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庆 沈光辉 裴昌根 陈 婷
(①②③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④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 重庆 400715)
1984年,教育部、国家计委印发《关于落实中央关于在内地为西藏办学培养人才指示的通知》和《关于在内地筹建西藏学校和举办西藏班培养人才的意见》,决定从1985年开始,在天津、河北、山西等16个省(市)中等以上城市,选择1至2所条件好的中学举办西藏班。截止2019年1月,有20个省(市)75所中学举办西藏班(校)或西藏散插班,12个省(市)的29所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33年来,内地西藏班累计招生初中5.3万人,高中4.2万人,中专(中师)1.1万人,为西藏培养输送了4.6万余名各行各业建设人才。[1]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内地有关城市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00年秋季开始招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城市开办内地新疆班,招生计划总数为1000人。截止2017年,全国有14个省(市)的45个城市举办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在校生规模达到3.48万人,共招收了9万多名新疆学生。[2]这些学生大多政治信仰坚定,专业知识较扎实,学成返藏(疆),建设家乡,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内地民族班对整个民族地区的稳定,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内地民族班在办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么,如何评判、诊断这些问题呢?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就需要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需要用科学的测评模型。为了构建测评模型,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已有的基础教育测评模型构建和测评指标体系探析的基本思路,比如小学数学教材难度模型[3]、学生课业负担测评模型[4]、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5]、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6]、小学生统计思维测评模型[7]、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8]、小学低段数学符号意识测评指标体系[9]、学生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10]、数学学习兴趣测评指标体系[11]等,从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的操作性定义入手,通过多次调研、数据分析、探索、验证,探析了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测评模型,根据探析的指标体系编制了内地西藏班(校)教育质量测评量表,且用该量表对A地西藏中学教育质量现状进行测量,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内地西藏班是指在内地举办的、面向西藏自治区招生的班(含单独建班、混合编班)和学校,很多政策文件中都是用“内地西藏班(校)”这一概念来表述的。[12]关于教育质量,可释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13]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内地西藏班的培养目标是评价其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1992年9月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内地西藏班工作的意见》指出:在内地创办西藏班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利用内地西藏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优势,帮助西藏培养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初步的科学世界观和较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建设骨干,有效地促进西藏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和事业发展。[14]国内有学者认为相关政策文件关于内地西藏班培养目标的阐释比较宽泛,因而提出内地西藏班的培养目标应重点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为西藏培养人;二是培养政治可靠的人;三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15]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综上所述,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可释为:在内地举办的、面向西藏自治区招生的班(含单独建班、混合编班)和学校的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其目标就是为西藏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骨干,能够有效地促进西藏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和事业发展。
关于操作性定义,有学者认为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进行研究假设的检验、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比性。[16]根据操作性定义的概念以及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17],本研究尝试构建出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的可操作性定义:学生通过内地西藏班的学习之后,在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与兴趣、服务西藏五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指标体系探析思路:首先,根据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的操作性定义,在文献研究和调研基础上初步拟订出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与兴趣、服务西藏5个一级指标和理想信念等22个二级指标;然后,通过专家专访调查对一、二级指标进行修订;接着,通过专家认同度调研来验证修订后的指标的合理性;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1.指标确定
通过专家咨询法来修改初步筛选的指标,对认同度得分较低的指标以及专家认为需要修改的指标进行调整。问卷设计上,问卷认同度选项由“1”到“5”分别表示认同度从“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在专访对象上,本次专家咨询法特别专访了6位有代表性的熟知内地西藏班的中学教师、教研员(包括内地西藏班教师和西藏自治区名师)和6位从事内地西藏班、民族教育、基础教育等方向研究的高校专家,总计12人。
结果显示五个一级指标的认同度都超过了4,说明专家对一级指标有较高的认同度。在二级指标上,每个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认同度有所不同,整体上还是比较认同二级指标。但是,在服务西藏上,只有民族文化传承的认同度大于4,其他四个二级指标的认同度偏低,说明这四个二级指标需要做适当的调整。专家认同度情况见表1。
结合专家在填写问卷时对各个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意见,保持一级指标不变,对二级指标做了适当的调整。有专家认为内地西藏班不少学生的藏语水平有所下降,有些学生小学刚毕业就来到内地,长期的内地生活导致藏语水平比较低,所以在学业发展中增加一个二级指标:藏语水平。服务西藏中,有多位专家建议删除价值体现和工作匹配程度,认为这两个二级指标很难测量,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删除价值体现和工作匹配程度两个二级指标。考虑到二级指标不宜过多,应该选取权重最大的重要指标,结合12位咨询专家的意见将其修改为:品德与劳动包含理想信念、人格品质、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学业发展包含知识技能态度、汉语水平、藏语水平、实践创新;身心发展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调控;审美与兴趣包含审美素质、兴趣与求知欲、爱好特长;服务西藏包含民族团结、返藏意愿、民族文化传承。
通过对上海、浙江、辽宁等16个省(市)32位内地西藏班教师和西藏拉萨市等7市(地区)20名中学校领导、名师、教研员进行调整后指标的专家认同度调研,发现:一级指标的认同度全部大于4,二级指标的认同度基本上大于4,仅有身心调控的认同度得分略低于4,为3.88。说明调整后的指标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表1初始测评指标的专家认同度调查表
2.指标权重计算
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
(1)构造判断矩阵。对6位相关领域比较权威的专家发放“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指标权重咨询问卷”。专家对两两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形成随机判断矩阵。采用九级标度法,用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绝对重要,2,4,6,8表示重要程度介于相邻的两个等级之间。
(2)进行一致性检验。先计算一致性指标CI,然后计算随机一致性比例这里的n为两两比较矩阵的阶数,λmax为判断矩阵特征根的最大值,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值取决于n的大小,有学者给出了1—15阶重复计算1000次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18]。一般而言,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A基本符合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0时,认为判断矩阵A不符合随机一致性指标,必须进行调整和修正。[19]
本研究通过R3.3.3软件加载mvstats包,调用CI_CR()函数,对6位专家的打分判断矩阵分别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没有通检验的,即CR〉0.10的判断矩阵进行修正,最后算出每一位专家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打分后的权重,计算平均值,即为最终的指标权重。发现专家3给出的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CR值大于0.1,专家5给出的一级指标判断矩阵和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对应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的CR值大于0.1,说明对应的判断矩阵需要做调整。考虑到专家5有四个判断矩阵都不满足要求,而专家3只有一个判断矩阵不满足要求,所以不采用专家5的判断矩阵,对专家3不满足要求的判断矩阵进行调整。有学者提出一种调整判断矩阵的方式[20],本研究参考该方式调整判断矩阵,直到CR值小于或等于0.1为止。
(3)权重计算。对五位专家的关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调整完毕后,算出每个专家赋予一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求平均值得出最终的指标权重,具体情况见表2。
在品德与劳动(Y1)中,理想信念(X11)是指学生在人生理想、国家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人格品质(X12)是指学生在感恩意识、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劳动情感(X13)即学生热爱劳动的体现;劳动技能(X14)是指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生产技术知识,会使用一些生产劳动工具。在学业发展(Y2)中,知识技能态度(X21)体现在学生对知识、技能、态度等三维目标达成情况;汉语水平(X22)体现在汉语的识、记、读、写、说、思等方面,藏语水平(X23)体现在藏语的识、记、读、写、说、思等方面;实践创新(X24)体现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情况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在身心发展(Y3)中,身体健康(X31)体现在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身体运动能力以及发病情况;心理健康(X32)体现在学生的心理适应与接受能力上;身心调控(X33)体现在学生对情绪的觉察与排解、对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表现等方面。在审美与兴趣(Y4)中,审美素质(X41)体现在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兴趣与求知欲(X42)体现在学生对知识、事物和现象的专注、思考与探求;爱好特长(X43)是学生在文学、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爱好与特长。在服务西藏(Y5)中,民族团结(X51)体现在与不同民族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并且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活动;返藏意愿(X52)就是学生将来返回西藏工作的意愿;民族文化传承(X53)在于考查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熟悉程度。用Y表示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最终构建成测评模型:
表2测评指标权重调查表
其中
测评模型构建之后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小试,验证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如果根据测评指标体系能够编制出测评量表并能应用于实践,就可以验证测评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测评结果与专家评估结果保持较高一致,就可以进一步验证测评模型具有有效性。
1.选取对象
本次调研随机选取A地西藏中学高中9个班3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验证调查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有效率为86.29%。样本情况如下:高一学生130人,占43.05%;高二学生106人,占35.10%;高三学生66人,占21.85%。男生96人,占31.79%;女生206人,占68.21%。藏族299人,占99.01%;其他民族3人,占0.99%。
2.研究工具
量表包含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与兴趣、服务西藏。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分二级指标,共17个二级指标。根据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设计了27道题目作为验证调查问卷,其中,品德与劳动下设计了8道题,学业发展下设计了6道题,身心发展下设计了4道题,审美与兴趣下设计了4道题,服务西藏下设计了5道题。该问卷在本次测验中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54大于0.7,具有较高的信度。各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在统计学意义上都显著,且在0.2~0.6之间;各一级指标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都显著,基本在0.6~0.8之间,只有品德与劳动这个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略大于0.8,为0.829。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选项“1”到“5”分别对应“1分”到“5分”,指标的得分是指所测指标包含的题目的加权平均分。有学者将分数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为4~5分,B为3~3.99分,C为2~2.99分,D 为1~1.99分。[21]本研究依据此方式,对分数进行等级划分。
3.数据收集过程与分析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研究对象后,为避免其他因素干扰作答结果,在学校班主任的协助下,由教师说明本次测试目的及填答的注意事项,学生现场作答。回收问卷后整理研究数据,运用Excel2010和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五个一级指标和综合测评的等级都为B。说明A地西藏中学整体教育质量处于良好水平,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与兴趣、服务西藏这五项指标状况良好。其中,学生在品德与劳动这方面表现最好,但是,学业发展和身心发展得分偏低,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性别上看,男生和女生的身心发展平均得分分别为3.89和3.46,男女生的身心发展平均得分有差异。对性别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男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显著地高于女生(t=4.843,p〈0.001,Cohen'sds=0.60)。从年级来看,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业发展、审美与兴趣上得分相差较大。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各个一级指标下的测评分数进行多重比较发现,高一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显著地低于高三学生(t=-2.079,p=0.039,Cohen'sds=0.28),高一、高三学生的学业发展平均得分分别为3.59和3.75。高二学生审美与兴趣表现显著地低于高三学生(t=-2.149,p=0.033,Cohen'sds=0.34),高二、高三学生的审美与兴趣平均得分分别为3.77和3.99。
建议提高学生学业发展水平,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突出教师的引领作用,强化学生学习动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在跨文化教育中要重视情感交流[22],即加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A地西藏中学重视德育建设,在有关德育比赛中,多次获得区级一等奖,这与该校测评结果中品德与劳动方面得分较高相吻合。邀请14位该校的管理层教师和教学名师组成教育质量评估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对该校在教育质量整体情况和五个一级指标上的表现独立评估,结果显示78.57%的专家对该校教育质量整体情况给出的评级结果与本研究测评的结果一致,专家对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与兴趣、服务西藏五个一级指标给出的评级结果与测评结果的一致度分别为:71.43%、85.71%、78.57%、71.43%、78.57%。
专家的评估结果与测评模型得出的结果较一致,说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诊断内地民族班的教育质量水平。
本研究探析了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的指标体系,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品德与劳动、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与兴趣、服务西藏。品德与劳动包含理想信念、人格品质、劳动情感、劳动技能;学业发展包含知识技能态度、汉语水平、藏语水平、实践创新;身心发展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身心调控;审美与兴趣包含审美素质、兴趣与求知欲、爱好特长;服务西藏包含民族团结、返藏意愿、民族文化传承。构建了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模型:
表3 A地西藏中学教育质量总分及一级指标测评结果
通过编制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量表,对A地西藏中学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表明专家对该校教育质量的评级结果与本研究测评模型测算的结果较一致。指标体系指导下的量表编制和实践运用,表明该测评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测评模型测算的结果与专家评估结果的较高一致性,体现了测评模型的有效性。
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研究构建的测评模型旨在把握关键指标,而不是面面俱到,强调淡化形式、注重实质[23],尝试对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进行操作性定义,探析其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测评模型。该测评模型能够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防止社会上,尤其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只看重学业发展的不良现象,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测评观。不同的内地民族班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诸多共性,都是为民族地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骨干。所以,本研究构建的内地西藏班教育质量测评模型可为其他内地民族班的教育质量测评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