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用文献资料开展阅读教学

2019-05-17 10:03胡春梅
语文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献资料名著文本

胡春梅

老师们经常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师需要有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更深刻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面对经久流传的一本本名著,教师仅仅依靠原有的储备、经验以及教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今网络便利、资源丰富,文献资料最易于转换为教师的教学材料和学生的学习材料。可是面对各种资源库,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里怎样去检索、收集恰当的资料呢?本文从教师阅读、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如何检索文献资料以辅助文本解读

学科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其专业功底最为鲜明地体现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也是语文教学的起点。解读一篇文章,仅仅从文章内部来理解分析是非常有限的。按照语用学理论,语言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语境又可分为内语境与外語境。上下文关系、文本内部内容结构是此篇文章的内语境,语言的外部环境便是文章存在的外语境。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了与文本密切关联的三个要素:作者、世界和读者。因而,对于一篇作品的解读,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作品内部的内容结构、作者的创作过程、作品成书的背景以及不同读者(包括普通读者与专业评论者)的接受情况。这样,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查找出的资料角度各不同,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文本,从而更为准确、深刻地理解文本。

孙绍振在《解读语文》一书的序中说:“经典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层次的,至少有三层次。”第一层次是显性的,按时间、空间顺序,将外在的、表层的感知连贯,包括行为和言谈的过程。这个层次是最通俗的,学生可通过阅读得知。第二层次是隐性的。在显性感知过程以下的,是作者潜在的“意脉”变化、流动的过程。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第三层次是文体形式的规范性和开放性,还有文体的流派和风格,这里有着更为深邃的内涵。按照孙绍振的分类与解析,如果教师的解读要达到文本的三个层次,也要从三个角度来查阅资料。第一,需要查阅有关作品本身的分析,如《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和叙事特色;第二,需要查阅作者的创作思想与艺术特征,如雨果的创作艺术以及《巴黎圣母院》在其创作生涯中的地位;第三,需要查阅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坐标,如《巴黎圣母院》在欧洲文学史上属于哪一段时期,它与其他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有何异同,等等。如果是古代文学作品,不同时代对于作品的阐释与评价也是教师解读文本的一个很好的参照。总之,须将一部作品放在文体、流派、文学史以及接受史的语境之中,全方位、多方面、深层次地认识和解读。

目前书店和网络上都可以找到许多教学设计的案例,这也是很好的教学参考资料。但是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只有自己深刻理解了文本,才能抓住课文的教学价值。因而,建议教师直接阅读与文本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解读文本这一基础工作做扎实。

二、如何将文献资料融入课堂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除了利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是否可运用于课堂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是,文献资料需要通过教师的智慧完成向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转化。

许多一线教师都有意识地将文献资料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从而使教学设计更为科学,更能体现学科本质。也有的教师希望将文献中的一些阅读理论介绍给学生,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和策略才算真正意义上学会了阅读,也才能够迁移到同类文本的阅读上。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拿着资料照本宣科,更不能以讲授文献资料替代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文献资料,应该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将理论术语转化为浅显生动的教学语言。外国文学名著大多归属于某一文学流派,掌握了流派的特征,也就掌握了名著的基本艺术特色。《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但对于其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而这也是这部名著重要的教学价值。但对中学生来说,文学史只需要初步了解,流派和主义超越了中学生的学习范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理论术语转化为学生容易明白的语言。中学生读《悲惨世界》,无须知道它属于哪个主义或文学流派,重点要掌握小说中的真实与虚构。《悲惨世界》中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环境的描写,也有虚构的主人公冉阿让的传奇人生和作者充满浪漫情怀的济世良方。真实与虚构在小说中的体现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作者的社会理想能否真正实现?转化为学生能够明白的语言,也就找到了将有用的文献资料输送给学生的路径。

目前的小说教学中,大量的叙事理论进入课堂。如果没有将文献的论述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文献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因为难度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将叙事理论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借助直观的画面将资料用于课堂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有关《悲惨世界》叙事特色论述的文章不计其数,而吴小英的《析(悲惨世界)的叙事特色》更适合语文教师使用。因为论述者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将小说的叙事特色概括为“串环式”叙事结构、“折扇式”叙事时间、“轨道式”叙事空间,不仅叙述全面,而且比喻性的修辞方式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更易于学生理解。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动手将《悲惨世界》的叙事结构画出来,结构图完成了,小说的叙事特色也就清楚了。

第二,将文字论述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活动。有些文献资料对于阅读名著非常有价值,但是不适合学生直接阅读。对此,可以将其转化为有趣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帮助下,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外国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大多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如何选择一个好的译本?文献中有很多介绍译者以及名著在我国译介、传播的情况。学生不具备辨别译本的能力,但是教师可以提供不同译本的翻译组织学生鉴赏,以此提升学生品味语言、深入理解主题的能力。例如,《海鸥乔纳森》中的一句话“Heaven is being perfect”,有的译本译为“天堂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有的译为“天堂就是尽善尽美”。究竟哪个更好,请学生讨论鉴赏。中国古代经典名著中,也有许多存在争议之处,历代文献资料均有论述,这也可以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容。例如,《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句的释义,还有《论语,泰伯》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的句读,都可以请学生辩一辩、说一说。

没有定论的话题,组织学生分辨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文本和梳理探究的能力。还有一些关于名著核心话题的论述,例如不少文章探讨了《骆驼祥子》中祥子堕落的原因,教师在教学中不宜将资料中已有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可以运用这一话题开展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组绘制“祥子的人生折线图”或是“祥子一生的思维导图”。只有从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中,才能够描绘出人物变化的轨迹,以此来分析祥子堕落的原因。学生在整合信息、分析人物、阐释原因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第三,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建构过程。文学名著篇幅长、容量大,其内涵意义与教学价值非常丰富,需要教师精心研读与深入挖掘。文献资料往往提供静态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建构的过程。

《三国演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名著之一,在世界享有盛誉,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着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此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房山五中苏向前老师在教学时,选取了对于主要人物刘备人物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建构起儒家传统的“五常”,以思维导图表示如下:

刘备的处世之道,是统整全书的—个切入点。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体现出刘备的“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体现出刘备的“礼”;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体现出刘备韬光养晦之“智”;与赵云过命的交情,体现出刘备的“信”;而体恤民间疾苦、爱护百姓,体现出刘备的“仁”。刘备的人物关系这一切入点,通过思维导图便串起了全书内容。刘备的处世之道,其实是传统文化中“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体现,在全书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中更能凸显作者对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的弘扬。

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在学生阅读完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后,教师可以设计“海底世界探秘、绘制鹦鹉螺号结构图、主要人物性格分析”三个主要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体验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幻想性和文学性,建构起科幻文学作品的特征。

三、如何选择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学习

文献资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也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为:“利用书中的目录、序跋、注释等,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深入研读作家作品。”要求学生学习检索资料,深入研读作品,开展研究性学习。因而,当教师利用好资料,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材料促进其深入阅读,文献资料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文献资料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补充性材料。由于名著大多与今天的生活场景有时空差异,为了拉近名著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可提供与名著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阅读《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时,可以让学生自读《雨果传》和《雨果回忆录》。红色经典是学生学习革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当年的艰苦岁月?教师可以提供具有相近内容不同形式的文本让学生作互文阅读。例如,学生读《红岩》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读《忠诚与背叛》《血手染红岩——徐远举罪行实录》《红岩革命烈士牺牲现场实录》等书籍,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入《红岩》,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是对比性材料。如果说补充性材料通过补充文本之外的内容,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比性材料则是通过与文本相近或相对的材料,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入学习。这如同一个事物有了与之相对的参照物,在比照中看得更为明晰。例如《悲惨世界》中,作者用了整整一卷五十多页的文字再现滑铁卢战役的场景,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容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在滑铁卢的战场上,出现了小说的关键人物德那第,勾连起小说前后的情节;而且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结束了拿破仑帝国的统治,开启了历史新阶段。冉阿让、芳汀、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故事,都是在这一时期上演的。通过阅读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撰写的《滑铁卢一分钟》,学生便能在对比中感受到插叙内容与完整事件的叙述不同、历史素材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差异、不同文体表现形式的差异,也能够鲜明体现出不同作家的风格差异。

名著阅读教学可以引入延伸阅读和比较阅读,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提供同一主题的其他读本,对于学生的视野拓展不无益处。例如,《悲惨世界》就可以作为《巴黎圣母院》的延伸阅读作品,而且同时期作家近似主题的作品也可拿来进行比较阅读。《悲惨世界》与《基督山伯爵》的比较阅读,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是示范性材料。在教师所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中,有一些是可以直接提供给学生作为研究范例的。当然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资料所论述的内容恰好是学生感兴趣的或存有疑问的地方,即资料符合教学内容;第二,资料可信度高,行文规范,没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和逻辑性错误,可以作为学生深入研究效仿的范例,即资料符合作为研究范例的条件。示范性材料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鼓励他们作研究性学习。

文献资料既是教师的教学材料,也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名著阅读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待于教师拓宽阅读视野、运用教学智慧,将其为我所用,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引领学生通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文献资料名著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用信息技术搜集文献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信息时代高校院系资料室的管理与建设研究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