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蕴洁
摘要:风俗歌属于一种特殊的民歌形式,是在我国民间传统风俗活动中进行演唱的歌曲。而苗族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等的风俗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重点针对湖南城步苗族的风俗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步;苗族;风俗歌
城步隶属于我国湖南省邵阳市,是我国五大苗族自治县之一,这里聚集着大量的苗族人民,有着悠久的苗族文化历史和丰富、独特的风俗习惯,尤其是独特的城步苗族风俗歌的演唱,不仅反映了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也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了解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历史参考资料。
1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发展
中国的苗族从黄帝时期的“九黎”和尧舜时期的“三苗”就已经开始发源。之后,随着历史的变迁,苗族人民以及少数其他的少数民族开始向武陵郡聚拢。到汉代以后,武陵郡已经聚集了大量的苗族人民,并开始发展自己的苗族文化。在汉代以后,当地的苗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当发展到东汉末年之后,“武陵蛮”开始沿着沅江向五溪地区延伸,于是“武陵蛮”逐渐被“五溪蛮”代替。之后,“五溪蛮”的南支逐渐的聚居在雄溪流域,被称为“雄溪蛮”。当发展到唐末宋初五代中原之乱的时候,雄溪蛮开始占据飞山,又被称为“飞山蛮”。当发展到元代的时候,大量的苗族人民又开始向境内巫水流域开始聚集。当发展到清代的时候,湖南城步县、永州江华县等地就已经成为苗疆要区。
城步苗族一直沿袭着能歌善舞的传统,有时也会通过唱山歌来丰富日常生活。所以城步一直以来就有“歌海”的称号,各种民间音乐精彩纷呈。城步苗族人们十分讲究礼仪和风俗仪式,出了婚嫁以及丧葬的风俗,还有一系列具有苗族特色的风俗节日,例如春社节、四月八、六月六、罢谷节、苗年等等。在这些风俗节日活动中,他们还会通过风俗歌演唱来表达他们对彼此之间的祝福、期盼以及尊敬,蕴含着独属于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其中《嫁女歌》《贺郎歌》等都是十分脍炙人口的风俗歌,歌曲体裁也十分具有代表性[1]。
2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具体分类
苗族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一个民族,对于各种利益十分讲究。尤其是在婚嫁活动、丧葬活动、祭祀活动中都会进行风俗歌曲的演唱,同时也积累并传承了丰富的风俗歌资源。按照这些歌曲的特点,可以将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分为以下几大类。
2.1 婚嫁类风俗歌
在湖南城步苗族,年轻的男男女女在恋爱以及结婚方面,是父母包办和自由选择共同存在的。包办婚姻主要体现在“先娶后冠,男少女长”的形式,自由选择主要体现在“跳月求偶”“歌语联姻”“信物定情”等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也积累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婚嫁类风俗歌。
例如,《酒歌》主要是由新郎和新娘各自聘请的歌郎来演唱的,《酒歌》可以细分为九个部分,第一部分“拦门歌”,第二部分“十折”,第三部分“公爷进地”,第四部分“结亲路”,第五部分“三代根基”,第六部分“奉亲歌”,第七部分“过定歌”,第八部分“谢主家”,第九部分“龙船歌”。这所有的部分都是通过歌师来演唱的,包含对白的形式以及对唱的形式。应用到的音调主要有“羽、宫、商”三个,应用到的演唱旋律主要是叙述性的羽调式。《酒歌》的所有歌词加起来超过15000字。《酒歌》的演唱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苗家迎亲嫁娶的特殊风俗礼仪以及两家结亲的原因。第二,祖宗的历史,苗族姓史的起源与发展。第三,长辈对晚辈的教导,通过歌声教导新人如何勤俭持家、孝顺父母、处理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以及婶姐关系等。《酒歌》的演唱有声有色,有礼有节。
2.2 丧葬类风俗歌
在丧葬类风俗歌中,主要有两大代表作,即《离床歌》以及《葬歌》。其中《离床歌》是在老人逝世,洗净尸体穿上寿服,从床上抬到棺材中演唱的歌曲。歌曲内容以对死者的不舍、思念以及怀念为主。演唱的强调也是哭腔,十分催人泪下。而《葬歌》是在死者出殡的头夜演唱的歌曲,由死者家属聘请的歌师进行演唱。演唱内容以介绍死者生平和家属子女为主。
2.3 祭祀类风俗歌
祭祀类的风俗歌又可以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庆鼓堂,这是湖南城步苗木为了祭祀祖先、土地、灶公等神灵,乞求丰收的传统风俗,主要围绕《请神歌》《大头歌》《送神歌》等进行反复多次的演唱,歌曲洋溢着喜庆的情绪,十分热闹奔放,情绪激昂则节奏感强烈。一般情况下,举行一次祭祀活动最少会有一个团主,一个打卦师,7个歌郎,同时还会有多个鼓师和斟酒师。他们彼此载歌载舞、互相配合。
第二類是《打山魈》《打水魈》风俗歌,主要在祭祀山神水鬼的时候演唱,宗教信息十分浓厚,迷信色彩十分鲜明,同时通过《打山魈))(打水魈》,不仅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劳动生活状态,还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精神追求。所以《打山魈》《打水魈》风俗歌曲也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非常淳朴、明朗。歌曲中涉及到的“山魈”是一种传说中的兽类山怪,打山魈就是要通过祭祀除魔消灾,保家人平安。
3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艺术特点
3.1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语言特征
在湖南城步,不仅聚居着大量的苗族人民,还有着很多汉族人民、侗族人民以及瑶族人民。他们彼此和谐相处、共同劳作。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湖南城步的民族语言已经开始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例如湖南城步常用的语言就有苗语和“客话”。在湖南城步,风俗歌的演唱,最大的语言特点就是使用方言。例如上文提到的婚嫁类的《酒歌》就是全部使用庙宇演唱,而在丧葬类风俗歌中,则全部使用汉语演唱;而在祭祀类的歌曲中,针对“苗年”形式的风俗歌则是既用汉语,也用苗语。
3.2 湖南城步苗族“风烁歌”的歌词特点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歌词特征,最为突出的就是即兴发挥。同一个曲调会出现很多类别的歌词。并且还会在歌词的句中或者句尾,运用大量的衬词,例如“哦,哎,哟,哩”等感叹词的运用,例如“哩啦哩”富有苗语风格的衬词的运用等。在苗族风俗歌中运用衬词,可以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旋律起到装饰作用,使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更加细腻,歌曲主体更加突出,同时还可以突出歌词中的民族语言特色以及方言特色。从整体上来说,衬词的运用增强了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艺术表现力。
3.3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节奏和节拍的特点
表现场景不同,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节拍就会不同。一般情况下,2/4拍、3/4拍4/4拍、3/8拍、4/8拍、5/8拍6/8拍以及交错拍子的应用的频率最高。而节奏也是以迎合情绪需求为主,充满了各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3.4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调式与旋律的特点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调式非常丰富,既包含了民族五声和六声调式,也有大量的多变宫,少清角,羽调式等调式,其丰富多样性特点也为人们所熟知。而风俗歌的旋律也十分你具有特点,经常通过“羽、宫、角”和“宫、角、微”为骨干音的三度音调框架”以及各种手法来突出旋律的婉转柔和、流畅、优美。常用的手法有派生、发展、以及变形三种,这三种手法的应用还可以明显突出民俗歌曲的感情真挚,娓娓动听。
另外,在城步苗族“风俗歌”的旋律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装饰音的运用。装饰音主要有三种:滑音、波音以及倚音。这些装饰音的运用可以大大提升风俗歌曲的演唱流畅性、民族性,并且让演唱者更加痛快、尽情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3.5 湖南城步苗族“风烁歌”的演唱形式
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是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突出特点。例如《酒歌》的演唱以对唱形式为主,《嫁女歌》的演唱由独唱、齐唱、对唱三种形式。而丧葬类歌曲又以独唱形式为主。而祭祀类歌曲又以领唱、独唱形式为主。Izl
4 结语
综上所述,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是随着城步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活动而流传下来的智慧体现,不仅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特点,还有着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对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优秀的风俗传统。
参考文献
[1]龙湘菡.湖南城步苗族山歌初探[J].当代音乐,2016,(25):36-38.
[2]张驰.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探析[J].艺术评鉴,2016,(1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