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文,李 帅,李剑明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天津 300457)
随着科技的发展,射频(radio frequency,RF)技术相关产品日新月异,日常生活中尤为明显的是移动通信网络即将开启5G时代。科技的进步离不开RF芯片及其器件技术的支持。在回旋加速器中RF系统是众多系统中最复杂的电子系统。由于国外专利技术封锁,目前国内RF核心技术缺失,所以国内高端RF产品仍以进口为主。一套完整的回旋加速器RF系统包括发射端(高频功率源产生稳定的RF信号)、传输通道(馈通电缆用于传输与接收反馈信号)和接收端(RF谐振腔使高频信号在腔内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为深入理解RF信号的发生及放大机理与其在RF谐振腔内的应用,本文介绍了RF发展史及回旋加速器RF系统成功发射RF信号的必要组成单元及其启动程序、工作原理。
RF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Hans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磁能相互转化,这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Heinrich的实验成功发现了电磁波[1],而RF就是具有一定波长、可用于通信的电磁波。20世纪初期,真空二极管与真空三极管问世。1948年晶体管的发明,尤其是PN结型晶体管的出现,促使在短短十余年内形成了稳定的RF振荡器和成熟的模块化RF集成电路技术[2]。技术的积累为稳定可控的RF系统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也对加速器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医用回旋加速器中RF系统正常运行步骤如下:(1)源控制中心电路(source and control unit,SCU)内逻辑电路判断各部件的配套设备运行状态,如风扇、冷却水流、传感器温度等。(2)启动RF柜排风扇、RF电子管灯丝加热,加载栅极电压、阳极电压和屏极电压,并在120 s内完成上述程序的运行,显示RF待机状态。(3)SCU内部电路产生电扰动,引起RF振荡器产生所需不规则的扰动信号,经过选频网络将f=101 MHz的正弦波选出,振荡电路形成自激振荡,同时满足正弦波振荡的起振条件,然后输出稳定的低功率正弦波信号。RF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在驱动放大器(drive power amplifier,DPA)驱动下传输至电子管的栅极并被电子管放大器放大。(4)馈通电缆将高频信号传至RF谐振腔并与Dee盒内部振荡电路耦合,在Dee盒两极产生37 kV(37 kV为常规设定值)的高频高压,并显示高频电压加载完成,等待从离子源内引出等离子体。当离子源开始工作,其内部形成等离子体后,加速电场将粒子引出之后,RF系统与磁场系统有规律地将粒子的能量逐渐增加至10 MeV,进而轰击目标靶发生核反应。
高频功率源主要包括RF发生器(RF power generator,RFPG)、晶体管放大器(tube amplifier unit,TAU)、SCU 和供电装置(power supply unit,PSU)。
2.1.1 RFPG
RFPG即RF振荡器,是根据放大和反馈原理设计而成的反馈振荡器[3],其自激振荡原理如图1所示。振荡电路由放大电路A和反馈电路F组成,是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依靠电路自激振荡而产生正弦波输出电压的电路。当开关置于“1”时,电源接通瞬间引起电流突变,电路内部噪声和瞬态过程的扰动引起初始信号,而反馈电压Uf与输入电压Us大小相等、相位相同;当开关置于“2”时,输出电压保持不变,放大器通过其反馈电压自激而工作[4],这时反馈放大器就成了振荡器。
图1 自激振荡原理图
当开关置于“1”时产生的电扰动是不规则的信号,通常这些扰动和噪声的频谱很宽而幅度很小。为了得到最终的稳定正弦信号,必须用一个选频网络从噪声或扰动信号中选出频率为101 MHz的正弦波[4],使其他频率分量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为了使振荡能从小到大建立起来,要求满足正弦波振荡的起振条件输出端稳定输出正弦波信号x0(t)=A0sin(ωt+φ),其中A0为振幅,ω为角频率(弧度/s),φ为初始相角(弧度),振荡周期T=2π/ω。
2.1.2 TAU
功率放大电路是将直流输入功率转化为RF输出功率的电路,在放大电路中晶体管的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期,即放大器工作在丙类状态[5-6],负载为LC谐振回路。TAU控制栅极回路和阳极回路2个共振回路,通过调节振荡器输出RF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参数,使得2个共振回路均达到共振。共振频率f0由构成回路的电感L和电容C决定[5],且满足以下关系式:
在TAU阳极回路中,每移动阳极板1 mm(相当于改变电容C两板之间的距离1 mm),回路共振频率改变0.1 MHz。
图2 谐振功率放大器特性曲线
谐振功率放大器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连接线性放大区饱和失真临界点Q2与截止失真工作点Q1,则线段Q1Q2左侧与曲线组成的阴影区域为饱和区,饱和区内集电极电流随基极电流的增加迅速增大,但集电极电流不受基极电流控制,因此使用线段Q1Q2右侧的线性放大区对基极输入信号x0(t)进行线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为xD(t)。在线性放大区域,电子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而集电极反向偏置。当VC超过Q1点电压后,曲线基本上是平直的,此时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控制,两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因此该区域被称为线性放大区。在线性放大区中,放大电路只放大信号xD(t)的-θC≤ωt≤θC段,其中半导通角θC=](其中VBZ为发射极正偏临界电压,V1为外电路直流电压,VDm为xD(t)的电压最大值),因此集电极输出的电流iC是脉冲状[7-9]。负载为LC谐振回路,由于回路中电感L是储能元件,自感应电势总是阻碍电流的变化,所以负载回路中的电流不能产生突变。输出的脉冲电流iC通过电容C使其充电,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增加至一定值后晶体管截止,电容开始放电,周期性的能量补充使得振荡回路保持等幅正弦波振荡[7],保持正弦波形不失真,从而在放大原始信号的同时不改变原始信号的频率。
2.1.3 SCU
模块化RF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将众多控制单元集成于SCU板中,主要控制设备包括RF谐振腔、TAU、DPA、相位检测监控及水冷系统等其他辅助设备。RF谐振腔传感单元收集耦合模拟信号,模拟信号通过电缆传输至SCU模数转换中心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数字信号中心处理器计算后,由SCU发布调节振荡器RF相位指令,直至完成耦合,达到SCU控制RF谐振腔的目标。TAU的正常运行需要二级水冷温度和流量同时达到要求,加速器的室内温湿度满足启动条件、RF柜的通风风扇处于运行状态等,任何一个传感器触发错误信号会同步反馈到SCU处理中心,SCU对异常信息及时发出报错信息并生成log文件、中断运行对设备进行保护,等待操作人员的处理。SCU通过监控反馈信号和发射驱动信号修正目标区域的运行状态,将合适的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互相转化、处理并传递,精确执行SCU设定好的程序,使设备准确无误地运行。
2.1.4 PSU
PSU是RF系统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在实际维修工作中,由于加速器室内温湿度异常、高压保险管熔断而导致运行终止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PSU的可靠性对加速器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PSU主要为以下3个部分供电:(1)电路板、风扇等其他低功率设备;(2)栅极屏极电源配给系统(grid screen power unit,GSPU);(3)晶体管电源配给系统(tube power supply unit,TPSU)。
图3 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晶体管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RF振荡器发射初始信号的功率约 50 mW,DPA在RF谐振腔调控下,连接电容C通交流信号,根据电路反馈信息,将信号功率放大至100~200 W,并将DPA放大后的正弦波信号连接至TAU。PSU为灯丝提供7.5 V电压以加热释放电子,同时分别为管内栅极提供-250 V直流电压、屏极提供+750V直流电压,为阳极提供8kV直流电压用于将管内电子引出放大管。在栅极输入DPA驱动信号,栅极与DPA之间的电容隔直通交,使电子可随着栅极电压变化有节奏地通过,并将低电平信号转化为高电平信号。屏极与栅极的距离以及电容环之间的距离均会影响RF相位和RF谐振腔内的耦合情况[10-11]。
馈通电缆连接RF谐振腔和高频功率源,一方面将高频功率源产生的高频信号传输至RF谐振腔,另一方面将RF谐振腔内反馈信息传输至SCU,其中振荡器产生的是交流高频信号,传输电缆为同轴电缆[9]。同轴电缆结构图如图4所示,由中心铜线、绝缘体、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层组成。其中,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为同轴关系,由中心铜线发射的无线电可以被网状导电层隔离。
图4 同轴电缆结构图
RF谐振腔安装在加速器真空腔内部,其平面结构如图5所示。RF谐振腔由Dee电极、耦合电容和电感、调节电容及附属金属腔组成,同轴电缆将高频功率源产生的RF信号连接至Dee盒[10]。Dee盒边缘安装了4对可向内弯曲的铜片(等效于可以手动调节的电容),且其内部安有电感元件,2个Dee盒及外部电路可组成一个谐振回路[7,12]。
图5 RF谐振腔平面图
RF谐振腔耦合电路如图6所示,高频功率源产生的RF信号与Dee盒内部电路耦合,若要组成谐振回路,则需要同时调节电容,使得内部等效电路与外部输入信号共振,并在加速电极间产生高频高压以供粒子加速[11]。RF谐振腔右上角有Dee电压测试点,可实时监控Dee电压反馈信号,通过调整高频功率源的输出电压以调节Dee两极的加速电压。
图6 RF谐振腔耦合电路图
双Dee加速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加速电极Dee1和Dee2分别与接地电极之间形成间隙,在间隙间形成电场,保证粒子束在强电场作用下被引入加速轨道,同时既提供粒子束流的加速能量,又提供轴向聚焦作用以保证束流运动的稳定[13]。
RF系统是医用回旋加速器众多子系统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诊断其故障
图7 双Dee加速结构示意图
发生源需要排除的干扰因素众多,涉及的电路复杂。因此,了解RF信号的产生与放大机理,在日常工作中遇到RF系统故障时,将理论知识与经验相结合,及时发现故障原因,从而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及时恢复正常运行,对提高医用回旋加速器的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