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勤工助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9-05-13 10:25王忠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贫困生心理健康

王忠义

摘 要:据报告,各大学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为5%-10%,对于这部分家庭拮据的学生来说,勤工助学是减轻家庭压力,改善生活品质,解决心理问题,锻炼与他人相处,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勤工助学对促进贫困大学生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勤工助学政策的提出,在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勤工助学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勤工助学;贫困生;心理健康

一、勤工助学的提出原因

由于教育的全面普及,不少家庭困难,学习成绩不错的贫困学生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但由于家庭生活拮据,大学学费高昂,不少贫困生的生活十分拮据和艰难,日常生活都有些困难,更别提额外的一些开销。这部分同学往往都有着自卑的情绪,朋友很少,性格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不肯透露家庭情况,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甚至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自闭心理和报复社会的行为。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减轻这部分同学的生活压力,也为了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给一个让他们能够有机会用双手劳动换取生活费,改善生活的机会,这就是勤工助学政策的初衷。“工”与“助”,“劳动”与“教育”,相辅相成,两者不可分开,教育是为了改善生活,同时只有劳动,才能帮助改善生活,继续接受教育。当然,作为大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参加勤工助学也一定要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参加,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当前勤工助学的岗位的设置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多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压力和强度不太大的职位,如图书馆,食堂等,只需每周去三到四次即可。既不耽误学习,也能够在空余时间赚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相应的价值,能够让学生肯定自己的价值与能力,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更重要的能够积累就业经验,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时代飞速发展,物价飞快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导致不少高校的贫困生都有着相当普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生活拮据,却由于受教育程度高、自尊心强,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换句话说,不愿意接受“嗟来之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也不愿意增加家里的负担,但苦于没有解决的方法和挣钱的渠道,只好每个月降低生活质量,损害身心健康。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只有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一)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其实是最常见的,首先,大学的学费高昂,不少贫困生的家庭每年都为学费的事情发愁,甚至需要借钱上学。而到了学校里,平时的吃穿用度,由于物价的飞速上涨,别的同学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对于贫困生来说,价格就是第一要素。两相对比,就很容易使贫困生产生一种“我和别人不一样”,“我不如别人”的心理。自卑这种情绪很多时候是对比之下产生的,因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所以产生的极度消极心理,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开始,觉得不如别人导致觉得自己哪方面都比不上别人的畸形心理。不仅如此,还会衍生另一种情绪,敏感。这种心理状态会使贫困大学生不能够正确的面对别人的善意与帮助,对他人的善意蒙上一层恶性的面纱,觉得他人给予的金钱上的帮助或者是物质上的帮助都是对自己的嘲讽和鄙夷,这种过度偏激的想法不仅使贫困生的心理压力骤增,同时也可能会产生暴躁、易怒的情绪状态,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相处极易出现问题。

(二)焦虑心理。自卑的情绪产生以后,就很容易开始自我否定。既不愿意接受现在的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的焦躁会一直围绕在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里。尤其在就业的时候更甚。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可能只是毕业后的一份工作,但由于家境贫寒,贫困大学生往往肩负着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期待,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次改变家庭经济情况和自己未来生活的机会。也正是由于家境并不太好,接触的圈子和眼界也会受到限制,想改变不知道怎么改变。这种无助在没有办法纾解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有一个释放压力和解决现状的机会和方式。

(三)自我封闭心理。家庭拮据加上心理自卑使得大部分贫困生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与交流,他们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们将伤口展示给他人,不愿意将家庭中的状况告知他人。加上贫困生在大学生的比例中较小,人数较少,找不到同伴的孤独和无人倾诉的痛苦使得他们逐渐远离人群,变得孤僻,不愿参加团体活动,不愿去人多的环境,不愿与他人接触,性格变得孤僻奇怪,走入自我封闭的怪圈,更有甚者最后甚至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无论哪种情况,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只会导致与社会断层,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走入社会以后也无法很好的胜任工作,与同事交流,完成本职工作。

三、勤工助学对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有助于贫困生树立“工匠精神”,彰显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心理承受力。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通过工作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相应的价值,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报酬的快感,不再怨天尤人,树立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意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同时可以接触到一些有很多工作经验的前辈,未经世事的大学生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社会经验以及工作技巧,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快的接手工作。同时在相处的过程中,有助于树立贫困生的“工匠精神”。一方面,能够让贫困大学生 更加明白劳作的辛苦与不易,更加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能提前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明白一份工作的价值与辛苦,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更加顺利和得心应手。

(二)有助于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理想,形成積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勤工助学在提供大学生劳动岗位的同时,更重要的给了贫困生一个能够通过双手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机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让贫困大学生意识到在某些方面是人人平等的,虽然由于家庭方面的原因,每个人的起点可能不一样,但只要肯努力,只要愿意付出,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甚至未来有可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变家庭现状,改善自我生活。让大学生能够明白每个人的价值都可以通过工作被肯定,每个人的梦想也可以通过双手来实现,让大学生能够远离自卑,增强自信心。前文也提到,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但随着劳动产生价值的过程,能够给贫困生带来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感,这种满足能够让大学生的大部分心理问题得到解决,比如自卑和敏感。同时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可以让贫困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和特长,同时通过具体的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知道自己更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在以后的工作选择上有所偏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树立目标和理想,并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设定规划,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有助于锻炼贫困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消除贫困生的自我封闭心理。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工作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不可避免,也越来越重要,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一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可以说,一个无法与他人良好合作的人就算能力再强,也无法受到重用,更无法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节奏。而这些对于迫切希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贫困生来说,这方面能力的锻炼也是绝对不能少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必然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与这些人交流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效锻炼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社会交际能力。同时,认识的人多了,就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消除贫困生的自我封闭心理,能够开放心扉,走向阳光。

四、结语

勤工助学对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贫困生树立“工匠精神”,还有助于贫困生正确认识自我,消除不良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更能够有助于锻炼贫困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高贫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贫困生的社会经验,消除贫困生的自我封闭心理,让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与他人良好相处,能够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热爱工作并能够做好本职工作,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邱军,王乾.学生勤工助学与学业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8).

[2] 谢云锋.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8年研究课题:对大学生树立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能力的研究——以勤工俭学学生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贫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