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鹏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容易恶化,不及时治疗的患者大多只能生存3~6个月[1]。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目前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经临床诊断认为肝癌的发生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本研究对64例栓塞富血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女性患者24例,男性患者40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为(56.4±1.7)岁。患者均进行术前CT 和MRI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病灶正在强化,而且DSA造影显示为富血供,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5.8±1.9)岁,AFP为阳性20例,HBV+21例,有临床症状24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9±1.7)岁,AFP阳性23例,HBV+24例,有临床症状2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腹部CT和MRI提示肝癌病灶强化明显;DSA造影显示肿瘤为富血供;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 ng/ml,可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疾病的干扰;肝功能Child A或B级早;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
排除标准:患有除了栓塞富血供原发性肝癌的其他肝脏疾病;碘水过敏者;患有门静脉癌栓,并伴有中到大量腹水;凝血机制功能出现障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对照组先穿刺患者股动脉,引入导管,对膈动脉、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等可能参与肝癌供血的动脉造影,以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然后插入导管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再进行第二次造影。按照次序往导管内注入稀释的0.2~0.4 g亚叶酸钙、500~1000 mg的氟尿嘧啶、10~20 mg的阿霉素类。随后使用碘油等药物制成的混合乳剂进行栓塞直至灌满为止,必要时可加入少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观察组在进行股动脉穿刺至用碘油等药物制成的乳剂进行栓塞方面与对照组的操作一样,进行栓塞后,当肿瘤供血动脉血流变慢直至停止时,把0.5 mm左右的明胶海绵颗粒与余下的乳剂混合均匀,对肿瘤供血动脉周围的动脉进行栓塞。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常规处理及术后治疗不存在差异,患者应进行2次及以上的TACE治疗,治疗的间隔时间相同,前两次的治疗间隔时间为2个月,后面的治疗间隔时间应根据AFP值等影响因素决定。
对研究对象的术前一般资料进行统计记录,每隔一段时间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值、腹部CT或MRI、血常规等项目,记录这些项目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以及在TACE治疗期间患者身体的各项检测数值变化。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肝功能、临床症状、CT/MRI显示肝脏结节病灶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和临床效果。
此次研究利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先进行正态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卡方进行检验,采用 Kaplan-Meier 和 Long-Rank 检验2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期,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术后其相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8例,多于对照组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712,P<0.05)。
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大部分缓解的人数明显少于观察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病情稳定或进展的人数明显多于观察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2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的比较/例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AFP阳性例数有23例,观察组患者的AFP阳性例数有20例。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FP下降12例,观察组的下降1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FP值下降率分别为85.0%(17/20)和52.2%(12/2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逐年降低。2组患者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存期-累计生存比较(例,%)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化速度快,危害性大,若不及时治疗,等到了肝癌中晚期,患者的累积生存期极短[2]。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也多有应用。外科手术切除和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3]。但等到临床检查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很多都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治疗机会。经临床检验,原发性肝癌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4]。肝癌介入治疗,是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做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5]。
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碘化油是最常使用的血管栓塞剂,运载药物,使药物在病灶处缓慢发挥药效,并能选择性地滞留于癌灶内[6]。明胶海绵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是肝癌介入治疗的经典栓塞制剂[7]。碘化油与化疗药物制成的乳剂可使治疗药物能够长时间的留存在肝癌病灶内,不间断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且碘油可栓塞富血供原发性肝癌周边的动脉和瘤内毛细血管,肿瘤缺少了血液供应,从而死亡[8-9]。由此可见,碘化油在肝癌周边动脉充实的程度越高,其疗效越好。但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碘化油与化疗药物不能完全填充肿瘤周边的细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特别是肿瘤血管门区及边缘留有缺损区,如果灌注过猛过多,容易倒流回正常的肝组织内,使肝功能受损[10]。此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及术后其相关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的人数多于对照组的人数,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更好,说明碘化油与明胶海绵颗粒及化疗药物混合剂对栓塞富血供原发性肝癌周边部的病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研究中每年的生存率观察组都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富血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累计生存期。
综上所述,先用碘油-抗癌药乳剂化疗栓塞,再加入明胶海绵颗粒的混合栓塞剂栓塞肝癌肿瘤周边部治疗富血供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可以起到双重栓塞及缓慢化疗作用,比常规TACE更有效,且原料低廉易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