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惠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启蒙阶段和储备知识的关键时期,教学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模式的成型。数学则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太过单调、乏味,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构建高效课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措施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运用的过程。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能使小学生从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快乐的、愉悦的,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应把握小学生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等特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建议如下: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抽象知识变直观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又较为抽象,导致他们存在畏难情绪,增加数学教学难度,久而久之数学就变成很多学生的弱势学科,局面难以扭转。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则让教师获得契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更有助于小学生接受。教师在教学环节应侧重思考融合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解关于分数乘法的知识时,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为学生演绎、归纳,让学生学习,教师讲解和学生学习的效率都不高。此时教师就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演示有关分数乘法的规律,配合一些讲解,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直观展示更多案例,更有效地接受抽象的知识,在高效课堂上高效学习。
二、创设游戏情境,活跃数学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构建高效课堂。但小学生好玩好动,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并不长,需要教师引入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创设游戏情境,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用活跃的氛围吸引学生学习,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例如,在有关统计与概率的数学课上,教师可先组织学生玩一玩“抽棒子”的小游戏。教师准备一个纸盒,里面放了5根棒子,露出的一端是完全不同的,不过隐藏在盒子里的半截涂了颜色,1根黑色、4根红色,由5名学生依次抽取,只要抽到黑色棒子就要接受小小的惩罚。开始玩游戏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决定抽取的次序,其他学生纷纷给他们出主意,有的说第一个抽最好,有的说最后一个抽最好,热情高涨。结束游戏之后教师提问:先抽与后抽有没有区别?这5名同学抽中黑色小棒的机会是否均等?通过这些问题,教师顺势把学生玩游戏的热情引向对概率的學习,大大提高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为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还可利用动画、故事、辩论等方式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把玩的热情转化为对数学知识的关注,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开展学具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随着小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知识对他们而言越来越深奥难懂,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本来就不强,只依赖教师的讲授难以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实际上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借助学具完成,需要教师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学具活动,因为学具的直观性很强,能用形象具体的方式表达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再适当点拨,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感性形象转化为理性认识,在脑海里留下对数学知识清晰的、深刻的印象,更充分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相遇问题时,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就可以发现学生理解该知识点的难度较大,如果学生理解不透彻,还会在今后解决路程相遇问题时遇到困扰,只要能让学生学好相遇问题,可以说路程问题已经解决一半。因而,教师可在上一节课结束时要求班里的男生带来他们喜欢玩的小汽车,女生带来她们喜欢玩的各种彩色丝线。到了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喜欢的玩具充满好奇,不知道把它们带到数学课上有什么用,都期待教师的悬念。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就让男生利用小汽车演示相遇过程,女生则用丝线演示。面对新奇的学具,学生积极演示,个别学生还边演示边解说,更有一些学生别出心裁,做了直线相遇、曲线相遇,说得头头是道。通过运用学具,学生纷纷动手操作,玩学结合,在课堂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难点知识“相遇问题”,并充分发挥潜能,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逐渐爱上数学,数学课堂成为高效的学习阵地、快乐的学习园地。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当代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引起更多关注和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运用信息技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同时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有趣的学具活动中深入理解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体会数学的智慧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尹静.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17.
[2]冯月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8-129.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