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娅
【摘要】 目的: 研究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 方法: 从我院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择91例参与研究,分为两组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对比SPI比值与VAS评分。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PI比值(2.77±0.14)分、VSA评分为(23.07±0.85)分,总满意人数为43例,满意度为93.48%,(P<0.05)。 结论: 神经阻滞治疗方法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疗效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可持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神经阻滞;带状疱疹;神经刺激仪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068-02
引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从分类上看,属于一种感染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在患病期间,经常会出现局部阵发持续性刺痛、灼痛和刀割样疼痛等病症,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临床上主要采用基本的对抗疗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本文主要对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产生的疗效进行观察,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中随机选择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41--79)岁,平均(60.14±2.54)岁。观察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44--76)岁,平均(60.33±2.13)岁。纳入患者病程均在1个月以下,排除患有严重心肺疾病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均了解此次研究工作内容,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带状疱疹常规临床路径治疗方法,主要为:(1)完成相关生化检查,使用抗病毒治疗方法。连续给予阿昔洛韦药物治疗1周。(2)给予患者曲马多、洛芬待因等止痛药物,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要给予泰勒宁。(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免疫增强方法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泼尼松,初始用药剂量为20mg/d,根据患者的实际 情况,适当增减药量,持续给药3d至10d。
观察组采用带状疱疹神经阻滞治疗方法,具体为:(1)患者入院治疗后第2日开始实施神经阻滞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部位,选择间断外周神经阻滞术和硬膜外置管的方法进行治疗。(2)硬膜外置管方法。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治疗。在患者病变部位相应椎间隙位置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4cm左右,并给予3ml,2%的利多卡因,当出现了麻醉平面且未有全脊麻和局部麻药中毒问题时,给予镇痛复合液进行治疗,药物配方为3ml,2%盐酸利多卡因、2ml,1%盐酸罗哌卡因、1ml复方倍他米松、0.5mg甲钴胺注射液、3ml,0.9%生理盐水。(3)外周神经阻滞治疗。在神经刺激仪或者超声的引导下,对患者头面部三叉神经、枕神经、眶上神经、眶下神经、浅丛、颈深、星状神经节组织进行治疗。每个神经给予2ml至3ml的药液,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对后续的治疗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进一步决定神经阻滯方法的治疗次数。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SPI比值与VSA评分;(2)判断两组患者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比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更低,表示该组治疗效果更好,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满意度为93.48%,对照组满意度为60.00%,差异显著,详见表2。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属于多发性临床疾病,但是患者的病情发展较为复杂、主要是患者的精神状况、身体状况或者抵抗力降低时,而产生带状病毒在体内生长繁殖。如果该疾病临床治疗不彻底,毒素会传递到末梢神经上,进而引发严重的后遗神经痛[2]。神经阻滞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地度过急性期和疼痛爆发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有效地预防慢性疼痛问题的发生。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PI比值分和VSA评分为分别为(2.77±0.14)和(23.07±0.85)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这一结果与同领域学者王晶(2017)在研究中所得出的结果有相似性。学者研究提出,观察组在神经组织治疗方法下,SPI与VSA分别为(2.70±0.80)和(23.60±3.40)分,结果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3]。所以,在今后治疗中,医护人员仍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状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科学治疗方法,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神经阻滞治疗方法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疗效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可持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美义,孙玉亮,段宝霖.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8):3572-3575.
[2] 张少光,王晶晶,赵杏苗.加巴喷丁、神经阻滞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名医,2018(06):61.
[3] 王晶.加巴喷丁结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10062+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