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社区老年教育策略研究

2019-05-16 03:13王小兵吕冬梅
贵州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老年人

王小兵 吕冬梅

(1.毕节广播电视大学 毕节 551700; 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毕节 551700)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亿人,人口比重17.3%,其中65岁及以上1.58亿人,人口比重11.4%,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从2000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进程每年都在提速。全国老龄办预测,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未来三十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怎样科学合理有效地减轻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战略性举措。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1]。

2016年6月28日,教育部等九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任务,结合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基层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环境,完善老年人社区学习网络。”

2016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为推动毕节市的老年教育和开展社区老年教育,2018年,笔者对毕节市老年大学主管副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部分学员就办学、教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访谈;对18个教学班次进行等距抽样,对春秋两季学员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55份,收回问卷55份,有效问卷55份。调查内容有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学习内容等项目。由于毕节市直只有一所老年大学,原来的校区拆建改作他用,新校舍没有建成,临时租用场所维持教学,办学规模和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采样受限。但即使这样,这些数据对决策毕节市社区老年教育诸如学校体系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仍具有支撑作用。

图1所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男女性别比为35:65,说明更多的女性老年人在接受老年教育。

图2所示,55-69岁年龄段的占比高达78.1%,这个年龄区间的老年人是老年教育的主要群体。

图3所示,初中以上到本科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占学员比例达到89%,低学历人员较少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

图4所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达56.4%,中高收入群体更愿意接受老年教育。

图5所示,社区老年教育设施情况:满意比例只有29%,有七成人员对社区老年教育不满意或说不清。

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毕节市社区老年教育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毕节市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一些设想。

一、毕节市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必要性

(一)毕节市老龄化及老年教育状况

截止到2016年底,毕节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04.35万,占常住人口(664.18万人)的比例达15.7%,其中,80-99周岁的老年人10.2万人,高龄化趋势明显。城区老年人15万人,农村老年人89.3万人,农村老年人口的比例高达85.6%。

毕节市三年老年人口(图6),呈现如下特点:

1.老年人口基数大,2016年已超过百万;

2.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已超过常住人口的15%;

3.农村老年人口密度大,高龄老年人越来越多;

4.农村和城市的老年人口比约为6比1,毕节市是贫困人口大市,“未富先老”是毕节市老龄化的重要特征。

(二)毕节市老年教育机构状况

毕节市现有各级老年大学(学校)264所,约3.6万老年人入学,参学率达3.06%。但是,真正能形成年度老年教学能力的主要还是处于市、县(区)城区的9所老年大学。现有的老年教育资源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并且市与县(区)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也极不均衡。

(三)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建设的需要

2017年5月,毕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来抓。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毕节市社区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区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转变社会角色,使他们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达到建设和谐毕节的目标要求。通过社区老年教育,使关联着特定家庭和特定人群的老年人安享晚年,有利于营造毕节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增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再社会化”,促进家庭和睦和邻里友善。

(四)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助力精准脱贫的必然要求

2010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在老年人退休、在业和再就业状况项目中显示,城镇老年人中有0.5%的人仍在工作,再就业(含返聘)的占7.2%。而农村中有44.3%的老年人仍在干农活,并且务工和做生意的占到了8.6%。到2014年,我国从事职业性劳作(如种田等)的农村老年人可达到54.6%[2]。

毕节是石漠化严重地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2019年6月底,全市要完成2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3.29万)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移民“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主要以市、县(区)政府所在地为主。如果按户均5口人计,28万人就是5.6万个家庭,按每个社区2000户规模计,将形成移民聚集的中型社区28个。按比例测算,移民中有老年人口43960人,其中贫困老年人口就有20000余人。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的甚至还是文盲。从对水库移民的访谈中了解到,“过红绿灯路口、垃圾回收、预约排队、ATM机、移动支付、在线购票”等城市生活知识甚至是常识以及生活方式,都会对农村老年移民在城市生活产生一定的妨碍。要让这些老年人融入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社区老年教育对他们进行城市化改造。农村老年人有劳作的习惯,对有就业意愿和从事志愿服务的老年人而言,社区老年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增加他们的可被雇佣能力。只有在移民社区对这部分老年人开展教育培训,才能让他们“搬得进、留得住、能融入”,才能实现精准脱贫的最终目的。

二、毕节市老年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老年教育规划存在局限

《毕节市老年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毕委办字[2016]25号)(以下简称《规划》)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规划》的前瞻性不够,“实现全市老年人入学率到2020年达到9%以上的目标”,达不到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的“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一半的目标要求;《规划》的视野不够宽,缺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规划》没有体现社区老年教育在老年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规划》提出“全市100%的乡镇开办老年学校”,在对七星关区主要街道和部分乡镇《规划》实施情况的调查中,没有匹配老年教育校舍、师资等办学资源的政策和经费支持,《规划》难以落实。

(二)对社区老年教育重要性认识宣传不够

毕节市老年人养老方式多以传统的、自主的居家养老为主,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社区老年教育对帮助他们健康生活、服务社会、人力开发、再社会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促进性,缺乏接受社区教育的意识;留守老年人因家庭事务造成无法参与社区学习的占了很大比例;目前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的条件比较简陋,得不到社区老年人的认可;受社区老年教育的途径、内容和形式单一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开展老年教育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足;政府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关注、关心和支持都比较薄弱,包括市教育局在内的政府职能机构甚至都没有将社区教育和社区老年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工作内容;媒体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关注停留在机构开展老年活动一般性新闻报道的浅表层面,缺少“教育”的内涵。

(三)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

市、县(区)老龄委的主要职责是执行上级老龄委的有关政策,如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做好维护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对老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推动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组织、协调其他社团组织有关老龄事务的活动,却没有对社区老年教育进行制度性安排。毕节市现有老年教育主要是由市、县(区)老年大学在实施,老年大学按其属性应该是服务老年群体的事业单位,事实上,市、县(区)老年大学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毕节市老年大学核定编制12人,县(区)学校核定编制在5人左右,管理人员数量难以支持老年教育的规模化扩张。

目前所处的时代还属于复合图书馆时代,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能够形成互补关系。另外,从人力资源角度和读者意见来分析,人员素质和所处环境(或相应条件)决定了许多高级服务开展不起来或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都集中在传统服务上,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国内图书馆界对传统服务进行升级,其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

(四)老年大学学员的社会覆盖面较窄

市、县(区)老年大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而出现的事物,原本是为机关单位离退休人员而开设的学习场所,主要是为了满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领导干部在养老中的精神慰藉,提高老干部的适应能力,推动和谐养老。随着老龄事业的发展,老年大学已由专门面向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转到面向社会所有老年人开放办学,但是,毕节市老年大学教学资源不足,而想要接受老年教育的社会人员多,造成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大学的学员几乎还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社会其他老年人很难参与其中。

(五)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市级财政每年对老年大学的拨款主要包括编制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及年额定办公经费(包含租用办公室、教室等场所)50万元。社区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暂未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经费来源渠道不明晰,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毕节老年教育的瓶颈。

此外,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不够、老年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师资缺乏且力量不强、社区老年教育内容陈旧、手段单一、方法老套等问题,也都制约着毕节市社区老年教育的推进和可持续发展。

三、毕节市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毕节市社区老年教育领导体制

成立市、区(县)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副区长(副县长)任委员会主任,其他政府部门职能机构为成员单位,领导开展市区(县)社区教育工作[3]。《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组织、民政、文化、老龄部门密切配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建议作如下调整:毕节市、县(区)要分别建立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县区比照执行)任主任,各办、委、局主任、局长和街道主管人员为委员的成员单位,设立社区教育办公室,市、县(区)教育局长兼社区教育办公室主任。在社区教育办公室的领导下,开展社区教育及社区老年教育。

(二)制度建设

政府重视、政策推动是做好社区老年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毕节市委、市政府应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精神,制定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指导性文件,做好毕节市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毕节市社区教育促进条例》地方性法规或制定《毕节市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划、指导、规范、推动和保障毕节市的社区教育和社区老年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和发展。

(三)办学体系

1.整合老年教育资源

毕节市老年大学成立于1987年,属市委直管参公事业单位,有30年的老年教育办学历史,现有参公编制12人,实有11人,校级领导2人,内设机构3个。在拥军社区租有办公室、教室开展工作,教学业务主要是老年教育。

毕节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1978年10月,是市政府直管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26个,实有26人。校级领导3人,教师20人,工勤3人,内设机构5个,主要业务是成人学历教育。2017年5月,《毕节市教育局关于成立毕节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通知》(毕教发[2017]55号),将“毕节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设置在毕节电大,依托电大开展全市社区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

毕节市老年大学和毕节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老年教育,具有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学校建设重点“六同”的特点,借鉴浙江省温州市将温州电大、温州市老年大学、温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温州社区大学重组建设“温州城市大学”,以及上海、江苏苏州、四川成都、宜宾等地整合教育资源开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开拓性地将毕节广播电视大学和毕节市老年大学合署办学,必将起到“1+1>2”的作用。在两校合署办学的基础之上,成立并挂牌毕节市社区大学,加强社区教育领导和教学力量。

县(区)老年大学可以和电大工作站(或其他职业院校)汇聚教育资源,合署共建“社区学院”,在街道(乡镇)社区设置“社区学校”,构建毕节市社区教育框架和网络系统。

2.三级社区教育机构目标、职责和内容应各有侧重

市级“社区大学”承担区域老年教育办学与指导,加强社会资源整合和系统资源建设,谋划老年教育示范项目和工程,负责区域内老年教育管理人员及师资队伍培训,建设老年开放大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县(区)“社区学院”承担区域老年教育办学与指导,加强社会协作与区域特色资源开发,谋划老年教育特色项目和工程,负责区域内老年教育管理人员及师资队伍培训,开设老年教育特色班,努力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

街道(乡镇)“社区学校”,承担区域内老年教育实体办学的主要任务,要有宽裕的场地条件,具备健全的功能教室,开设相对固定的老年教育课程,对社区老年人实施教育教学。

市政府所在地的七星关区主城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共66个社区,开办社区学校的硬软件条件各不相同,遵照“建设一批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作用的乡镇(街道)老年人学习场所和老年大学”的指示,在每个街道选择1个社区试点开办社区学校,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社区开办社区学校,然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城乡普遍开展社区老年教育。

(四)提高全社会的老年教育意识

社区老年教育具有保障老年人继续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权利保障功能,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社会建设功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生活品质的素质提升功能,开发老年主要是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促进“未富先老”人员继续就业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人力开发功能,通过“再社会化”促进积极老龄化、并将社会普遍价值和规范传递给每一个老年人、维持社会结构稳定等五大功能。社区老年教育能够扩大毕节人力资源开发的宽度,对移民老年人继续就业、增加收入、助力精准脱贫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广大农村社区对老年人实施人文关怀、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促进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

(五)给予社区教育资金投入

按照国际经验,国家(政府)的财政投入是社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按照教育部“要建立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区(县、市)政府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投入社区教育,并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的要求,毕节市、区(县)的社区教育刚起步,又是欠发达地区,笔者建议可按照常住人口年人均0.5元的标准投入社区教育,并列入经常性财政支出,然后逐年增加。据此,市财政每年至少应该投入不少于320万元的市级社区教育专项资金。另外,社区老年教育机构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可以向老年学员收取适当比例的学费补充教学经费。

(六)师资保障

以市、县(区)教育局为牵头单位,加强社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在毕节市属的高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和充实社区老年教育专职教师;二是从区域内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科普单位、医疗单位、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遴选社区老年教育兼职教师,将其从事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量认定为业务工作量,调动他们的从教积极性;三是建立社区老年教育师资库,鼓励区域内学有专长并有志于从事老年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壮大社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

(七)构建社区老年教育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方式。借力教育信息化,开发社区老年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社区老年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增强社区老年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平台+教育”的社区老年教育新模式,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创新,必将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老年教育质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毕节市要遵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以提供和扩大社区老年教育为重点,加大市级老年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创新并形成毕节市老年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普及先进的老龄化理念,形成积极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构建新时代毕节市老年教育体系,努力让全市的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形成新时代毕节市老年教育新格局。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寻味贵州——毕节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游洞——毕节织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