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贸易差额问题只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借口,深层次原因在于美国对经济利益的攫取与国内政治需要。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为外贸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的上升,市场转换导致的订单碎片等,外贸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中美贸易战预计会是一场持久战,外贸企业需要不断在阵痛中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开辟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外贸企业;对策
一、 引言
自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宣誓就任总统以来,便立刻化身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军人,把全球国家划分成顺差国、逆差国两个阵营,开始强烈谴责中国、墨西哥等国家损害了美国利益,并退出了TPP协定,向世界各国要求“更加公平”的贸易关系。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首当其冲地受到美国不断地打压和谴责。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强烈谴责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不力”,作为惩罚要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的征收关税,首次对中国商品征税的规模达到500亿美元。随后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继续对中国额外的1 0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并为对特朗普政府的“疯人战略”给与让步,并依照WTO规则进行反击。此后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美国继续对2 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并暂定于2019年3月2日起,将关税提升至25%。目前,美国针对中国做出的征税清单,已经累计达到4 500亿美元,清单中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轻工业、机械制造、生活日用品等各方各面,美国似乎要对中国的产品完全关闭大门。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变数与不确定性。本文从中美贸易争端的深层原因入手,分析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 中美之间产生贸易博弈的原因
众多国内学者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以及不遵守入世的承诺等只是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一些借口,根源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出于经济利益,二是因为政治需求。此次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是由美国国内政治原因和经济原因叠加导致,其最终目的却是美国要长期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
1. 关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其一,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近几十年中,美国的贸易逆差总额一直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赤字率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之上。根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全年美国进出口贸易逆差达到5 522.69亿美元,贸易赤字率达到2.40%,这一逆差额是同期英法两国的15倍以上,远高于英法澳等国。其中,中美贸易顺差占比最大,占中美货物贸易总量的47%。特朗普以此为由突然掀起贸易战,并率先向中国发难,希望通过增加关税等不合理的手段来维护美国的贸易平衡。但实际上,中美贸易顺差并没有美方报出的那么大,两方出现较大差额的原因:一方面是双方统计的数字差异,另一方面是双方贸易顺差的实际数额。统计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转口贸易上,以香港转口贸易为例,中国统计出口时,货物确定是去往美国的才进入统计口径,去向未知的这部分并不计入;美国的统计口径是以产品的生产国为准,只要产品生产地是中国的,都计算为中国出口的,这中间就存在一个统计的差异。实际数额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商品的计价问题上,中国对出口商品的计价是以商品离岸价计算,美国则以上商品岸价格计算,这中间就有了一个运输费的价格差异。此外,美国仅从中国的大量货物贸易顺差和本国的逆差来讨论中美贸易失衡,而忽略了两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全貌,是有失偏颇的。据WTO数据统计,美国是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2017年美国服务贸易企业高速发展,已经占到了全国企业的60%以上,可见美国的企业主要是服务型而非生产型。将中美双方之间的服务贸易额也计入中美贸易总额中是合理的事。实际上,2017年中美服务贸易逆差高达2 554亿美元,从服务贸易逆差的规模上来看,中美的服务贸易逆差几乎与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相当。其二,美国认为中国未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也没有真正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还利用世贸组织的漏洞获取利益,尤其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领域,令美国受损严重。
事实上,以上这些原因都是表面文章,是为了能够吸引眼球,激起民众的热情和支持。其真实目的是要对中国的崛起实行战略遏制,以及攫取利益。原因一,美国对华贸易战是美国统治阶层以及政治、知识精英们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实力快速崛起后引发的不安,这一过程必然难以令一直以来奉行“霸权主义”思想,高举“美国优先”旗帜的美国当局难以接受,更惧怕其世界领导地位不保,被中国取代。因此,美国不断打击中国科技雄心,鎖定“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业。这些从美国集中攻击中国制造2025就可以看出。原因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尽管美国近些年来已经逐步走了出经济低谷,但其后遗症仍不断发作,如美国经济金融化过程加速,实体经济削弱,财富更加集中,收入分配不平等不断加剧。面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美国仍想凭借科技、美元优势来转移矛盾,甚至不惜发动贸易战为自己攫取最大利益。
2. 关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此次由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也是出于美国国内政治的需要。在特朗普上任两年时间以来,执政过程遇到诸多不顺,其强硬执政风格被多方人士指责。典型之一便是“通俄门事件”,让美国民众,包括在大选期间投票支持共和党和特朗普的普通民众都对特朗普的政治操守产生了不信任感,也让美国民主政治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的政治压力巨大,为急于摆脱这种信任危机,它急需一些国际热点事件转移民众在国内政治方面的注意力。而中美贸易争端正好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事实上,特朗普以强劲复苏美国经济为由,打出了央行加息、贸易战、企业减税等一系列组合拳,致使共和党支持率上升了10%以上,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贸易争端的发起也与国际政治的需要紧密相连。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在苏联解体以后,更跃升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多年来一直称霸世界。美国不局限于把目光放在国内,而是放眼全球。全球每一处角落发生的争端几乎都能看到美国的身影,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在关于全球发展的言论中,美国反复强调自己的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发展的战略需要,也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三、 中美贸易战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
1. 美国加征关税对外贸企业的直接影响。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运输模式的进步,全球化的深化已经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完整供应链,通过这个供应链,所有影响中国出口的行为都可能迅速扩散到价值链中的其他任何经济体。简单来说,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受影响的不仅仅只有中国,还会波及到价值链上的其他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弹性估计以及加征关税的产品(以HS8类别进行匹配)计算得出,美国对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惩罚关税,将使中国对美出口减少111亿美元。再从增值的角度来看,中国实际上仅占59.9%(相当于66.5亿美元)。在全球价值链的其他国家中约占27.7%,其中8.5%(9.5亿美元)流入欧盟,6.8%(7.5亿美元)流向日本,而美国本身流量约为3.4%(3.70亿美元),东盟国家和韩国分别占3.2%(0.36亿美元)。从受影响的出口额占GDP的比率上来看,中国、韩国、日本、英国和美国所占比率分别为:0.055、0.023、0.017、0.008和0.002。这表明美国惩罚性措施对中国的增长和出口影响有限,甚至对同一全球价值链上其他国家的影响也较小。相对而言,包括台湾,韩国,香港和日本在内的一些亚洲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任何冲击往往更大。
2. 人民币汇率下跌对外贸出口影响。今年以来,受强势美元和贸易战的交织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跌不休。汇率变化对外贸出口是一把双刃剑,当人民币贬值时,理论上会使企业出口从中相对受益,但同时企业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也会升高,即进口成本相应上升。此外,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化及其对进出口的影响,都将快速传导至其他链内经济体,进而分散对单一经济体的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对外贸出口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
3. 市场转换对外贸出口的影响。美国作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市场,贸易战的爆发将一定程度上限制美国方向的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业务量下滑,裁员甚至倒闭。虽然可能会有部分外贸企业将产品出口方向转移到其他地区,如转向欧洲市场。但若想从美国市场顺利转向欧洲市场却是一件很难得事情。其一,订单数量得差异。欧洲市场与美国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订单量,美国的订单通常以量大为主,而欧洲的订单更偏向小批量、更注重品类。但无论是大批量还是碎片化,风险都是工厂在承担;其二,市场份额问题。与美国市场相比,欧洲市场的容量相对较小,且原本在此处扎根的工厂早已抢占了市场份额,竞争加剧;其三,颜色与设计偏好差异。美方偏爱的颜色比较单一,进口的货物多以黑白、棕等暗色调为主;而欧洲人不同,更喜欢明黄、明绿等更为跳跃的颜色,这就厂家为客户提供参考的样品数量就需要增加,可能导原本只需10件样衣就能谈下来的单子变成百件。美国与欧洲地区的款式偏好也存在差异,对货物的设计要求也不同,这样原本只需重复一款样式去生产衣服,现在需要不断去适应新的款式,生产效率就降低了。
四、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对之策
1. 采取转口贸易或海外设厂等方式避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计划制定累计4 500亿美元的征税清单,这似乎意味着美国要对中国的产品完全关闭大门。面对出口高额的关税,中国外贸企业会失去了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在短期内,对于部分步履维艰的外贸企业,可以与进口商进行协商,尽量选择转口贸易的方式出口。转口贸易即卖家或制造厂商,借助生产力与出口国相当的第三方国家进行转手买卖交易,贸易依次经过中国、第三方国家最终出口到美国,从而使中国的贸易企业可以合法避税。美国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但是对某些国家并没有增加关税,利用这一方式将产品运到第三方国家进行中转,这样做可以规避美国的贸易壁垒,同时又可以避税。如一些出口电缆和光缆的厂商在越南,马来西亚,进行仓储,然后再包装出口到欧美。但这种方式已经引起了美国海关的密切关注,美方通过资金链和物流链,严查转口商品的原产地,如今只看箱唛是否印有MAKE IN CHINA标志的商品将难以实现成功避税。从长期来看,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会可以考虑在海外布局,通过在海外设立工厂来规避美国关税,如东南亚地区。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加工技术、人员素质,以及上下游供应链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2. 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开辟新兴市场减少对美国的依赖。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沿线国家的市场正焕发勃勃生机,为中国开辟新市场提供机遇。其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出口需求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出口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额达到7 742.6億美元,较2016年增长8.5%,占中国出口额的34.1%。其中进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韩国、越南、印度、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阿联酋,这些国家的合计进口额占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比重的65.6%。因此,外贸出口企业全可以加大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市场的份额,尽可能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尽量少做美国客户,或是开辟其它市场,将主动权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其二,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商出口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日益融入数字世界,外贸的发展已离不开电子商务平台。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电商网购颇受采购商们的欢迎,有意愿会进行网购的人约占到70%~80%,网购需求潜力巨大。其三,与欧美国家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更青睐实用性强、价格便宜的产品,而对品牌的要求度相对不高。中国产品进入该地区的门槛低,渗透性更强。从市场需求结构来看,这些国家对中国进口额最高的产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对中国出口的日用消费品类产品的需求更大。在短期内,中国出口向这类国家可为中国外贸企业升级提供缓冲时间。其四,拥有更多话语权和定价权。目前,我国国际话语权在许多领域仍然长期受到西方话语霸权的压制,在某些问题上会遇到“有理声不大,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因此,必须紧紧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提早布局沿线市场,解构西方发达国家话语霸权,掌握话语权和定价权,为外贸企业出口提供更多优势。其五,双向共赢的策略。而中国到当地投资,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而且也能够带动中国商品走出国门,实现双赢的局面。
3. 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关键。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中兴事件给与了企业为什么要有核心竞争力的最好解释。未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外贸企业的利润将越来越低。而东南亚经济的复苏,以及东南亚政府对来料加工、出口外贸的扶持力度的逐步增强,将会不断抢占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所以外貿企业如果继续以低价代工为主,将会逐渐被淘汰,最终退出市场。要摆脱这种现状就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产品研发、品牌设计。因此,创建中国自己的品牌走自己的品牌路线才能在国际市场屹立不倒。外贸企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和能够突破重围寻求新的生机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1)外贸企业要有自己的原创能力,即核心技术。如果没有核心技术,所有的东西都是靠着抄袭模仿而生总想着走捷径,很容易造成侵权,企业衰落是最后的结局;(2)要拥有品牌意识。如果没有品牌意识,企业卖的再火热的中国产品,最终都是给外资企业打工。如2018俄罗斯世界杯队服,全部都是耐克、阿迪一些老牌运动品牌,看不到中国品牌的踪迹。作为运动用品生产大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核心专利、以及品牌意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就必须在这里突破,从低端代工走向类似日本和德国等有技术含量的高端代工,以及自主品牌,这就是我们外贸企业努力的方向。所以无论目前企业或工厂的品牌名气度再低,也要去努力推广自有品牌。比如去参展的时候,把产品全部都打上自己的Logo,然后发小批量订单,形成捆绑式的销售,慢慢将品牌潜移默化到客户印象当中。
五、 结论
美国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战属于霸权单边主义的做法,主要出于经济利益与国内政治需要两方面的原因。从经济利益方面来看,中美贸易不平等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未遵守入世承诺等仅仅只是借口,其真实目的是要对中国的崛起实行战略遏制,并从中攫取利益。从政治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是为了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也是特朗普中期选举的拉取选票的手段之一。目前的中美贸易战可能演变为持久战,而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也为外贸企业带来更多变数,再加上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上升,传外贸订单量下降,订单碎片等使外贸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因此,外贸企业急需开发新兴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适应国际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 崔连标,朱磊,宋马林,郑海涛.中美贸易摩擦的国际经济影响评估[J].财经研究,2018,44(12):4-17.
[2] 代栓平,纪玉山.中美贸易争端的警示:加快发挥综合竞争优势推动技术自主创新[J].社会科学辑刊,2018,(6):28-37.
[3] 李文锋.全球供应链运营模式对提升我国外贸核心竞争力的启示及思考[J].国际贸易,2011,(11):19-22.
[4] 潘英丽,周兆平.美国的全球化陷阱、贸易争端诉求与中国的战略应对[J].国际经济评论,2018,(6):85-97+6.
[5] 王贵国.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考[J].中国法律评论,2018,(5):25-32.
[6] 魏杰,王韧.理性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J].西部论坛,2018,(6):7-14.
[7] 吴栅妮,周钰佳.“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8,(3):143-144.
[8] 钟飞腾.超越霸权之争:中美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逻辑[J/OL].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8,(6):1-30.
作者简介:孟丽君(1989-),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收稿日期:201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