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须深刻理解其背后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马克思主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深刻阐释其背后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正确理解和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其本质就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次要方面,这就是矛盾的“两点论”。但是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因此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是矛盾的“重点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这说明不能因为供给侧改革而否定需求侧管理,体现了“两点论”的思想。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结构性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供给侧,因此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供给侧,体现了“重点论”的要求。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供需理论
供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供给决定需求,同时需求对供给也起到反向作用。供给和需求作为经济平衡增长的两翼,其关系是辩证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飞速发展,当前面临的则是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的问题,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符合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需关系的考察拓展到质量和效率层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供需关系的论述主要停留在总量和比例层面,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高,供给体系和结构不能灵活、有效地适应需求及其结构变化等问题,一方面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另一方面,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改革思路将供需关系的考察进一步拓展到质量和效率层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2.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雅派”存在本质区别
在西方经济学界,也有从供给侧对经济进行管理的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世纪70年代名噪一时的“供给学派”。虽然供给学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从供给侧入手对经济进行管理,但是二者在制度基础、经济背景、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都存在本质区别。特别是在政策着力点上,供给学派重在通过减税、减少政府干预等方式增加供给,重在“增总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重在“调结构”。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3.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归根结底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因此在進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强调守住民生底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把发展生产、提高效率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从而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3.2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也是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党的十九大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标准、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政府服务等宏观体制改革,切实降低由政府引起的制度交易成本。与此同时,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也不能偏废。要“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3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创新引领,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坚持协调引领,增加社会急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坚持绿色引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强做大绿色经济;坚持开放引领,抓住时机进行全球布局,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建设能力、资本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争取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项目,收购优质企业、营销渠道、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吸引一批高端人才,加快产业、企业、装备走出去步伐,转移国内部分过剩产能;坚持共享引领,既要不断把“蛋糕”做大,更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参考文献
[1]邱海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2):204-207.
[2]陈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3):43-50.
[3]赵天睿,唐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经济问题,2018(1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