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星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ICU部分患者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为了保证呼吸通畅,改善通气功能,还需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治疗,但危险性、风险性较高,因此还需配合气道湿化,从而达到净化、湿化、温化等作用,但若湿化不够,可在上呼吸道或人工气道上形成痰痂,对此还需配合吸痰治疗,同时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痰液稀释、气道湿润,还需采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1]。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价值性,如下文报道。
本次研究对象为ICU气管切开术患者(2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有10例),均在2016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11日期间收治。
观察组患者中5例为男性,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3.88±3.16)岁,平均体重(54.31±3.11)kg。
对照组患者中6例为男性,4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3.56±3.78)岁,平均体重(54.96±3.57)kg。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准备工作:(1)监护治疗设备:本次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温湿度恒定的层流监护室、能量柱配套的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德国Drager)、器官切开喷雾面罩、微量注射泵、气囊压力监测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2)研究人员:本次的研究人员均需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从而方面治疗工作的实施,还需每周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强调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2]。
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湿化吸痰方式,首先使用注射液(一次性5mL)直接沿着气管导管向内壁注入湿化液,而本次选用0.9%氯化钠溶液为湿化液。
观察组选用改良型加温加湿器给氧干预,具体方案:(1)每次吸痰后,需评估痰液黏度,且评估黏度情况和痰液性质,从而选择相应的湿化液量和湿化方式;(2)连接方法:文丘里空气氧合混合阀输入口和吸氧管连接,呼吸管路一端通过气管切开或T形管吸氧罩连接气管切开导管,并将一次性呼吸管路连接输出口,文丘里混合器可通过调节阀根据氧浓度刻度指示调节吸入氧气浓度,并保持高流量进入呼吸湿化罐。(3)对于I度稀痰者,需将雾化、喷雾联合治疗;II度稀痰者,还需加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恒速小量气道湿化,速率控制在每小时8~10ml,本次湿化液选用生理盐水;对于III度稀痰者,需在雾化基础上,再配合少量气道湿化,流速控制在每小时12~15ml,生理盐水为湿化液,与此同时,吸痰时间需<15秒;吸痰压力<19.6kpa[3]。
对比两组吸痰期间心率指标、湿化期间心率指标、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痰液粘稠度。
痰液粘稠度:分为三个程度,I度为稀痰;II度为中度黏痰;III度为重度黏痰。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湿化期间、吸痰期间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痰液粘稠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两组痰液粘稠度
改良型加温加湿器给氧能够促进排痰,加强纤毛摆动,减少粘液滞留,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排出,而通过合理的湿化方式,能够充分软化痰液,扩大湿化药物在呼吸道的分布范围,减少肺部并发症,保护肺功能,发挥明显驱痰效果,提高吸痰效果。而生理盐水通过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痰效果,降低痰栓、痰痂并发症,保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性,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本次实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湿化期间、吸痰期间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联合性湿化方式,能够提高吸痰效果和湿化效果,降低呼吸窘迫发生率,减轻对呼吸道刺激性。
总而言之,改良型加温加湿器给氧具有安全性、疗效性、作用性强等特点,用于ICU气管切开术患者中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