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ICT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19-05-12 02:09孔轶艳蒙飚莫徽忠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高人才培养

孔轶艳 蒙飚 莫徽忠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信息通信类专业同质化严重、ICT人才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以“双高”为目标,以ICT技术为核心,结合广西区域优势产业制造业,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从供给结构改革、供给方式改革、特色培养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广西高职院校  “双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ICT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04-04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目前高职院校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高品质教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二是低品质教育产品和服务供给过剩,三是需求侧的高品质期许与供给侧的低品质供给之间落差明显。从供给侧自身结构状况和人才输出质量情况看,2017年全国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高职专业布点1.4万个。广西高职电子信息类人才就业区域以广东省为主,浙江、江苏地区有所分布,在本地就业的学生当中大部分未从事本专业。另外,区域内其他行业企业需要跨界人才高职毕业生又不能胜任,形成了相对过剩。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与区域产业结合不紧密,人才结构和配置明显滞后,结构性过剩较为突出。从供给侧角度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是解决人才结构性过剩的关键。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提升供给质量是核心,提高供给效率是关键,创新驱动发展是灵魂。

一、供给结构改革:整合群类专业,跨专业融合,形成新的供给源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瞄准ICT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前沿,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整合资源,形成新的供给源。

(一)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的总思路

以“双高”为指导思想,以ICT技术为核心,结合广西区域优势产业,整合专业群、调整教学体系,输送根植本土的跨界人才。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的第二张名片是先进制造业。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行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转变。在构建制造业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关键环节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人才在工业企业中占比越来越高,将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养有工业底蕴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

(二)专业群建设及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

1.对接柳州产业发展确定专业群。邀请发达地区信息通信行业咨询专家、物联网行业协会专家、软件企业技术骨干、地方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产业链分析会,走访本地企业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工业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在广西及柳州区域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全产业集群、产业链细节、高端产业及产业高端,对应岗位人才需求核心技术、核心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工业产业链及产业集群。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来看,专业群建设不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既得效应,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根本目的是既要迎合信息通信行业的人才需求,又要立足当地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其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失调是在高职人才培养专业性、地域性供需结构失调。各行业企业专家一致表示,目前企业最紧缺的人才是跨界人才,信息通信行业既懂软件又懂硬件的人薪酬水平明显高于只有单一技能的人,本地工业企业更希望引进懂汽车及机械的软件人才、数据分析人才等;但由于地域限制,从发达地区引进信息通信类人才各方面都不具优势,成本高代价大、就业稳定性等都是企业顾虑的问题,自身培养人才周期长、成本高、人才流失;另外,单一技能人才缺乏工匠型人才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人才问题。企业紧缺人才,本地劳动力无法胜任,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因此,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从合理布局专业狠抓人才质量下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整合专业,跨专业融合,淘汰落后专业,开发新的专业,引领行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结构向“精而特的质量凸显效应”转型,不断形成新的供给源。同时,建设重点落脚在整合资源上,立足于现有条件和优势,实现培养成本的最小化,提高供给效率。

对应产业集群确定了专业群整合方案:以ICT技术为核心,结合本地优势产业制造业,构建基于工业领域“源(工业数据)—管(通信网络)—云(云计算)—理(大数据处理)—智(智能决策)”架构的工业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

2.對应典型产业集群,进行关键共性技术典型分析,调整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关键共性技术典型分析方法:面向众多的产业领域作关键共性技术分析,对这些关键共性技术作典型归纳,在典型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出典型的关键共性技术“链条”。找到专业群对接产业的“可行性”,构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去产能”,课程设置方面去除关联性不强的专业课程;“调结构”,基础阶段,原来的体系主要是对思想、心理、人文素养等社会能力方面的培养,调整后增加了专业群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能支持群中各专业的后续学习,在经过分立的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后在互选阶段跨专业领域拓展,课程具体内容融入工业场景的案例及项目,造就专业垂直领域技能过硬、水平领域可迁移的“T型”人才。“提质量”,通过以上创新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调整,重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同时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做好正思想、守规矩、练思维,学方法,稳基础,强技术,学生会生存,适应性强,后劲足,跨专业学习能力强。重点提升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价值、个人管理能力与管理企业实力三大核心能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供给方式改革:借助“互联网+教育”,转向基于全学习过程数据的精准、个性化教育服务,提高供给效率,提升供给质量

传统的教育教学只能面向群体的共性需求进行供给,个体的需求常被忽视。“互联网+”时代为结构失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运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试点翻转课堂,在“互联网+”时代下,将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从面向群体的供给到面向个体的精准、个性化、适应性的供给,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

根据课程成熟度和建设情况,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基础等通识课程作为“网络必修课”,九型人格之职场心理、生命安全与救援等作为“网络选修课”,原有优势专业课程单片机技术及应用、web应用与开发等开展翻转课堂试点,专业课程逐步更新网络教学资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结合中兴通讯的技术资源、案例资源、行业资源,建成移动通信、光传输、通信网络设计、通信工程项目实施、数据通信等技术方向的在线教学资源库。开展计算机网络技術专业、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发展潜力,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供给,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特色培养:让课程学习成为生产力,将创新创业纳入课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创新创造的灵魂

(一)打造平台,协同创新

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和“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成立柳州市级“ICT众创空间”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和对初创公司进行孵化。M-ICT虚拟公司,由校企合作专业学生主导、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辅导成立的一家虚拟企业,将实战项目、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元素融入,公司主要承接网络维护项目及软件测试项目。道缘科技公司由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创办,承接网站开发、数据分析等业务。学生社团创新工作室、电子科技小组常态化开展培训、技能竞赛、设备维修社区服务等活动。创新创业成效初显,学生自主创业、在ICT行业高薪就业比例增加。

建成广西高职院校唯一的市级云计算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人才工作室,承接高技术含量项目。承接柳州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区域软件公司的项目,年产值数万元,交付能力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工作室为高校主动服务社会构建了实体性实践平台,可实现技能提升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优秀学生以工作室模式重点培养,通过实战项目锤炼,提升教师及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平台之间相互交叉、各有侧重,协同发展。在项目、案例选择上,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目标各有侧重、相互支持。“ICT众创空间”偏重综合创新,容纳多个专业,主要进行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孵化。ICT众创空间孵化的M-ICT公司,依靠合作企业中兴通讯资源及行业创新基地实行公司化运作管理,着重培养具备实践综合能力、工程能力、企业其他岗位能力,以及有专业背景的非技术人才。工程类企业(大企业管理模式)道缘科技以吸收软件类专业人才为主,项目主要涉及技术应用方面。创新工作室及电子科技小组重点进行高水平技能竞赛的训练,培养竞赛型技能人才。云计算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及优秀人才工作室致力于科研项目、实战项目,培养科研型技术拔尖人才。各平台共同发力应对当前趋势:跨专业融合。

(二)将创新创业纳入课程,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创新创造的灵魂

课程设置方面,在原有创新课程的基础上,将TRIZ创新理论、智能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专业技能竞赛等创新创业课程增加至互选课程。逐步在云计算工程服务中心、优秀人才工作室、ICT众创空间中试点跨专业人才培养,从专业群中选取优秀学生,在工作室导师带领下,参与商业项目开发、应用性研究等,让课程学习成为生产力。

四、试点改革、制度保障

政策方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意味着在1+X制度框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提升,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时代即将来临,结构性就业矛盾将逐步得到缓解。

学校层面出台了《优秀人才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第二课堂活动管理办法》《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予以规范和保障,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转专业管理办法(暂行)》,定期发布《专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建立动态专业调整、课程调整机制。教学体系调整后专业群内转专业可以平滑过渡。

二级学院层面拟定了《学分置换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试行学分置换,对适用对象、学分置换课程类型、学分置换课、办理程序、成绩认定及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对参加高水平技能竞赛、校企深度合作中关键技术岗位实习、参与创新研发的学生群体予以支持和保障,保证学业成绩的严肃性、公平性,兼顾灵活、动态性,激发创新活力。

此外,各创新平台根据运作特色分别拟定了《虚拟公司运行机制》《工作室管理制度》《众创空间运行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既是约束也是保障。

五、人才培养实践的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

1.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增加,2018年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行业类比例占学校毕业生实际创业比例的11.9%,比2017年增加1.9个百分点。

2.技能水平提高。专业技能竞赛及交叉专业联合竞赛中获奖范围、数量及层次均有提升。近三年获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G全网建设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赛项获奖6项,自治区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19项,在国际赛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工业互联网创新技术应用大赛”获区域一等奖。

3.就业质量提升。毕业生专升本比例升高,升学意愿增强。应届毕业生职位薪酬水平稳步增长,根据麦可思调查显示,相比2017年,2018年专业群应届毕业生平均薪资水平位于学校前列,通信网络专业增长15.5%,电子信息专业增长34.3%,涨幅较大。

4.社会影响力提升。广西教育厅与广西电视台国际频道共同策划的5集系列纪录片《海上新丝路 东盟万里行(教育篇)》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播出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ICT创新基地教学实训的建设成效,使本专业群独具特色的校企融合实践更加广为人知。

(二)启示

第一,跨专业融合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行政效能问题、权责利问题。第二,进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双主体办学双动力机制。校企深度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校企双方运行的体制机制相互独立特性,使得在共同育人过程中仍需磨合,从供给侧角度来看,协同育人过程必须考虑企业的真实需求,合作过程不仅要考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求,更要考虑企业的利益诉求。一方面,企业不仅要追求效率与回报,还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另一方面,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06页)改革提高供给效率是关键,对照“卓越绩效”标准,校企双主体办学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向“长效、实效、高效”迈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2)[2019-05-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武毅英,童顺平.探寻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6(5)

[3]张旭刚.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维透视:逻辑、内涵、路径及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6(19)

[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EB/OL](2018-01-25)[2019-05-23].http://www.gxzf.gov.cn/zwgk/zfwj/zzqrmzfbgtwj/2018ngzbwj/20180208-679926.shtml

[5]朱国华,吴兆雪.“互联网+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8(2)

[6]莫徽忠,孔轶艳,等.新技术背景下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实践探索——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

[7]马军.基于供给侧的高校与健身企业协同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高人才培养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