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专业性社团的优势与建立方法

2019-05-13 02:06许佳,刘军,陈秀莲,覃雪
青年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优势创新能力

许佳,刘军,陈秀莲,覃雪

摘 要: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专业性社团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必将继续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做到真正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依托此背景,分析专业性社团所具备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提出建立合格专业性社团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专业社团;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广大人民群众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注意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改革创新,实现科技强国,由此可见,科技的自主创新已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关键力量。

高校作为社会新新力量的主要供给者,其必须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国家需要、国际环境等综合因素,为社会、国家、国际提供专业性人才。社团作为高校主要的创新基地,其必须承担起开拓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锻炼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潜力的责任。[1]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官方社团数目虽然众多,但实际参与人数少与活跃度低,这同哈佛大学公布的数据:哈佛大学平均约30人就有一个社团,且社团多为专业性社团,多为学生自发组织具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高校社目前仍多数以丰富校园文化为主,而非专业性社团[2]

专业性社团通常是指通过组织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把竞争精神的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和娱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新时代大学生的可靠途径与媒介,是面向国家创新性人才需求的可实现性组织。

一、当代大学生特点

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当代大学生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无线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使得他们一直处在信息风暴中心,这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与接触多元文化与新兴事物,使他们的思想更开放,思维更活跃,学习能力与渴望更强。同時,时代的发展让当代大学新生成长在一个高度重视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在不断的成长中,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思想与行为独立性的培养,自我能力是否实现与展示,自我发展是否全面,自己是否具有专业性,这些都使得大学生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且“特色”的个体。

二、专业性社团及其优势

大学社团主要分为社会公益类、兴趣爱好类、理论实践类,其中前两类社团的形式多样化、参与人员广泛、活跃度高,第三类社团数量少、参与度低、活跃度更低。理论实践类社团也就是专业性社团是指结合同学所学专业知识而开展的社团,它不同于普通的大众社团,其多依托于专业教研室或者工作室。专业社团主要可以帮助同学学以致用、开拓眼见、提高动手能力与创新探索能力,一般来说专业社团具有以下优势[3]:

(一)兴趣所致方长久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专业社团一般由学生自我组建,社团成员大多数来自相同或者相近专业,大家的兴趣与志向大同小异,都有一颗创新的心与一双实践的手,在专业基础知识为先决条件的基础下,通过多学科交叉讨论切磋,取长补短,推动社团进步,维护社团长久并实现成果的创新性与可实现性。

(二)学以致用促学习

专业性社团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利用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来开展活动。同学们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的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提升专业知识认知的广度与深度,这对同学在专业上的学习有利无害。同时专业社团往往有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学生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前沿,接触专业科研,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实践出真知、实验促创新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专业性社团往往有科研作品,这些科研作品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不断改良作品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可以人是让同学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优胜劣汰。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仅可以让同学们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创新思维与能力作为新时代科技强国的主要力量,这正式新时代大学生所需具备的,也是所缺的。

(四)合作共赢、实现自我价值

专业性社团的作品总是团队合作的产物,这样的产物往往伴随着一个分工明确、互助互爱的团队。同学们通过参与这样的团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交际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参加这样的团队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专业型社团的建立,可以将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推动了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不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无论是从学生自我价值实现方面,还是从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方面出发,专业社团必将成为大学社团的主要组成成分。

三、专业性社团的建立

无论从专业性社团的优势出发,还是从当代当学生的特点出发,我们都可以把专业性社团视为高校文华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仅可以实现学生自我价值,更能贴切国家创新性需求,展现专业社团的实践意义,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科技兴国战略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专业性社团的建设在数量上逐年增多,但实际上仍存在很多障碍,一是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专业性社团都存在着经费紧张问题;二是缺乏专业老师的长期指导,很多社团只有挂名老师,而在实际中往往只是学生的单打独斗;三是社团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往往只是在遵循旧例,没有顺应时代进行创新,更不用谈对社团进行长久性的、可行性的规划;四是大学生因刚入校,在社团的选择方面有从众心理,甚至有同学怀有目的的键入社团,给社团的发展带来阻力[4]。考虑到专业性社团可能存在障碍,再结合专业性社团的特点,高校想切实建立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合格专业性社团需做到以下四点[5,6]:

(一)提高学校学院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专业型社团的主要宗旨是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实践必然离不开各项仪器及耗材。只有学校能在资金上进行必要的支持,才能将同学们的思想转化成实验,才能让同学们在摸索中总结经验,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学会创新,而不是让同学们的想法被经费所止,让科研创新训练被环境所限。此外建议设专项资金,以此促进社团成员形成更多的优秀思想与作品。

(二)采用导师制,因材施教,增加社团专业性

专业老师相比于学生更具备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从业经验、敏锐的专业视角,若采用导师制指导专业性社团,可以莫不专业性社团在指导老师上的缺乏,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指导引领,通过行业知识传道受业解惑,根据学生基础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专业老师往往紧跟专业前沿,导师制可以让同学们第一时间接触到科技前沿,以此激发同学兴趣,让专业性社团从被动研究型转化为主动创新型。

(三)规范社团管理,加强学生思想建设

在做好专业社团章程、社团发展规划、年度活动计划、日常活动计划等的基础管理内容的基础上,社团应当重视骨干力量的建设、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能力的锻炼等,将社团的管理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实行淘汰制,若发现思想行为不规范的同学立即淘汰,用时通过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促进社团进步,同时促进新鲜血液的加入,为社团的长期良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探索新型发展模式,贴合国家需求

专业性社团最好的成长模式是以指导老师的实践项目为载体,让同学们学会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以专业任务为原始动力,通过创新设计为加载动力,不断加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不断优化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快速的培养出满足国家需求的科研型人才。

总之,专业性社团的建立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有机形式,是当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战场,是国家科技强国所需人才的摇篮之一,由此可见建立专业性社团是高校社团发展的大趨势。

参考文献:

[1]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李安英.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背景下学生社团问题研究[D].2005.

[3]冯伟.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社团活动开展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6(2):53-55.

[4]张雪梅,范警元,佘璐等.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3):125-126.

[5]田颖慧.中职学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樊英鸽.以专业创新社团为平台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42-42.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优势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矮的优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画与话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