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及考核改革研究

2019-05-13 10:25文超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汽车构造反思教学改革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网络发展的速度名列世界前茅。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推进了大学教育改革的步伐。“互联网+”课程,不仅仅产生网络课程,更重要的是它让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文章结合“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改革探索与小组实验的具体过程。阐述两者的有效整合对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汽车构造;教学改革;反思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教育”这个新名词。“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改革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化。“互联网+”课程让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专业领域教育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然而“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不代表盲目的代替传统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在《汽车构造》课程中引入“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来探索“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在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前景和改进措施。

汽车构造课程是汽车类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课程包含了汽车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构造等内容,通过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汽车新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2]。以汽车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功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国内外主要车型的构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其它车型结构特点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汽车各个总成、零部件进行一般运动、受力和性能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汽车各个总成的装配图、电路图和结构示意图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汽车各个总成的装配关系,一般的技术要点和调整方法,是汽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

汽车构造课程与其在汽车类专业课程重要地位相匹配的是,汽车构造课程具有较强的教学难度,主要表现在需要了解及掌握的结构图形很多,需要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车辆实际结构联系起来,对力学基础及机械基础要求较高等问题。不仅仅要求熟悉汽车各部分结构,还需要在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甚至推导汽车各部分结构运行的原理。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汽车构造教学模式采用了大量的文字、表格、图形对学生进行重复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以及具体到每个同学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限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联系实际等方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汽车构造是每个汽车类专业学生对汽车认知的第一门课,在培养学生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汽车实际结构的理解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汽车构造课程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以更好的培养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学生[3]。

一、“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对“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的引入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互联网+”教学方式本身具有如下的特点: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图片、影像等网络资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线上的文字、语音、影响、图片信息增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教学内容的导入有利。有效的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同时更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会布置给学生下一节课需要预习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在之前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预习内容很多流于表面,大多是死记硬背,学生预习所能够达到的效果非常有限。有限的预习效果也就使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入的时候,学生不能完全的理解某些案例与本次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造成了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为自己的灵光一现拍案叫绝,但是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满头雾水。而“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规避这一点,直观的图片以及影像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内容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也使得学生对相对较为枯燥的文字理论不再抱着排斥的态度。

(二)“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线上教学部分。首先是教学,需要教师将教材上的一大章内容分解成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然后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对每个知识点视频的要求是其长度在四分钟以内。四分钟以内的视频不会给学生以学习疲劳的感觉,学生可以用比较轻松的心态进行一个个的视频学习。其次是测试考核环节,学生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预习知识点以后,进入线上测试考核环节进行预习评測。实时的预习测试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也为教师提供了第一手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资料为学生提供线上一对一的辅导答疑,也能为教师在线下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进行攻坚突破提供参考。

通过线上学习及考核以后,学生在了解本节课相应知识点和掌握自身学习进度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师主导的线下教学。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对自己的短板进行不全,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攻坚。线上的文字语音交流以及灵活多变的线上考核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单独互动,使教师能更为准确的把握每个同学的学习现状与学习动态,促进了线下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契合程度。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课堂掌握学生进度只能依靠作业和长时间个别提问的难题,能更好的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互联网+”《汽车构造》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及结果分析

2018-2019学期第二学期在15级车辆工程1班进行“互联网+”《汽车构造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实验, 15级车辆工程2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作为对比班级。两个对比班级在之前学期完成的《汽车构造1》课程考核中,考核平均分1班比2班高1.26分,及格率1班比2班低0.66个百分点,两个班级考核结果基本相当,同时两个班级都为标准班,适合作为对比班级。两个对比班级除了应用的教学模式有所差异以外,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材料(包含图像及视频资料)均同样配备,由一位教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两个对比班级的学习效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收集实验数据:

(一)学生课前预习效果测试对比。分别在两个对比班级机械式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制动系统三个章节预习完成后,设置20分钟的纸质答卷测试,试卷构成为基础选择题60%,一般综合问答题30%,识图综合题型10%。经过测试,使用线上教学的车辆工程1班在三次测试中,每次平均分均在80分以上,而2班平均分在60分左右徘徊。从平均分上看,1班优势较为明显。从试卷失分结构上看,1班基础题乃至识图综合题丢分均较少,一般综合问答题丢分较多。2班一般综合问答题丢分相对较少,但是基础题及识图综合体丢分较多。说明1班图像理解记忆内容较多,2班预习则以文字记忆较多。

(二)学生讨论效果对比

(1)班采用互联网线上讨论为主,教师在讨论过程中作为普通一员参与讨论,辅以少量的线下更正及纠错。而2班以对分式课堂讨论为主,在课堂上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导讨论的进行。两个班讨论结束后,分别对两个班讨论课题进行抽查。2班有16人基本没有参与讨论,对讨论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1班因为互联网签到的原因,所有同学均在形式上参与了讨论。根据调查,只有4名同学互联网代签到,实际对讨论结果不了解。

(2)200题大范围知识点测试结果对比。在课程结束以后,使用试题库中的200道基础填空题及选择题考核两个班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结构的掌握情况,1班平均正确率比2班平均正确率高8%。“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在最后的考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除了以上三点主要实验数据支持以外,任课教师明显感觉到“互联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过程中更为灵活。教师不必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全班性的基础过关之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进行加强,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潜。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有着很大的提高。

将“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到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质是运用广泛的互联网基础,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提供更加充分的、恰当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更加有效科学的安排汽车构造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将互联网、信息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优化《汽车构造》课程结构,使教学过程多样化,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俊杰.无差异的差异化:“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变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6.

[2] 邹旭东,王丰元,孙刚.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C].中国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论坛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148-151.

[3] 胡群,肖生发,宋武强,刘威武.“汽车构造2”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3):125-126,143.

作者简介:文超(1977.05- )男,四川岳池人,西华大学,硕士,攀枝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汽车设计、汽车电器教学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汽车构造反思教学改革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