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莹雪
摘要:片名《找至11你》是指李捷寻找丢失孩子的过程,是獲取抚养权的过程,也是找寻自己成为母亲意义的过程。电影止步于尊重每一个女性的选择,歌颂母爱的伟大,却忽视了其悲剧性的结局正是母亲失权所导致的结果。女性个体的价值在不断重构中消解,对于“好母亲”的概念指向了空洞的能指。
关键词:符号学;异化;父权意识;母权缺失
1 简介
电影讲述职业律师李捷为了打赢离婚官司获得女儿的抚养权,努力工作以求给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然而保姆孙芳却在某天突然“偷”走了孩子。在追寻孙芳下落以及找回女儿的过程中李捷不断了解孙芳的过去,并渐渐理解了她生活的不易之处。在电影的结尾,李捷跪求孙芳的原谅,孙芳将孩子递给李捷,却选择了跳海自尽。
片名《找到你》是指李捷寻找丢失孩子的过程,是获取抚养权的过程,也是找寻自己成为母亲意义的过程。电影止步于尊重每一个女性的选择,歌颂母爱的伟大,却忽视了其悲剧性的结局正是母亲失权所导致的结果。女性为了成为“好母亲”做出巨大牺牲。
2 母亲形象的异化
2.1 传统母亲角色的悲剧
电影由三位母亲的故事构成,以李捷和孙芳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女性为主要角色。孙芳代表着传统女性角色,在电影中拥有妓女和圣母的双重身份。妓女/圣母一体化是男性叙事中的经典角色塑造,对母亲身为妓女/圣母的刻板印象打压了女性复杂多元的气质,使母亲异化为被凝视的他者。
被凝视恰是母亲失权的开始,孙芳对女儿的母爱为观众塑造出一个完美的母亲形象,她听从父权训诫,充当父权道德的守卫人与牺牲者,因母亲身份受到赞扬,也因母亲身份而获得悲剧结果。
2.2 被训诫的职业女性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行走,李捷便削弱自己身上的女性特质,模仿男性举止。李捷是典型职业女性,她赚钱养家,在与保姆孙芳、女儿多多组成的家庭中充当传统的“父亲”身份。李捷的“伪父”身份使她痛失爱女,而孙芳则认为李捷当不了一个母亲。李捷寻找丢失女儿的过程也是她寻找自我的过程,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她逐渐找回身上的女性特质,在找回女性特质的同时她也在不自觉中接受了社会对母亲身份的训诫。
职业女性身上体现的是追求成为完美母亲的焦虑,选择工作则丢失孩子,相反,重视家庭的全职主妇朱敏则失去了抚养权。无论选择何处都会成为输家,电影展现了典型的母职惩罚。母亲的失权使女性失去了自我再现真实母亲形象的能力,被异化的完美母亲形象只能激发女性对自身的焦虑感。
2.3 母亲符号的空洞能指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在《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中提出,符号(sign)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的。其中,“能指”替代音响形象,指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所指”替代概念,指符号接收者对指向对象通过思维的认知系统形成的心理概念。能指与所指之间任意联系,以约定俗成为基础。
母亲的失权让“母亲”这一群体丧失话语权,只能被不断再现和塑造。母亲被重构为概念化的符号,其多重个体价值被解构为完全的无私奉献、对于子女百分百付出,以及不在乎自我等单纯的扁平化特征。“母亲”在符号接收者的思维体系中被理解成为几乎不可能的概念化形象,异化的母亲无法连接真实鲜活的母亲能指,女性个体的价值在不断重构中消解,对于“好母亲”的概念指向了空洞的能指。
3 母亲权力缺失
无论是李捷还是孙芳,都主动或被迫沉浸于需要成为完美母亲的焦虑下。在父权社会中,女人需要成为被再现的完美他者来证明自己的母亲身份,否则就会被剥夺资格。
母亲权力的缺失最直观体现在了李捷与丈夫田宁对于孩子抚养权的争夺上,李捷在一开始发现女儿丢失时并没有报警,而是寄希望于自己能找到孩子来避免出警,防止在打离婚官司时留下不良记录。抚养权的争夺其实际意义在于对女性生育成果的争夺。女性是孕育的主体,在自然意义上享有全部的生育成果。而父权制社会的核心内容即为赋予男性成为父亲的权力,通过婚姻制度赋权的方式使父亲与母亲共同享有生育成果。然而以性缘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制度有一定脆弱性,当婚姻无法继续维持,父亲便有可能合法获得母亲的生育成果。
李捷在婚姻中的失权让她选择雇佣孙芳充当小家庭中的母亲角色,这说明阶级和金钱能够缓解但无法解决失权问题,一个母亲的失权需要更多女人去填补。而在孙芳的故事叙述中,父亲不履行抚养权,女儿最终病死。母亲并未失去抚养权,但也无法规约性缘关系对象履行抚养权,母亲失权的核心就是对于失去生育成果的焦虑。
4 探索以母亲为中心的多边育儿关系
人是社会化的人,其劳动成果大多为社会所有,但抚养成本却大部分由以性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家庭承担。考虑到性缘关系的脆弱性,除了要呼吁社会加强儿童照料体系之外,也可以探索以母亲为核心的多边合作育儿关系,亦为单身生育女性提供思路。
影片末尾为我们展现了由李捷、孙芳和女儿多多所组成的温馨小家庭生活。虽然李捷与孙芳最初以雇佣关系和金钱相关联,但在长期相处中已经更似友人。以母亲为核心,鼓励开展友缘关系、亲缘关系等相互连接的多边育儿体系,来分担母亲身上的育儿压力,缓解女性成为完美母亲的焦虑,不失为一种新的选择和思考模式。将权力回归母体,还原真实母亲形象,女性仍需更多元的形象展现。
参考文献
[1]Saussure, F.D.(191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trans.Wade Baskin).London:FontanaJCollins,74.
[2]李桂燕.父职缺席与母职焦虑——全面二孩政策下男性参与家庭照料的策略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06):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