心房;I、III、aVL导联P波中不少于一个P波为负向,起源部位为心房下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Pmin、Pmax、Pd情况 如表1所示,研究组Pmin、Pmax及Pd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的Pmin 、Pmax、Pd情况(Mean±SD,ms)

表2 比较两组的房性早搏起源部位[n(%)]

2.2 比较两组的房性早搏起源部位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房性早搏起源部位为左心房上部占比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对于房室心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多依据患者主诉心悸、头昏、头晕等症状并通过心电图进行检查确诊,临床诊断难度较大。然而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2],心房解剖学改变或心房同时出现多发迁移性微折返活动异常是引起病理性阵发性心颤无序折返的原因。12导联动态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诊断方法,可进行24 h的12导联心电图连续同步记录,可应用计算机对ST段动态变化与心律失常进行自动分析,对明确房颤及检测隐匿性阵发性房颤及研究阵发性房颤始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2]显示,当心房内不止一个位置出现非均匀电活动时,Pd会增大,造成房性心率失常,因此可将Pd作为房性心率失常预测指标。兴奋度与自律性会因心房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心房颤动及心房肌电活动时,若非均匀质升高,心房各位置生理活动空间向量会出现变化,所以心电图会表现为Pmax增长,Pd加大,若P波持续时间出现延长,可确定房室传导出现失衡。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min、Pmax及Pd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房性早搏起源部位为左心房上部占比高于其他部位(P<0.05),两组患者各部位房性早搏起源部位比较差异基本一致(P>0.05)。因房颤起源点异常并不是永久性的,自主神经系统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对于阵发性房颤与慢性心房颤动无法进行准确判断,需对其进行长时间随访才能获取准确结果。

综上,应用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可参考Pmin 、Pmax及Pd对阵发性房颤进行预测。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阵发性导联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分析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患者房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