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娜 张丽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睡眠质量、睡眠--觉醒昼夜时相及Clock 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睡眠质量、睡眠-觉醒昼夜时相及Clock mRNA水平的影响,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Clock mRNA水平、睡眠质量(PSQI)、MEQ(睡眠-觉醒昼夜时相)指标及评分的变化。结果:(1)T2DM患者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较,TG、TC、FPG、2hPG、HbA1c、LDL-C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下降、FIns、HDL-C水平较前升高;(2)T2DM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7分明显下降、ME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Clock mRNA水平较前升高。本实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生物节律;Clock基因;胰岛素强化治疗
【中图分类号】R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030-01
大量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的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明显升高。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能进一步探究高血糖与诱发生物节律紊乱之间以及Clock m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高糖毒性环,观察治疗后改善的紊乱的生物节律是否及改善和Clock mRNA表达水平有无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名,其中男性45例(75%),女性15例(25%),年龄38至78岁(平均年龄50.34±1.06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7±5个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7-14天,对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PSQI、MEQ)方式及血清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调查,所有参与本研究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在采集第一次空腹血后,对所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皮下胰岛素泵注射(CSII)治疗(选用韩国Dana胰岛素泵,选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制造的诺和灵短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起始量从0.4-0.6IU/kg·d起,基础量与餐前计量按照1:1配比,酌情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血糖7-14天,血糖控制目标FPG:5~7mmol/L, 2hPG:6~10mmol/L。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60名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2)病史:T2DM病程、疗程及血糖标准。(3)相关检查:治疗前研究对象均空腹8h清晨采集静脉FPG、HbA1c、FIns、TG、TC、LDL-C、HDL-C、Clock mRNA,于同日在研究对象早餐后采集静脉2hPG。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再次复查以上各项目。(4)标本检测:所有标本均送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检验科及医学科统一检测。静脉血标本收集后,立即在离心机中离心分离血浆,静脉血浆葡萄糖标本即刻送检检测,余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血清取出2ml用于检测HbA1c、FIns、TG、TC、LDL-C、HDL-C、2hPG,余血清分装后冻藏在-80℃的医用超低温冰箱内,待集中检测。
1.4 问卷调查 采用PSQI量表进行睡眠障碍问卷调查,采用MEQ量表评定患者的睡眠--觉醒昼夜时相。T2DM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各调查一次,进行调查质量控制,调查避免主观诱导,调查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中PSQI≥7分定义为睡眠障碍, MEQ量表评分16-30分为绝对夜晚型,31-41分为中度夜晚型,42-58分为中间型,59-69分为中度清晨型,70-86分为绝对清晨型。
1.5 统计学分析 全部调查结果及实验室数据由专人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的比较 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45例(75%),女性15例(25%),平均年龄(50.34±1.06)岁、平均病程(5.85±3.45)个月,平均疗程(10±3)天,PSQI评分(9.60±2.01)分,FPG(11.43±1.12)mmol/L,2hPG(16.34±1.83)mmol/L,HbA1c(11.72±1.32)%。
2.2 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 受试者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治疗前相比较,TG、TC、FPG、2hPG、HbA1c、LDL-C水平较治疗前都有所下降;FIns、HDL-C水平较前升高;Clock mRNA水平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变化
2.3.1 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 受试者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患者大于7分的PSQI评分明显下降,对PSQ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SQI评分>7分的人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7分的人数较治疗前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Clock是调控节律的核心转录因子,是控制昼夜节律的转录翻译反馈调控环路的一个核心基因,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可能引起Clock mRNA水平改变,进而引起发生物节律的紊乱失调。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且相关分子机制也尚不明确,为了能进一步探究高血糖与诱发生物节律紊乱之间以及CLOCK mRNA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拟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高糖毒性环,观察治疗后紊乱的生物昼夜节律是否改善和Clock mRNA表达水平有无变化。
本研究在受试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相关代谢指标检测,发现在治疗前后FPG、TG、TC、HDL-C、LDL-C、2hPG、HbA1c水平均高于普通人,经过统计学分析,与治疗前比较,受试者接受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后,FPG、TG、TC、LDL-C、2hPG、HbA1c都有所下降,INS、HDL-C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是由美国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 Dj等人于1993年编制,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主观睡眠质量。国内已有应用此表评定定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患者大于7分的PSQI评分明显下降,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患者的MEQ睡眠--觉醒昼夜时相评分下将,说明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调整睡眠--觉醒昼夜时相。患者的Clock mRN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加强的Clock mRNA表达,进一步改善睡眠障碍,建立睡眠节律稳态。
总而言之,尽快解除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能对于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和长期稳固T2DM患者血糖存在积极意义,并为通过增强CLOCK mRNA表达干预T2DM的机制和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ChaixA,LinT,LeHD,et al.Time-Restricted Feeding Prevents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ce Lacking a Circadian Clock [J].Cell Metab.2019, 29:303-319.
[2] 徐有偉.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同病程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及随访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68-74.
[3] 王兴洲,张红,章向成,等.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5, 30: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