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青海广场锅庄舞的活态传承

2019-05-12 15:11马桂花
群文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锅庄西宁市歌舞

马桂花

2006年6月,锅庄舞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国务院正式公布。锅庄舞是藏民族代表性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播民族文化、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项新兴的健身运动,早已风靡全国。同时,锅庄舞在现代社会中,融入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锅庄舞的简介及艺术特色

1.简介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锅庄舞最为广泛流传。

锅庄舞,又称为“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及甘肃的藏族聚居区。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锅庄分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的“大锅庄”、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小锅庄”等几种,规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是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跳,男女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来逐步演变成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形式了。《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唯《卫藏通志》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性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常宿居其中。晚上,他们往往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茶余饭后不时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一天的劳累与疲乏,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环境。

2.风格特色

锅庄,每逢节日、庆典、婚嫁喜庆之际,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飘逸洒脱。男女各站一边,拉手成圈,分班唱和,通常由男性带头启唱,歌声嘹亮穿透力强,舞群和着歌曲作“甩手颤踏步”沿圈走动,当唱词告一段落后,众人一齐“呀”(拟声)地一声呼叫,顿时加快速度,撒开双臂侧身拧腰大搓步跳起,挥舞双袖载歌载舞,奔跑跳跃变化动作,尤以男性动作幅度较大,伸展双臂有如雄鹰盘旋奋飞。女性动作幅度较小,点步转圈有如凤凰摇翅飞舞,具有健美、明快、活泼等特点。舞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哈达,舞毕由长者或组织者敬献美酒、哈达,兄弟姐妹情谊得到升华。

锅庄中男女老幼皆可随意加入或退出跳舞队伍。只是男女领舞不能隨意更换,若需要换也必须是大家公认的嗓音好、歌词熟练且又能压得住阵的人才能有资格出任。锅庄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代代相传,长盛不衰,在于其不受地点、时间、人数限制。即喜庆节日、平时均可跳;农牧区、城镇、宅内和宅外也可跳;少则几个人,多则上千,这种表演形式,可以充分表达藏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情豪迈的民族特性。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藏族锅庄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二、广场锅庄舞在群众中的传承

锅庄舞舞出快乐,舞出健康。

1.在广场中的传承

近几年,青海省委大力加强对本省原味文化的开发,广大市民对藏族的锅庄舞特别地钟爱。使锅庄舞成为流行的广场健身舞,老幼皆宜。跳锅庄舞蹈能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广场健身舞是百姓们锻炼身体、自娱自乐的一种集体舞蹈,作为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社会上最流行、最有效、群众基础最广泛的健身项目之一,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身体和精神文明的追求。广场健身舞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特色文化,由于它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理所应当地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内容。西宁市四个城区的广场健身舞活动,以西宁中心广场锅庄舞和西宁市新宁广场藏族锅庄舞尤为突出。为西宁市广场健身舞的开展与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西宁市全民健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其他经济薄弱,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开展广场舞提供参考依据。

西宁市广场舞参与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工人居多,女性参与人数大于男性,退休人员占多数;收入较为稳定,但是并不高,人均体育消费很低,主要用来缴纳会费;市民参加锻炼的时间较固定,经过一段时间锻炼之后,健康、情绪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参与广场舞的主要动机是锻炼身体,娱乐放松,此外他们选择广场舞主要是受到了本区域民族文化的影响;河湟文化下的广场健身舞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倾向,在各种文化长期的冲突和碰撞后归于融合,催生了具有西宁特色的创新广场舞。

广场舞蹈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来源于生活,广场舞作为一种在民间流行,且正在形成自己的规范与模式的大众健身运动,是一项值得鼓舞和发扬的项目,它所体现出的宗旨能够使“全民健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这种民间舞蹈正是百姓走出家庭,投身广场,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自然环境、顺从本能反应,完成自我传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所表现的是最为淳朴、自然并且是真实的。

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民族风情,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海省舞蹈家协会,海北州刚察县人民政府、共青团刚察县委联合举办的2013青海省第二届千人锅庄舞大赛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职工文化休闲广场举行。2012年7月19日,青海环湖地区锅庄舞大赛在青海省西海镇奥凯文化广场举行。

猜你喜欢
锅庄西宁市歌舞
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进藏西人眼中的藏族音乐与歌舞
调皮捣蛋的诗
锅庄舞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跳起锅庄舞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青海:熊猫戏初雪
歌舞欢庆“三月三”
春蜂
看大唐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