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19-05-18 01:59赵晓换杨和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经皮心血管心肌梗死

赵晓换,杨和银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11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新疆 喀什,8440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在服用硝酸脂类药物及休息后仍然无法缓解[1]。随着临床技术和器械的不断进步,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研究[3]显示,有8%~38%的患者难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此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有效的早期康复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干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54.69±5.83)岁;体质量指数为18~32 kg/m2,平均(24.58±3.25)kg/m2;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8例,Ⅲ级17例,Ⅳ级6例;合并症为高血压35例,糖尿病24例,高血脂症2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1~73岁,平均(54.57±5.96)岁;体质量指数为18~33 kg/m2,平均(24.64±3.19)kg/m2;心功能分级Ⅱ级30例,Ⅲ级16例,Ⅳ级5例;合并症为高血压36例,糖尿病22例,高血脂症2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2015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疾病或既往精神病史;存在严重并发症;合并其他严重躯体疾病;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拒绝配合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患者在接受经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第1~5天在床上进行活动训练;第6~7天坐轮椅实施双脚踏步运动;第8~10天进行步行训练,每次步行200 m,3次/d;第11~12天步行距离增加至500 m/次,3次/d;第13~14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每次上下3层阶梯,3次/d。此外,干预人员给予患者常规饮食、日常活动安全等健康宣教。

观察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干预。为患者制定1周6个阶段康复程序,具体内容为:① 阶段1:治疗当天保持绝对卧床,在干预人员的帮助下进食。穿刺部位压沙袋5 h左右,关节、大肌群行被动运动。详细介绍心脏监护知识,嘱患者多饮水。能力消耗为1梅脱(MET)。② 阶段2:术后1 d在床上自行进食,在干预人员的协助下洗脸、梳头,允许自己刷牙。对侧肢体主动活动,穿刺侧制动24 h后可床边用马桶。病情稳定后可听收音机,详细介绍心脏康复程序及心肌梗死相关知识。拔除鞘管,下肢制动24 h,活动后保持休息30 min。能力消耗为1.5 MET。③ 阶段3:术后2 d在床上取坐位2 h左右,自行饮食、床边梳头等。在床边悬坐、下床站立,可下床走动50 m以内。可以看报纸,讲解心脏解剖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等知识。脱离心脏监护,可轻微活动,活动后保持休息30 min。能力消耗为2.5 MET。④ 阶段4:术后3 d可在椅子上进食,在椅子上坐2 h左右,可坐在浴室让家属帮忙擦洗。可在走廊慢行100 m以内,并可上下1层楼梯,可与亲朋好友谈话。讲解急性心肌梗死诱导因素,有条件者给予心电遥测监护。可轻度活动,各项活动均在自身耐受下进行。能力消耗为3.0 MET。⑤ 阶段5:术后4 d可在椅子上坐2~4 h,自行擦洗及穿脱衣服。漫步行走200~350 m,可上下2层楼梯,可看书,与亲朋好友谈话。介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脉率检测。轻度活动,活动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能力消耗为4.0 MET。⑥ 阶段6:术后5~7 d继续前阶段活动,强度稍稍加大。正常速度步行,距离在400~500 m。可看电视,给予患者心理咨询。进行症状限制运动实验,可中度活动,活动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能力消耗为5.0 MET。1周后采取步行及慢跑的方式,运动时间在30~45 min,2次/d。

1.3 观察指标

① 心功能:观察并记录2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指标的变化。② 生存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2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4]。③ 心血管不良事件: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随访,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为心力衰竭、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生存质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较

观察组干预2周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和WMS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比较

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WMS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2周后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虽然可使梗死冠状动脉重新开通[5],促进机体内心肌缺血症状缓解,但其无法改变动脉粥样化的病理基础,也难以降低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概率[6]。相关研究[7-8]结果表明,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运动量,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周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和WMS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既往传统心脏康复干预需要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6周、病情稳定后实施,而随着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发展,为术后早期实施心脏康复干预提供了可能[9-10]。早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序、适量康复锻炼综合干预,促进术后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11],从而提高其心肌血供,降低儿茶酚胺的产生量,最终促使心肌耗氧量降低[12]。此外,通过早期床上活动,肌肉关节的主被动锻炼可使患者提高心血管储备能力,增加冠脉血流量[13],从而减少和避免心肌缺血的产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2周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分析原因主要为,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干预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肺活量,提高机体肺通气水平,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衡现象,从而促进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状况的缓解[14-15];通过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胃、肠等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消化道症状,提高胃肠道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16-19]。此外,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干预充分丰富患者娱乐生活,缓解了心理负担,避免疾病给自身造成负性情绪而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升了患者自信心,从而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早期适宜强度的运动干预,促进患者术后减少冠状动脉平滑肌收缩效应及Ca2+水平,进而可降低冠状血管病理性改变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经皮心血管心肌梗死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