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生态文学专题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

2019-05-13 02:30刘吟舟
关键词:生态意识

刘吟舟

摘要:大学承载着培养青年一代的重任。大学文学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也责无旁贷。因此,文章以读者理论的“审美经验具有交流功能”为依据,倡导在大学文学教学中增设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并详细论述了增设生态文学专题的必要性、生态文学专题对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在文学教学中实现生态文学对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读者理论;文学教学;生态文学;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5-0078-03

一、增设生态文學专题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短视和利益驱使,世界上60%的生态系统已经被人为地破坏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也已逼近。例如,严重的雾霾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大学文学教学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1]。简而言之: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文学[2]。它揭示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剖析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生态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是:畅述生态理想、发出生态预警。总之,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思想和生态视角为特点的文学,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生态文学与其他类型的文学一样,并无特别之处[3]。然而,伴随着越来越严酷的生态危机现实的步步逼近,生态文学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重大。因此,在大学的文学教学中增设生态文学专题,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学教学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对我们国家的富强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可行性

目前大学的文学教学,大多都延续着以各国的经典文学为主要内容。这毋庸置疑是对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文学已经不能涵盖新时期的新生事物和现实问题。因此,增设相关的生态文学专题,让大学生领略文学华彩的同时,唤起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也是一举两得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利用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理论依据

读者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姚斯认为:“审美经验具有交流功能,也就是说,文学艺术效果在社会意义上是传播的、交流性的。” [4] “读者将其阅读经验带入实际生活,促成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并作用于他的社会行为时,文学的社会功能就会显现出其巨大的能量,即树立规范、传递规范的社会构成功能”[5]。

根据姚斯的这一理论,大学生在学习研究生态文学时,建立的生态审美经验,和生态文学所传递的生态意识便会在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意无意地传播交流。大学生将生态文学的阅读学习经验,带入到他们的真实世界,促成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甚至有可能这种生态意识将会约束他们的社会行为。这就为我们利用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

(二)生态文学可以培养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实证经验

以日本生态文学为例。日本生态文学在日本民众生态意识的树立、生态意识的传递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战以后,日本高度重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因此,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当时人们的认识所限,对产业公害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至于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前期,与日本产业公害相关的疾病——新泻和熊本的“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病”“疼痛病”等等相继爆发、肆虐横行。日本列岛瞬间变成了恐怖的“公害列岛”。这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一些作家开始自发地关注这一深刻的社会问题,并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控诉生态危机。他们利用生态预警文学,启迪读者的生态意识;利用生态忧患思索文学,激发读者的生态意识;利用生态伦理评判和哲学思考文学,普及读者的生态意识。通过阅读形象生动的日本文学,大量的读者逐渐树立了生态意识。越来越多具有生态意识的读者积极投身到抗议公害企业的活动中。经过长期不懈的民众自救活动,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在一九六七年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随后,又相继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止令》《骚音防止法》等相关法令。在这个漫长的维护生态环境的斗争过程中,喜闻乐见的日本文学,对生态意识的呼唤,在启迪、普及读者生态意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或缺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过程,不仅完美地印证了读者理论的审美经验的交流功能,也为我们用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例证。

三、如何在文学教学中实现生态文学对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一)姚斯的读者理论为实现生态文学专题对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理论途径

读者理论,是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文学理论之一。读者理论,一方面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读者理论通过对读者的研究,揭示了文学阅读经验在社会历史意义上的规定性。例如,读者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姚斯在他的《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中指出:“审美经验具有交流功能,也就是说,文学艺术效果在社会意义上是传播的、交流性的。读者将其阅读经验带入实际生活,促成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并作用于他的社会行为时,文学的社会功能就会显现出其巨大的能量,即树立规范、传递规范的社会构成功能。审美经验的交流功能,是通过读者对作品人物的各种认同模式得以实现的。比如,对完美人物的钦慕型认同;对有缺陷的平常人物的体谅同情型认同;读者借助作品人物体会自我和他者经验的联想型认同;对受难或窘迫人物的内心净化解脱型认同;站在反英雄一边的反讽型认同等。” [6]

姚斯的这一理论为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提供了理论途径:通过大学生对生态文学作品中人物、事件的各种认同,实现生态意识的启迪、传播,最终使大学生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生态文学树立规范、传递规范的社会构成功能。

(二)利用生态文学专题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的具体方案

我们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文学作品,作为生态文学专题的授课内容。以日本文学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生态文学作品,以点带面地向大学生展示日本生态文学的全貌,使大学生在欣赏文学的艺术价值的同时,通过对生态文学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的各种认同经验,潜移默化地建立生态忧患意识。

例1.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预警作品,我们可以选择水上勉的《大海獠牙》和西村京太郎的《污染海域》。

1959年,刚刚涉足文坛的青年水上勉,自费奔赴水俣。在水俣的十多天里,他不僅走访了大量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而且去相关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回来后,他以水俣见闻为素材,创作了以水银中毒的“水俣病”为题材的推理小说《大海獠牙》。水上勉在《大海獠牙》中,揭示了产业公害对人民日常生活和生命造成的严重伤害,对工业污染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控诉。水上勉的《大海獠牙》可以开启大学生对生态问题的首次关注,从而揭开日本生态文学向大学生渗透、传递、传播生态意识的序幕。

西村京太郎在《污染海域》中,对人类的精神层面,做了积极而深刻的探索和剖析,充分展示了西村京太郎的生态智慧。西村京太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悲愤地捕捉到一个尖锐的奇异现象——渔民竟然与企业利害一致。更有甚者,因为企业给地方捐赠了市立医院、给高中捐赠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当地居民明明知道企业给地方带来了可怕的产业公害,却不但不反对企业公害,竟然还赞颂企业。西村京太郎对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顾眼前蝇头小利的愚昧和利己主义,进行了一番强烈的揭露和批判。

水上勉的《大海獠牙》和西村京太郎的关于产业公害的推理小说《污染海域》,可以让大学生在欣赏推理故事的同时,生态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启迪或渐渐觉醒。

例2.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忧思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选择《苦海净土》三部曲。《苦海净土》三部曲,是日本女性作家石牟礼道子创作的系列产业公害文学作品。石牟礼道子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的笔触,将“水俣病”患者的痛苦状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水俣市医院。病人手、唇、口周围麻木。精神错乱、面部表情冷漠。舞蹈手足徐动症。视野缩小:病人能看见前方物品,但看不见左面或右面的物品。痛觉迟钝,触觉减退。”这幅生动的“受难图”,使远离“水俣病”地区的现代大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受到心灵震撼,从而激发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在《苦海净土》中,石牟礼道子将饱受煎熬的“水俣病”患者的苦痛以及“水俣病”患者灵魂深处的悲愤呐喊,生动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会极大地触动大学生的神经,在大学生当中引起巨大的反响,激发大学生对生态的忧患意识和深刻思考。

例3.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伦理评判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选择《复合污染》和《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

七十年代,日本女性作家有吉佐和子于1975年发表的《复合污染》,是有吉佐和子经过十年的刻苦努力创作而成的。被誉为日本版《寂静的春天》(美国作家卡逊)。有吉佐合子的《复合污染》很快便引起了日本读者的广泛关注。《复合污染》讲述了化学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严重危害。为了使读者便于接受,有吉佐和子在《复合污染》中,尽量使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诠释生僻难懂的科学术语。《复合污染》所描绘的场景,浮现在大学生的视野里,不断地、反复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意识。因此,关心化学污染的大学生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且,大学生对化学污染的认识和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

1978?年,有吉佐和子第五次到中国,亲眼目睹了当时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创作了《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有吉佐和子在《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中,介绍了当时中国农村的化肥等农药的使用情况。有吉佐和子以日本惨痛的经历为前车之鉴,敏锐地发现了当时中国潜在的农业公害问题。有吉佐和子愤怒地谴责美国和日本正在扮演着“死亡商人”的卑鄙角色,把在本土禁用的一些化肥和农药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销售获利。有吉佐和子告诫读者,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农业公害是非常严重的。一般来说,自然界五年或十年才会有一次害虫的异常繁殖时期,化肥和农药应该在这一时期使用,而不能将农药和化肥视为营养剂一般长年定期使用。有吉佐和子平实诚恳的语言,彰显了她对中国农业公害的忧虑之心,可以引导、唤醒大学生的全球性宏观生态意识。

有吉佐和子的《复合污染》《有吉佐和子的中国报告》,这两部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品不仅揭示了许多残酷的空气污染等生态问题,和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带来的潜在严重农业公害。而且,针对公害的制造者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严正的谴责。有吉佐和子的这两部作品中,均具有鲜见的生态哲学思维特色,这一独特的哲学思维,彰显了生态意识的一种新的觉醒和追求,两部作品不但可以引领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评判和生态哲学思考,而且,可以引导大学生对生态问题进行全球性的宏观思考。

例4.具有明显生态意识的田园思考为基调的随笔,我们可以选择《圣老人——作为百姓诗人信仰者》、《畅游日本河川》、《与树邂逅》等。这些以抒情的笔触描写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随笔,赞美生态和谐。可以引导大学生思考生态问题;传递生态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意识。这些具有生态意识的随笔、文章和文集,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些真切的场景,使大学生在学习这些生态文学时如置身其中一般,促使大学生用心灵感应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关注生态问题,传递生态意识。

生态文学作品特有的感染力,令产业公害所造成的诸多严重后果历历在目,工业污染造成的生态危害触目惊心。这些生态文学可以让大学生通过认同作家的生态观点,改变自身固有的轻视生态环境的思维,唤醒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从精神层面触动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基于读者理论的文学教学内容改革——在大学文学教学中增设生态文学专题,对大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启迪、生态意识的树立和生态意识的传递,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巨大的促进作用。

生态文学专题可以担当启迪、激发、普及和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意识,重塑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责任。生态文学不仅可以声泪俱下地为大学生描绘生态恶化的“受难图”,控诉现代工业社会存在的生态危机,表达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的忧思与关切,而且可以用抒情诗般优美的文字传递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的生态观念。生态文学特有的强烈感染力,可以使大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既可以明白生态危机的真相、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可以通过对文学作品传递的生态观念的认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猛. 文明的破坏力——动物主题小说的后现代寓言[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2] 张比,荣贺. 安全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3]蓠焱.论我国生态文学现状[J].生态文化,2016,(3).

[4][6][德]汉斯·罗伯特·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M].顾建光,顾静宇,张乐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89,201-231.

[5][德] H.R.姚斯,[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 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7.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
人对自然的暴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论壮族山歌的生态意蕴与民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