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宁 薛矫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探讨。 方法: 选取医院 2015 年至 2018 年新入职儿科护士群体作为分析对象,2016年7月开展规范化培训,从 2016年7月前随机抽取常规培训护士 25 例设为对照组,从 2016年7月后随机抽取规范化护士 25 例设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护士对比分析归纳规范化方式对新入职护士培训的价值。 结果: 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应变能力,观察组护士考核所得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护士对培训方式的评价,观察组护士各项目评价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化培训对儿科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的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儿科护士的专科工作能力,及各项综合能力,帮助护士尽快胜任岗位工作。
【关键词】 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常规培训;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129-01
为帮助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国家卫计委在 “国卫办医发 〔2016〕2 号”文件中指出: 从 2016 年开始在三级综合医院正式推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 简称规范化培训护士) [1]。新毕业护士(以下简称新护士)是指工作时间为 1~3年的护士[2]。新入职护士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关键时期,是培养新护士专业化的临床思维的重要时期[3]规范化培训护士与以往新入职护士的培训不同,即2年的培训周期、较大难度的培训内容、较复杂的考核方式等特点[4] ,对2015 年至 2018 年新入职儿科护士群体作为分析对象回顾分析其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5 年至 2018 年新入职儿科护士群体作为分析对象,2016年7月开展规范化培训,从 2016年7月前随机抽取常规培训护士 25 例设为对照组,从 2016年7月后隨机抽取规范化护士 25 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培训体系院-科两级培训(2)培训范围院校毕业后新进入儿科护理岗位工作1年期的护士(3)培训时间:岗前培训:由护理部统一安排进行,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2周。专业培训:
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12个月(4)培训内容及要求:基本理论知识培训、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5)考核方式和内容
培训结业考核
1.2.2 观察组
1.2.2.1 培训体系建立并实施护理部-院区-区域-科室四级培训网络管理体系n护理部:负责新入职护士规培的方案拟定与整体推进。各院区:负责具体落实集团新入职护士规培的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新入职护士各院区培训推进计划,负责各院区新入职护士规培的具体推进和落实,负责新职工转科工作。各区域:成立内科、外科、危重症门诊、妇产儿四个培训区域,各区域设培训小组(组长从片长中选取),具体负责护理人员大科专业理论、操作培训以及出科考核的推进和落实。各科室: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开展临床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与考核。实行导师制,专人负责。
1.2.2.2 培训范围院校毕业后新进入儿科护理岗位工作2年期的护士
1.2.2.3 培训时间:岗前培训:由护理部统一安排进行,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及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为4周。专业培训:包括各专科轮转培训,培训时间为24个月。要求:按照培训要求,规培期间护士不定科室,必须按要求进行轮转。
1.2.2.4 培训内容及要求:更加细致。
1.2.2.4.1 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沟通技巧、职业素养
1.2.2.4.2 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
掌握并熟练运用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规培要求的27项操作分4个区域培训,在2年期内完成。
1.2.2.4.3 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掌握并熟练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各区域组长根据《大纲》制定区域培训授课课程表,内容以《大纲》大专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为主,并组织授课,每2周1次。规培护士所在专业科室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健康指导进行培训。
1.2.2.5 考核方式和内容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与培训结业考核
1.3 观察指标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能力进行考核,包括本科室理论考核、专业护理操作考核、应急处置考核(各自满分均为 100 分),统计护士考核得分。判断护士在科室培训结束后的岗位胜任能力 [6]。考核分数在 80 分以上者为合格,80 分以下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技能考核得分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技能、专业护理操作及应急处置考核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2 岗位胜任能力
观察组护士均接受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 培训,通过岗前培训,新入职护士均顺利通过考核,具备了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完成了从护士到专科护士的转换,培训合格率达 100.00%(25/25)。而对照组护士的培训合格率为 88%(22/25),
3 讨论
儿科新入职护士在正式上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加强岗前培训,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增强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使新入职护士经过2年期培训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服务能力,能够独立、规范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本次研究中,回顾分析研究组儿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效果。培训体责任清楚,负责到人。培训范围新入职由1年护士增加至2年,培训时间延长,夯实新入职护士各项培训。培训内容更加细致,形成表格化,导师负责制,使新入职护士有人管,必须管,对新护士监管力度加强。让护士对儿科护理服务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充分掌握儿科的护理服务要求,了解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与护理要点,从而满足儿科护理需求要。考核方式和内容增加过程考核,可随时观察护士的不足,及时调整培训步骤,以取得更好地培训效果。研究结果发现,经过规范化培,新入职护理理论考核、专业护理操作考核、急救护理操作考核得均取得良好成绩,优于常规培训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 试行) 》的知[Z]. 2016.
[2] 李小卫 , 王志稳 , 李淑迦 , 等 . 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 护理管理杂志 , 2012, 12(7): 487-489.
[3] 曹琳,曹昕.阶段性情景模拟考核与 Mini-CEX 在妇产科护理实践教学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5 ( 24) : 2964-2967.
[4] 骆金铠,陈 静,谷 水,等. 北京市属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介绍[J].国护理管理,2015,15( 2) : 129 - 132.
[5] 吴艳,李宁,刘媛媛,等 . 网络培训平台在胸外科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与效果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8):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