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对话”的理念成为所有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尤其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反复强调的是“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将知识和能力融合在交际中。
一、直观感受与总体认知两种基本关联
我们先看一个语文教学的例子:
生2:我觉得你把对母亲思念的感情读出来了,我想你以后可以读得更好。
师:既然你说他“可以读得更好”,加个“更”字,说明还有余地呀。(众笑)你还有什么别的见解?同桌要说话了。好,你说!
生3:我也觉得你读得有感情,但是你有的地方并没有把他的脾气暴怒无常读出来,像“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突然把前面的玻璃砸碎”。他就是——(很平淡的语气读),没有读出动作的暴怒。这就是一点不好的地方。(该生“暴怒”地读了起来,众鼓掌)
师:怎么样?人家对你的评价,你怎么看?
生1:我觉得你说得很正确。谢谢!
这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的教学实录,课上边交流边学习的气氛非常浓厚。
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教学言语的交际性,我们再举一个数学教学的案例: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蒋菊莲讲授“科学计数法”一课时,在黑板上写下54、540、54000、5400000、54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蒋老师依次让三个成绩较差的学生读前三个数,而后由大家公认的优秀学生来读最后两个数。结果是三个“差生”轻易地读出前三个数,后一个优秀学生艰难地读后两个数,尤其是最后一个数,花了相当长的时间。下面的同学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蒋老师赶紧说:“最后一个数字是太长了,有点难为这名同学,不过最后他还是准确地读出来,这不也值得鼓掌吗?”
这个课例对“差生”的关照非常突出,为了让他们能够重拾自信,蒋老师甚至不惜小小地“打击”一下优秀学生,可谓用心良苦。
这就是课堂教学言语关联的实情:既有知识指向的关联,又有交际指向的关联。所以木下百合子说:“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也就是说,所有教学不只是教知识,还是社会性交流沟通。
认知语言学说得更加清楚明白:“在认知语义学中,意义被视为与语言表达式相关的概念化。……概念尽管体现为一种心理现象,但植根于物理现实中:它发端于大脑的活动中,而大脑是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身体本身又构成了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语言意义同样植根于社会互动中,源自会话双方彼此的知识、想法及意向所作的协商。”认知既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个心智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社会互动,是一种交际现象。不用说,课堂教学既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个交际过程。
斯珀波和威尔逊合写了一本专著《关联:交际和认知》,将认知和交际的关联推向极致。“我们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倾向于尽可能以最小的心力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就必须关注对自己最为关联的既有信息。交际就是要引人注意:因而交际就意味着所传递的信息具有关联性。”这就是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著名的关联理论。
由上面课例和论述,我们不难得出两个基本认识:其一,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言语必须具有两种基本的关联——认知关联和交际关联。认知关联指向课堂教学的知识联系,包括旧知与新知的联系、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知识与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交际关联指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和互动。语文教学尤其重视这两种关联,因为语文本身就与交际、生活体验紧密相关。其二,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言语必须把认知关联与交际关联融合在一起,力争在认知关联与交际关联中建立一种最大关联,以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简单说来,因为言语是认知和交际的基础,认知得出的定识要靠言语表达,认知过程是一个言语过程,交际本质上是言语交际。在言语中,认知和交际本就交织在一起。
二、两种关联的认知与实践现状
对于认知关联,我们认识得比较充分,并且一直在努力实践。长期以来,我们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新知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并且总结出大量实践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知识与生活体验之间的联系方面也作了大量的尝试,知识与生活内容之间的联系也明显加强。相对而言,我们對于交际关联的认识与实践比较薄弱。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我们追求的是教师知识丰富、功底深厚,上课时把知识讲准确、讲明白、讲透彻。直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我们才意识到交际关联的重要性,在所有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提出了“过程”这个明显的交际维度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隐含交际维度的目标,在师生关系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互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话”理念、“对话”要求。
然而,我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对话教学”在教学言语上的落实,认识尚未到位。我们趋向于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和实践为课程的一个内在目标,把“对话教学”视为一种主体标志和活动方针,没有具体落实到教学言语的交际关联上。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教学言语的交际关联现象与作用的认识存在两个极端:
一是认识不到交际关联的存在和作用,或者轻看、错看交际关联的作用。由于高考、中考的制约,教师在教学中实际上一心想着的还是知识,尤其是高考、中考常考的重点知识,所以,目前哪怕是走在课改前列的不少改革,包括学案或导学案、自主学习等,实际瞄准的都是一个纯粹的知识案,展示和对话的也只是知识,没有深入到交际关联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上的交际关联。于是,我们常常把指向交际关联的教学言语错划为没有价值的“废话”,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口头语“啊”“请看”“是不是”“对不对”看作必须去掉的不良口头禅,把一些简单提问看作教学“弱智”表现,殊不知,课堂教学上有意识地说“请看”“是不是”“对不对”,具有明显的交际作用;简单提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其交际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