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学院 化工与材料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起源于1989年,当时美、英、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六国工程协会为了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成立了国际上首个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简称WA)。该协议对工程教育专业的规范及质量推动作用很快得到其它非成员国认可,随后推动了《悉尼协议》(Sydney Accord)、《都柏林协议》(Dublin Accord)、《亚太工程师协议》(APEC Engineer agreement)等其它互认体系发展[1]。目前,国际上现有的工程教育互认体系虽然关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上的要求存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差别,但认证内涵均是“以生为本、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由于WA相比其它的国际互认体系而言,具有签署早、体系完整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国家参与,正式成员已由最初的6个国家增至18个国家,拥有最高权威性和最高国际化程度。
我国大陆的工程教育认证起步较晚,2005年才建立了与WA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2013年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China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简称CEEAA)成为WA预备会员,2016年正式成为WA成员[2]。而台湾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开展比大陆稍早,中华工程教育学会(简称IEET)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的台湾专业认证社团,成立于2003年,2005年成为WA预备会员,2007年成为WA正式成员;随后又成为Seoul Accord、Sydney Accord等多个国际性教育认证协定的会员,该社团开展的专业认证具有专业性、权威性[3]。王健等对CEEAA和IEET的认证流程、目的、规范、结果处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比,比对结果显示两者大同小异,均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3]。
我国91%的高校设有工科专业,而33%在校本科生是工科生,故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为了保证工程教育质量,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互认问题,帮助我国工程人才与世界接轨,近年来,工程教育认证已成为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热点。但自2013年CEEAA成为WA预备成员后,向CEEAA申请认证的学校与专业快速增多,导致受理难度大,特别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因此,近三年来,上海、福建、广东等各地区省份为了规范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与IEET合作在部分高校开展专业认证工作。2015年,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与IEET正式签署合作,双方本着学校自愿、试点先行、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的原则,在福建省内部分高校遴选若干专业开展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希望通过认证学习与开展,高校能明确各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办学质量基础上进一步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泉州师范学院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本科的地方性院校,2017年学校入选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重点建设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选为省级应用型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省学科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及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也是支撑学校转型发展的“绿色石油化工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专业群”的核心专业。学校秉着应用型的办学理念,着手构建了应用型专业群,为了加强校内工科专业的建设,保障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科专业的教育竞争力,学校启动了化学工程与工艺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鉴于教育目标是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依据,也是IEET认证中的核心指标,教育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教育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持续发展前景。故本文开展IEET认证体系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评估与分析研究,为专业顺利通过认证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专业教育目标明确阐述了学生毕业3年后能够胜任的职业和能达成的专业成就,指导着专业人才培养。而学生核心能力具体阐述的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后,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即学生毕业时取得的学习成果[5]。故教育目标关注点是学生“能干什么”,而学生核心能力关注点是学生“具有什么”。具有什么决定了能干什么,也就是说,核心能力支撑着教育目标,而教育目标最终要体现出核心能力。教育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内外部需求,内部需求是指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期望培养的人才质量水平,外部需求是指区域行业企业和学生的要求和期望等;而核心能力的制定依据是教育目标和认证标准[5]。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专业在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中,专业教育目标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应该把外部需求,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放在首位[6]。泉州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适应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与专业办学专长,依据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办学定位,并紧密结合泉州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的“绿色、节能、环保、安全”的目标及人才需求,广泛咨询和吸纳区域化工行业、企业专家与高管、校友等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全面引入工程教育的成果导向理念,初步制订本专业适应工程教育新理念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了学生毕业要求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重点突出企业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后再经全体专业教师、化工与制药工程系务会和专业咨询委员会多次论证达成共识,完成了专业教育目标和学生核心能力的修订。专业教育目标和核心能力见表1,教育目标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关联性见表2。
表1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
表2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关联表
为了落实教育目标,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成效,对教育目标进行有效评价与改进,本专业建立校内循环和校外循环的双循环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如图1所示。外部循环是依据雇主/校友对本专业教育目标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和评量,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将评价/评量结果及收集到的反馈意见提交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质询、讨论。实行一年1~2次的专业咨询委员会会议制度,讨论、修订本专业教育目标,修正能达成教育目标的学生核心能力,不断地进行外部循环评估。内部循环评估机制是依据专业教育目标,对学生毕业时所达成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估和持续改进。每门课程构建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各课程老师在每学年结束时,依据学习成效和核心能力达成情况,对教学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系务会于每学期期末召集全体专业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核心能力的达成度和各项改进措施逐一评价,将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有机结合,明确后续教学应采取哪些持续改善的措施。
图1 专业教育目标达成的双循环评价体系
依据内外循环评价机制分别就教育目标在毕业生、校友及雇主等范围内,核心能力在毕业生范围内开展评估活动,以期了解教育目标的达成成效以及为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评估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具体问卷对象及问卷内容如下:
(1)毕业生问卷
毕业生问卷调查表设计是针对核心能力、教育目标进行重要性及满意度调查,评价项目的重要性分成非常重要、重要、普通、不重要、非常不重要等五个等级,分别给予5、4、3、2、1分的分值;评价项目的满意度(达成度)分成非常满意、满意、普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五个等级,也分别给予5、4、3、2、1分的分值。假设按问卷有效样本50人,若评价项目(核心能力1-8,教育目标1-4中的任何一项)得分5、4、3、2、1的人数各为12、20、10、4、2,则相应比率各为24%、40%、20%、8%、4%。折算出项目最终评估的平均分值=5×24%+4×40%+3×20%+2×8%+1×4%=3.60。根据平均分值对问卷内容进行评量。问卷调查活动于每年毕业生离校前填写。
(2)校友和雇主问卷
毕业3年以上的校友和雇主问卷调查表设计是针对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调查,评量等级、分值及结果分析方法同毕业生问卷。校友和雇主问卷调查于每年5月份完成。
3.2.1 毕业生对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图2 毕业生对核心能力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的问卷平均分值比对
对53名毕业生开展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和各项分值对比见图2。图2显示,八大核心能力的每项重要性问卷评价分值均在4.51~4.81之间,整体平均分值为4.69,说明制订的专业核心能力比较合理,其中核心能力1、7、8的得分分别为4.81、4.75、4.81,说明大部分毕业生认为数学、自然科学与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获取最新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终身持续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养、职业伦理、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三项核心能力非常重要。八大核心能力的每项达成满意度问卷评价分值在4.30~4.68之间,毕业生对核心能力1、7、8的的达成满意度分值排在前三,且均在4.60以上,说明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核心能力达成度也相应较高,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均比较重视该方面能力的培养。但关于核心能力4,即对掌握工艺流程与装置的设计方法,具有化工过程优化和管理能力,具备参与化工过程开发、设计和新技术应用的能力,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分析化工现场复杂工程问题的核心能力的达成满意度问卷分值只有4.30,与重要性分值4.68相比,有较大差距,暗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教师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应该侧重加以改进。整体而言,八大核心能力的达成满意度分值均比重要性分值低,说明今后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有提升与改进空间。
3.2.2 毕业生对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53名毕业生进行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图3为毕业生对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值对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四大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问卷分值分别为4.81、4.68、4.64、4.87,说明学生认可专业制订的教育目标;但各项教育目标达成满意度问卷分值分别为4.00、3.83、3.92、3.96,与对应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分值相比,明显偏低,说明学生毕业时对教育目标的达成满意度不高,考虑到教育目标一般是学生毕业3年以后才会显示达成度,所以今后将对这届毕业生进一步问卷调查,持续跟踪改进教育目标。
图3 毕业生对教育目标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的问卷平均分值比对
3.2.3 校友对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毕业三年以上的校友中随机联系42名校友,开展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4。由图4可知,校友对四大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问卷分值分别为4.55、4.42、4.55、4.86,总平均分值为4.60,说明校友比较认可四大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同时教育目标4的重要性分值明显高于其它三个教育目标,说明大部分校友认为教育目标4,即具有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教育目标很重要,今后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锻炼;而对四大教育目标的达成满意度问卷分值分别是4.55、4.43、4.48、4.71,总平均分值为4.54,说明教育目标重要性与达成满意度比较贴近,四大教育目标的达成效果良好。
图4 校友对教育目标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的问卷平均分值比对
3.2.4 雇主对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41家雇主就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雇主对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见图5。图5显示四大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问卷分值分别为4.64、4.54、4.59、4.83,总平均分值为4.65,说明专业制订的教育目标比较符合雇主要求,大部分雇主认为教育目标4,即具有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教育目标很重要;对四大教育目标的达成满意度问卷分值分别是4.61、4.51、4.41、4.76,总平均分值为4.57,说明雇主认可我们教育目标的达成度。
图5 雇主对教育目标重要性及达成满意度的问卷平均分值比对
综合以上毕业生、校友、雇主的问卷结果,说明我们的教育目标制订合理,教育目标达成度显著。毕业生、校友、雇主等三方均认为教育目标4,即具有职业伦理、社会责任意识、沟通与协作能力的培养很重要,校友、雇主也均比较认可专业在该目标上的培养效果。
IEET工程教育认证是以改进为导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泉州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内外需求及认证体系规范要求,制订了合理、科学、可行的四大教育目标及支撑教育目标的八大学生核心能力,并建立了完善的内外双循环评价体系,定期评估教育目标和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与达成度,通过评估找出差距,找出问题,促进教育目标及核心能力的改进。专业在应届毕业生范围内,开展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和达成满意度的内部问卷调查,对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核心能力达成情况进行内部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专业制订的核心能力科学、合理,能有效支撑教育目标的达成;同时每年定期在应届毕业生、校友、雇主的范围内,开展专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达成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评估专业教育目标制订的合理性及达成效果,结果表明专业制订的四大教育目标达成度良好。此次核心能力和教育目标的重要性和达成度评估将为泉州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利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