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王春岩 孟庆杰
摘 要:教育评价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科学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小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建构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3 — 0162 — 03
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素养、健康状况等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有着评价、激励、导向作用,但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和主观,仍旧是趋向于应试教育,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准确,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深层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解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确立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将其归类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文化基础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人文、科技等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更高的精神层次,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理性思维。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的最重要的根本属性之一,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应试教育和中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更不用说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自主发展则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会规划自我,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自身潜力,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学生积极进行社会参与。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学习、工作与生活都离不开社会,社会参与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在不断地参与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思考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概述
(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本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价值观、道德素养等一种综合体现,是无法具体量化和观察的,只能通过学生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的表现进行推测,评价则是收集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测、判断和决策的过程,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复杂表现、整合的经验等的评价。
(二)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理念。德兰谢尔等学者认为如果建立评价体系是为了改善教学和学习情况,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加强对证据的讨论,他们认为要想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评价首先要确定用于推测素养的信息的性质。加德纳认为如果只考虑个体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那么无法真正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真正理解,需要对个体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观察他是如何应对的。新西兰的学者们研究发现,对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将焦点放在终身学习和个体学习的自主性上,要对核心素养进行多次评价,可以设计出多种情境和事件,收集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
可以说,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理念是设立一个或多个情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同时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
(三)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基础。美国国家理事会研究报告表明,对个体的认知能力的评价要在具体的领域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该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借用了克莱恩的人际技能表现模型,这个模型包含了生活经历、情境等对个体的人际技能表现的影响,通过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际技能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使用,这也就意味着要对个体的认知行为、态度等进行评价,就需要设定一定的情境,同时将对每一个能力的评价具体化。
不仅仅是美国,其他组织、国家、学者都在对核心素养的分类和细化进行研究,从当前对核心素养的评价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类和具体化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也是完善评价体系的必经之路。
三、当前学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式单一。当前我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更多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加重视教学质量和短期效果,更多地关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面、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即便是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评价体系,但评价方法仍旧较为单一,多元化格局还未形成,仍旧依赖于书面测试和评价,注重量化考评和测试结果,仅仅依靠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只能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会损害到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评价内容单一。每个学生受到先天智商、成长环境等的影响,其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在智能方面,学生在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自然观察等方面都有各自优势和弱势的领域,但我国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水平,同时只强调了对学生的共性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所有的学生置于同一个评价体系中,容易出现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使得一些学生的闪光点被埋没,一些落后学生的进步也被忽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评价主体单一。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仅仅作为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地位,并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和交互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作用,有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将这种针对学习成绩的评价结果作为批判和否定学生的法宝,长期下来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当前我国学生评价体系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过于强调选拔功能,根据学习成绩选拔人才,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初中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考重点高中,高中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考重点大学,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只关注考试考了多少分,但其实学生的意志品质、行为习惯、道德素养等也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因素,过于强调对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会造就出更多的“高分低能”人,甚至有的成绩十分又分优异的学生会存在道德意识、法律观念淡薄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建构的策略
(一)丰富评价内容。首先要丰富考试内容,虽然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对学生评价造成了不利影响,但考试仍然是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应该怎么考、考什么,对考试结果怎么进行评价,应该怎么运用评价结果,怎样将过程考核和期末总结性考试相结合,学校要将学生的文化知识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提高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其次,要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从文化知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组织一些活动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丰富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使得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纠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評价主体多元化。我国当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单调地为被评价者,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则需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去,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实现一方面可以多方面、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地位由客体变为主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优化评价方法。第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综合性,可以采用综合考察与单方面考察相结合,全面考察与抽样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不是单纯的以期末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依据。第二,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给予学生评价自己的不足、教学方法的不足、学习过程的不足的机会,同时组织同桌、小组等互评,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剖析自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第三,加强多方合作,首先学校要重视学生家长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偶尔可以组织家长代表到校参观,了解教师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听取家长的建议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学校要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和多向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天宫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开展阶段性评价。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即时地对学生做出评价,在评价的过程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多采用鼓励、赞赏的语言,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基础等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充分肯定。其次,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学习过程评价记录卡,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等进行评价并记录,这样可以比较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内的变化,通过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再次,可以建立一个学生评价档案,将各个阶段的评价结果、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情况、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等整合到一个档案中,记录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发展足迹,为最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切实提高评价体系的综合性和激励性。
(五)提高课堂内容评价力。课堂教学是评价体系建构的重要依据,首先,教师要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行为活动、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要合理地设置情境、问题链,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为教师提供参考,有效提高教师的评价力。
(六)提高教师自身评价能力。教师是评价的实施者,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对促进评价体系建构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尤其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解,并融入自身的思想和体悟,合理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构建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提供数据。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主观臆测,而是要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和沟通交流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才能使得学生评价体系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有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创新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要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打破以往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指标的评价模式,帮助学校、教师和家长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更加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反思,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蒋新成.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探索〔J〕.体育时空,2017,(08):81.
〔2〕安富海,徐艳霞.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问题与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4):05-09.
〔3〕和学新,杨丹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校课程评价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7,(10):18-22.
〔4〕陈双,李冬云.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08):143-144.
〔5〕陈瑜.校园足球训练对学生核心素养影响的实践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8,(03):40,114.
〔6〕黄柳苑.PISA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模式的启示〔J〕.地理教育,2017,(10):08-1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