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新机制研究

2019-05-13 02:06朱晓培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助高校

朱晓培

摘 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学生的资助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自主工作队伍的建设则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根本,也是实现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都不太重视高校学生的自主队伍建设,因此,对学生的资助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面对新任务和新要求,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工作队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规模逐渐加大,高校中贫困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做好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加强高校资助队伍建设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状况中,应当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在对学生资助的过程中完成培养人才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高校“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隊伍建设配备不足,工作压力比较大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在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高校学生数量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而逐渐增多,根据当前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关于学生的资助育人机制并不够完善。相关的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尤其在管理上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互动机制建设。而且受到学校编制的影响,学生资助工作专职工作人员配备不到位。比如在规模3万人左右的综合院校当中,最多只有3人的左右的专制工作人员,而一些2万人左右的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只有1位专职工作人员。在资助队伍建设上,还有一部分高校并未建立健全“学校——学校——班级”三位一体资助工作体系。此外,高校学生资助牵涉到的各项政策很多,内容繁琐,在无形之中给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职业素养不高

大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熟悉各项资助政策,并有效地掌握上级的各项文件,并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但是因为当前部分高校的资助工作都是属于学生部门,大部分从事高校学生资助的人员除了学校的学生自资助之外,还必须承担一些其他的事务,因此,从事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很大,日常的工作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因此,很难再有其他的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使得从事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人员其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得不到及时地补充和创新。

二、完善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队伍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构建高校地投入准入机制

现阶段,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和重视,将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放在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并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不断适应国家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同时国家在政策上还应当加大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投入建立关注机制,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识别,从而构建其有效的准入机制。并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数量合理地配置资助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强对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多为学生资助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二)建立高校道资助队伍的职业建设机制

高校资助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机制就是将高校资助学生部门从学生处独立出来,不断提高资助学生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机制,同时还应当与其他事务性的工作分离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部门的考核和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人员的职业化,将其发展成为一个阶段性的岗位。并明确高校资助从业人员的水平和要求,在招聘的过程中就要严格准入机制。同时还要加强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把握,不断提高资助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生资助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高校资助队伍建设的根本是为了服务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大部分资助管理人员并非是专业出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资助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因此,为了促进高校学生资助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必须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研究的能力,强化其了解和掌握国家各项自主的政策,拓宽高校自主工作的服务性质,从而有效的提高资助队伍建设的业务水平。同时,高校还应当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对于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在高校数据处理以及文件归档和审查等方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日常的工作数字化,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校资助学生队伍的建设关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高校实际的资助工作中,高校必须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和学生的学情特点,根据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制定适合高校发展队伍机制建设。改变传统的学生资助方式,学习现代化办公手段,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实自己,提高综合数字和资助工作的效率。同时,高校还可以落实资金投资,鼓励高校资助队伍人员道参与科研工作当中去,认真总结,积极思考如何促进高校学生资助队伍的良好发展,并根据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的申报为契机,鼓励学校的资助工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在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高高校的科研文化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队伍的建设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远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在新时期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加大对高校资助的扶持力度,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资助队伍在学生自主中的作用,最终实现高校资助育人机制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得他们能够真正理解高校开展资助育人机制的目的和意义。充分保证每一笔资金都可以用到学生的身上,保证每一位贫困的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王俐,贾曦.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9(02):87-90+99.

[2]张婷婷.工科院校艺术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实践困境及对策——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02):77-79.

[3]刘璇,白华.共同治理视域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善治模式与实践路径[J].教育评论,2019(01):57-61.

[4]崔盛,吴秋翔.资助信息对农村学生选择重点大学的影响——基于高校专项计划的随机实地实验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01):157-166.

[5]李金龙,凌万刚,王菊,侯玥,杨杰,龚海涛.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方法探析——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64-66.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资助高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