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依琳 张昕仪 朱雅文
摘 要:本文采用了决策支持模型(DSM),根据国家风险进行筛选,旨在确定中国在东盟十国的实际出口机会(REOs),它们共同构成中国的经济活动区域和战略出口目的地。此外,确定中国在东盟十国中的份额以及新的出口机遇,为中国制定适当的出口促进策略提供依据。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对出口促进职员、行业代表和从事出口企业都有价值,因为它们为中国在东盟十国建立一个高潜力REOs绘制了一份简图。这使得上述人员可以更有效地规划和优化出口发展活动,并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
关键词:出口促进战略;决策支持模型;实际出口机会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141-03
一、 引言
东盟十国东盟十国包括: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是一个人口超过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的十国集团,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可能的经济区域。东盟自由贸易区于1992年提出,经过10年的构建,原东盟六国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东盟整体接近新兴市场,发展阶段与资源特色各异,能够形成较好的互补性。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东盟国家如泰国和中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联系大幅增加,并得到进一步加强。2016年以来,东盟内部已接近全面零关税,尽管适用于源自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的产品的所有关税税率为零(IE Singapore Go Global,2016),但在产品覆盖范围上与东盟内部国家之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本文试图定量评估中国在东盟的出口机会,通过应用创新的市场选择工具——决策支持模型(DSM)来调查和判断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出口机会。本文中的DSM可以归类为国家层面的国际市场选择模型。Steenkamp等人对具体的企业和国家层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比较。与其他国家一级的市场选择方法相比,DMS是独特的,因为它以世界范围内所有可能的产品—国家组合为出发点;另一种方法是对出口国的出口产品及目的地进行分析。
二、 DSM方法
DSM方法论由连续的步骤组成(见表1),目的在于选择市场和产品,最终产生REO的产品—国家组合清单。过滤过程:从世界上所有可用数据的国家和HS6位编码的产品开始,不同过滤器的选择标准来源于分析中包含的所有国家的相关统计分布或产品—国家组合(相关过滤器中的剩余产品—国家组合)。对于第1层过滤,国家层面的政治和商业风险数据来自国家发展办公室(ONDD),宏观经济数据(GDP,人均GDP水平和增长)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指标。在第2、第3和第4层过滤中,使用了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数据库的双边贸易价值(由法国国际经济研究中心[CEPII]在其BACI世界贸易数据库中进行调整)。由于在获取和审计国际贸易数据方面存在滞后,本研究涵盖的贸易数据为2015—2016年。
三、 中国在东盟的实际出口机会
由表2可见中国在东盟十国产品实际出口机会的数量分布:在全球约94,386个REOs中,有9332个REOs位于东盟十国,占中国在全球REOs的10.97%。菲律宾在其中共有1858个REOs,占总数的19.91%。可以从东盟十国各个国家的具体产品中获得更多有关REO的详细信息。然而,如果我们考虑到它的潜在出口额的话,情况和之前基于REOs数量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因为东盟十国占了中国在世界潜在出口值的16.31%之多。
在表3的“潛在”REO分布情况中,市场份额较高的大市场显示最高的REOs数量,其次是市场份额较高的市场,而市场份额偏低的市场排名第三。我们也可以从表3中发现,24.99%的中国“潜在”REO在中国市场中所占份额非常小或中等,而75.01%的中国“潜在”REO在中国市场所占高或中等的份额。因此,不能提供即时的出口潜力,而需要我们精准选择。中国“实际”REOs——在中国市场享有高或中等份额的市场占84.33%并不能使这一情况有所改善。
无论是“潜在”还是“实际”,大量的REOs已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果中国想要制定涉及“利用不断增长的市场”的合适并具有进攻性的市场探索出口促进战略,则必须特别关注在价格、质量和服务方面开发其竞争优势,并在这些市场中建立对中国产品的认识。
四、 中国在东盟的出口潜力
表4显示了中国的“潜在”REOs中的产品类别的出口额和份额。机械设备类在“潜在”REOs中占最大份额,即 64.5%。相比而言,中国在这方面的全球(不包括东盟十国)REOs份额为49.97%,其次是其他(占6.25%)和金属(占5.78%)。
表5仅针对东盟实际的REOs进行分析,我们看到机械设备类占据了更小的份额(45.93%),而在全球(除东盟)REOs中为47.12%。金属制品(占11.06%,相比全球为 6.59%)和纺织品(占8.88%,相比全球为10.19%)占份额的比例略低。
表6描述了HS6数字产品类别的东盟中,中国出口潜力最高的30种产品。其中26种产品属于机械设备类(HS84~85),另外2种属于塑料及其制品(HS39)。发送和接收仪器(HS852520)排名第一,并且潜在出口值约33.8亿美元。有线电话电报设备零部件(HS851790)和载波电流线路系统(HS851750)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第四是静止式变流器(HS850440),预计总潜在出口值为7.7亿美元。第五是卫星电视其他装置或设备用零件(HS852990),总出口值为7.6亿美元。
与世界的情况相比,有18种产品属于机械和设备类别,但依旧只有2种属于矿物产品。需要关注的是,在中国对东盟的前30名“实际”REO中的浮动结构体在中国对世界的前30名REO中没有体现出来,因此,我国可以促进该类商品对东盟以外其他国家的出口活动。同时,可以从表6的比对中发现,产品排名也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载波电流线路系统在中国对世界的出口潜力中排名第一,但在中国对东盟的排名中位于第三。而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潜力排名第一的是发送和接收仪器,在全球前30名中排名第二。有线电话电报设备零部件在全球前30名(潜在出口值140亿美元)排名第三,但在东盟前30名(32亿美元)中排名第二。
另外,一些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产品在对世界(除东盟)的出口中广受欢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在东盟的前30名中却未出现,即其他玩具类(排名第4);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家具(排名第9);灯具等照明设施(排名第10);皮革或再生皮革面的装软垫的木框及其他装软垫的木框架的坐具(排名第11);针织或钩编的球衣、套头衫、开襟衫、背心及类似品(排名第17);其他纺织材料制品及未列名制品(排名第18);纺织材料制鞋面胶底的其他鞋靴(排名第19);木家具;体育竞技用品(排名第23)。这些在东盟国家可能会体现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优势。
因此,经过DSM决策模型的筛选,我们最终把出口产品选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例如木制品、纺织品、家具等。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虽然东盟十国占了中国在世界潜在出口值的 16.31%,但其潜在REO在中国市场中的比例为75.01%,占较高份额。因此,即使中国对东盟十国的出口机会很多,可我们需要寻找的并未得到关注的REO却较少。所以必须特别注意在价格、质量和服务方面开发其竞争优势,并在这些市场中建立对中国产品的认识。
其次,纵向比对得,中国对东盟潜在REOs产品类别的出口额中,占比最多的是机械设备类(64.5%),其在实际REOs中占据更大的份额(45.93%),因此机械设备类还未饱和,可以继续进入。而其他潜在出口额占比6.25%,实际出口额占比6.19%,由于该类别里种类较杂,不利于统计分析,且潜在与实际出口额相差较小,几近饱和,因此我们不考虑进入该部分市场。金属类潜在出口额占比5.78%,实际出口额占比11.06%,该市场已过饱和,建议退出一部分,并把资金投入到更有潜力的项目中。剩余的产品类别,也依照此类方法推出结论。横向比对得,无论是潜在还是实际,皮革和皮毛、木材制品、纺织品、石料及玻璃产品和其他等类别的东盟出口值比全球出口值小,这些类别既然在全球通过进出口带来巨大利益,对于东盟也应该有着类似的优势,因此也体现出了较高的潜力。通过横向与纵向比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有潜力的产品类别,有利于对具体产品进行筛选。
最后,通过对我们搜集到的中国潜在出口额排名前30的产品类别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一些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产品在对世界(除东盟)的出口中广受欢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在东盟的前30名中却未出现。这些在东盟国家可能会体现出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优势,因此我们可以把出口产品选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以及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加强地区重点很可能会成为最成功的前沿。为此,本文表6中所描述的中国具体的REOS将有助于指导中国的出口促进政策和战略,并使提高竞争力和增强出口的预期结果更为可取。
参考文献:
[1]ASEAN. Agreement on trade in goods under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mong the government of the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EB/OL].[2016-10-18]http:∥akfta.asean.org/index.php?pageasean-korea-trade-in-goods-agreement.
[2]ASEAN. ASEAN Integration Report 2015[R]. The ASEAN Secretariat, Jakarta.
[3]刘志雄,王新哲.中国作为东盟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4]尹叶青,刘志雄,尹湘源.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16):118-122.
[5]邓铭,王文芳.基于中国视角的CAFTA对成员国间贸易影响分析[J].财政科学,2017(4):113-120.
[6]徐步,张博.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现状、问题和前景展望[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5):1-20,128.
[7]崔鸽.比较优势下深化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发展的路径分析[J].2016,43(6):117-122.
[8]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中国—东盟国家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9]庄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效应、现存问题及中国的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9(4).
[10]陈万灵.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战略与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1]Balassa B. Trade liberalis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The Manchester School,1965,33(2):99-123.
作者簡介:
张依琳,女,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生;
张昕仪,女,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生;
朱雅文,女,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