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章从国际形势、理论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阐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同时从三个维度探析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文化;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更是将文化自信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道写入党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时代要求,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以更堅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把握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 “更基础”强调的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和基础;而“更广泛”,则说明文化自信浸润和涉及的范围更广,它不仅贯穿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全体社会成员的日常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并在具体实践中规范、制约和激励人们的行为;“更深厚”,则说明文化自信植根的文化土壤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与积蕴,来自于中国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也来自于与其他文明的交融与吸收、创新与发展,其影响也将更加深远和持久。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增强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上世纪末,随着知识经济、生命科学、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发展,文化竞争也成为了当代国际竞争中的新焦点,提升文化软实力愈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正如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讲,谁占领了文化发展高地,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从理论发展进程来看,将三个自信拓展为四个自信,是对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和框架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提供思路和启示,为我们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突破口、生长点。
从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来看,文化自信立足于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自信的提出,正好为我们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指出了实践方向,那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和部署,在新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搞好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更好地推动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社会全面进步,着力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福祉。
从当前我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来看,文化自信是实现这一新飞跃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人无自信则不立,国无自信则不强。自信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强盛,都需要以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发展为支撑。
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文化自信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保证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不可预测的因素日益增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使得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更多困惑,呈现出信念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虚无、享乐拜金、诚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既给人们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供极大的便利,又给各种不良文化的渗透提供渠道,使得我国在文化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挑战,影响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诸多意识形态的巨大浪潮中,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抵制腐朽、不良文化的冲击,才能在对外交流和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一)坚定文化自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富于创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伟大民族。在历史上,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入侵和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中华文化受到了外来势力的巨大冲击和压制,日益没落。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迅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生根发芽,它不仅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也使得中华文化由没落逐渐走向复兴。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批判的武器”指导下,我们党自我革新、推陈出新,带领人民先后培育出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华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度彰显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实践也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这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新时代的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华文化继续发展的“催化剂”与“指南针”。因此进入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让中华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让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坚定文化自信,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这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根基。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已溶入到中国人的精神血液当中,成为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在日益激荡的世界文化大潮中立足的根基,也是我们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最深沉、最持久的动力。党在革命时期带领人民培育的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和革除自我弊端与社会弊端的顽强意志,彰显着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风尚,成为我们党在新时代进行自我革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力量。因此進入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并依据新的历史条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现出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强大力量。
(三)坚定文化自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最终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对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集中概括,是对革命文化价值观的提炼与总结,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构成了中华民族在精神价值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导向。因此进入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就是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来抓,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能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2016年7月1日.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017年10月18日.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8-329.
[4] 荣开明.“文化自信”的独特作用和重大意义[N].光明日报,2018年09月14日(06版).
作者简介:齐万里(1985- ),男,安徽太和人,工作于中共太和县委党校,讲师,本科,法学学士,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