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匹配直喷增压发动机的NEDC/WLTC循环排放分析

2019-05-14 08:24李基凤马冠钦杨万里王瑞平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催化器过量颗粒物

李基凤 张 毅 马冠钦 杨万里 王瑞平,2

(1-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336 2-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中国第六阶段排放法规的发布,对乘用车排放的要求日趋严格。中国第六阶段排放法规a阶段将于2020年7月1日实施,法规中的CO限值为700 mg/km,较中国第五阶段排放法规中的CO限值加严了30%,增加了对汽油车的颗粒物数量(PN)限值要求。整车排放测试循环将由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更换为WLTC(world harmonized light duty test cycle),试验循环时间加长,工况更加复杂,车速变化更为频繁,整车排放更高。

影响车辆排放的因素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动机缸内的工作情况,另一方面是排气后处理。

Gunter P.Merker等人[1]对 CO、HC、NOx排放随过量空气系数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排放污染物的产生受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很大。过量空气系数较小时,缸内混合气较浓,CO、HC排放较高,NOx排放相对较少;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CO排放下降,最终达到最小值;HC排放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2左右达到最低值,之后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升高;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1左右时,NOx排放达到峰值,之后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下降。过量空气系数较大时,缸内混合气稀薄,容易造成失火。

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了解排放产生的阶段、原因,对于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NEDC/WLTC循环下排放污染物的差异、产生阶段及原因。

1 整车排放测试

本文试验车辆为某款轿车,匹配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与6MT手动变速箱,整车及发动机参数见表1。

表1 整车及发动机参数

试验室温度控制在(23±5)℃,试验在转毂台架上进行。气态污染物及颗粒物采样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整车排放试验流程图

汽车排气与稀释空气在混合装置中混合稀释后进入稀释通道,颗粒物的取样点布置在稀释通道内,从均匀的空气/排气混合气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气;气态污染物样气取样点位于热交换器上游。

颗粒物排放测量方法[2]如下:

1)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方法。采用颗粒物取样探头(PSP)在稀释通道内取样,取样探头安装在距气体入口大约10倍通道直径且处于气流下游方向的地方,面向气流方向,取样探头探针的中心轴与稀释通道的中心轴平行,经粒子传输管(PTT)、取样预分离器(PCF)、挥发性粒子去除器(VPR),到达粒子计数器(PNC)对颗粒物进行计数。

2)颗粒物质量排放测量方法。在稀释通道内取样,对试验滤纸进行称重,得到颗粒物质量。对取样滤纸的要求是:至少在试验前2 h将滤纸放置在一只防止灰尘进入的开口盘中,并放置在称重室进行稳定。稳定处理结束后,对滤纸进行称重记录。试验前,滤纸应放置在有盖的密闭器皿内或密封的滤纸架内。

整车排放试验循环包括NEDC循环和WLTC循环,如图2所示。

图2 NEDC/WLTC循环

NEDC循环包括市区循环(ECE)和市郊循环(EUDC),总时长1 180 s,怠速时间约占33%,最高车速为120 km/h;WLTC循环包括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等4个阶段,总时长1 800 s,怠速时间约占13%,最高车速为131.6 km/h。

NEDC/WLTC循环对比见表2。从表2中NEDC循环与WLTC循环的车速变化对比可知,WLTC循环,车速波动相对频繁,运行工况较复杂。

表2 NEDC/WLTC循环对比

2 排放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某轿车NEDC/WLTC循环整车排放试验结果,对比分析NEDC循环与WLTC循环下排放污染物(CO、THC、NOx)的差异,从排放污染物产生阶段、排气温度、各排放污染物的催化效率等方面分析排放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2.1 NEDC/WLTC循环排放对比分析

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影响缸内燃烧情况,进而对排放造成影响。图3为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图3 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高速高负荷区域,过量空气系数较低,存在加浓情况,为CO、THC排放污染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虽然WLTC循环车速变化频繁,但其CO2排放较NEDC循环低1%~8%,原因有2个:

1)WLTC循环冷起动时间较短;

2)发动机某些工况运行在效率较高的区域[3-5]。

图4为2种循环下CO2、CO、THC和NOx排放污染物的试验结果对比。

图4 NEDC/WLTC循环排放污染物对比

NEDC循环、WLTC循环的CO排放分别为320 mg/km、570 mg/km左右,均满足国六a阶段排放限值700 mg/km,WLTC循环的CO排放比NEDC循环高78%;NEDC循环与WLTC循环的THC、NOx排放差异不大,分别满足国六a阶段限值100 mg/km、68 mg/km;NEDC循环与WLTC循环的CO2排放分别为145g/km与141g/km,WLTC循环的CO2排放稍低于NEDC循环。

基于排放污染物HC、CO、CO2的排放量,根据碳平衡原理可得到车辆试验循环的百公里油耗。

生成HC、CO、CO2的反应式为:

C原子的摩尔质量M为:

式中:a为HC的排放量,mol/km;b为CO的排放量,mol/km;c为CO2的排放量,mol/km;摩尔质量M的单位为mol/km。

汽油质量m为:

式中:汽油质量m的单位为g/km。

百公里油耗FE为:

式中:ρ为汽油密度,kg/L;百公里油耗FE的单位为L/100 km。

在排放污染物中,相比CO2排放量,HC、CO的排放量均较小。在百公里油耗计算时,仅考虑CO2排放的情况下,百公里油耗为:

若汽油密度ρ为0.742 kg/L,则百公里油耗可表示为:

2.2 排放产生原因分析

结合循环车速变化、循环中排气温度及不同排放污染物的催化效率,分析NEDC循环和WLTC循环的CO、THC、NOx、PN排放的产生阶段以及产生原因。

2.2.1 NEDC循环

图5、图6、图7分别为NEDC循环的CO、THC、NOx排放。

由图5、图6、图7可以看出,NEDC循环约50%的CO排放产生于市郊循环的急加速阶段;THC排放35%左右产生于冷起动阶段,25%左右产生于急加速阶段;NOx排放50%左右产生于冷起动阶段,30%左右产生于急加速阶段。即NEDC循环的CO、THC、NOx排放主要产生于NEDC循环前40 s和70~120 km/h急加速阶段。主要原因是NEDC循环前40 s为冷起动阶段,排气温度较低,催化器处于起燃阶段,催化效率较低,导致排放污染物较多。此外,冷起动时,缸内温度较低,燃油蒸发雾化差,导致排放增加。70~120 km/h急加速阶段存在过渡工况,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较多的排放污染物。

图5 CO排放(NEDC循环)

图6 THC排放(NEDC循环)

图7 NOx排放(NEDC循环)

图8 为NEDC循环的PN排放。由图8可以看出,PN主要产生于NEDC循环的第1个ECE循环,即NEDC循环前200 s。

图8 PN排放(NEDC循环)

针对冷起动阶段的颗粒物排放,Jongwon Chung等人利用缸内可视化技术,调整喷油策略(喷油次数、喷油时刻及喷油压力等)改善颗粒物排放问题,可使颗粒物排放降低约88%[6]。

2.2.2 WLTC循环

WLTC循环工况比较复杂,车速变化频繁,对应的发动机负荷也相对较高。

图9、图10、图11分别为WLTC循环的CO、THC、NOx排放。

图9 CO排放(WLTC循环)

图10 THC排放(WLTC循环)

由图9、图10、图11可知,WLTC循环60%的CO排放产生于超高速阶段;THC排放20%产生于低速阶段前100 s,50%产生于超高速阶段;NOx排放50%产生于低速阶段前100 s,30%产生于超高速阶段。排放控制可从WLTC循环低速阶段前100 s和超高速阶段入手,分析排放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降低排放。

图11 NOx排放(WLTC循环)

图12 为WLTC循环的PN排放。由图12可以看出,颗粒物排放的70%左右产生于低速阶段前300 s。

图12 PN排放(WLTC循环)

通过对NEDC循环和WLTC循环的排放进行分析可知,NEDC循环的气态污染物排放主要产生于冷起动阶段和急加速阶段;WLTC循环的气态污染物排放主要产生于低速阶段和超高速阶段。NEDC循环的颗粒物排放主要产生于第1个ECE循环,WLTC循环的颗粒物排放主要产生于低速阶段前300 s。

针对冷起动阶段的排放污染物,J.Felipe Rodriguez等人通过改变控制策略降低了冷起动排放。主要包括改善冷起动阶段气门正时、调整喷油策略(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次数、喷油时刻)等[7-11]。

2.2.3 排气温度

冷起动阶段的排放由2方面原因引起:一方面缸内温度较低,燃油蒸发雾化差;另一方面排气温度低,催化器催化效率低。Kevin Cedrone等人通过改善气门正时、排气背压来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提高催化器催化效率[12]。此外,还可通过改善排气系统的热管理、采用电加热催化器提高催化器的催化效率,降低排放[13]。

图13为NEDC/WLTC循环CO的催化效率随排气温度的变化关系。

图13 CO催化效率(NEDC/WLTC循环)

从图13右下角小图可以看出,在35 s时,排气温度已达到催化器起燃温度(350℃),此前催化效率低于90%。随着循环的进行,催化器催化效率接近100%,期间存在波动。在急加速阶段,排气温度接近800℃,温度较高,导致催化效率降低至80%左右。

图14、图15分别为NEDC/WLTC循环THC、NOx的催化效率随排气温度的变化关系。

图14 NOx催化效率(NEDC/WLTC循环)

图15 THC催化效率(NEDC/WLTC循环)

由图14、图15可以看出,在35 s前,即催化器起燃前,THC、NOx的催化效率均低于90%,之后催化器进入工作状态,催化效率接近100%。在急加速阶段,排气温度接近800℃,THC的催化效率降低至90%,NOx的催化效率影响不大。

对于气态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可通过改善排气系统的热管理来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提高催化效率;对于颗粒物排放,可通过后处理GPF来降低。

3 结论

本文基于某轿车NEDC循环、WLTC循环排放试验结果,对比了CO2、CO、THC、NOx排放在NEDC循环和WLTC循环中的差异,分析了排放污染物在NEDC/WLTC循环的主要产生阶段及产生原因,结论如下:

1)WLTC 循环的 CO2、THC、NOx排放与 NEDC循环差异不大,WLTC循环的CO排放比NEDC循环高78%左右,主要原因在于WLTC循环车速较高、变化频繁,此外,在WLTC循环超高速阶段,排气温度接近800℃,催化器催化效率降低至80%左右,导致排放升高。

2)NEDC循环的气态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冷起动阶段和急加速阶段,WLTC循环的气态污染物主要产生于低速阶段和超高速阶段。原因是:一方面催化器催化效率低,另一方面NEDC循环在冷起动阶段和急加速阶段燃烧相对较差,而WLTC循环在低速阶段和超高速阶段燃烧相对较差。

3)NEDC的颗粒物排放主要产生于第1个市区循环(ECE),WLTC循环的颗粒物排放主要产生于低速阶段前300 s。

猜你喜欢
催化器过量颗粒物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道路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骑行流的相关性研究
过量食水果会加速衰老
基于发动机控制数据及催化器设计方案优化降低汽车THC排放
B3M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
请勿过量饮酒
吃糖过量也会“醉”?
某高中校园内颗粒物尘源调查实测与分析
三效催化转换器参数对轻型汽油车排放性能的影响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