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霞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著名心理专家郝滨也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可见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家庭教育已经从狭义的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上升到生活中父母和子女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是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教育的延伸。既然是相互影响和教育,就不是单方面的教育,而是强调教育过程中父母和子女间的相互感染,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即讲求潜移默化、注重心灵和情感的培養、碰撞和交流。这种养心养情教育会渗透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它影响着孩子和家长心智的成熟、情感的发展等。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孩子家庭教育的两个案例谈谈我对家庭教育中重养心养情教育的认识、理解,实践。
案例一:
儿子今年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他6岁的时候,和其他孩子一样,我也着手开始给他培养兴趣爱好,报各种兴趣班,包括钢琴、绘画、乒乓球、书法等。起初孩子好奇心很强,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但没过多久,儿子的积极性大大降低。看到这种情况,我认为只是孩子的好奇心转移了,三分热度下降了,便试图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办法去刺激儿子,好让他继续去练习钢琴,去坚持打乒乓球,学书法等,但好景不长,随着钢琴乐谱难度的增加和乒乓球训练强度的加大,孩子的积极性又再一次受挫,对书法和绘画表现出更多的“不以为然”,一周都很少提起它,各种鼓励和刺激措施都收效甚微。
在这样的状态下徘徊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静下心来和儿子好好谈一谈,给他“讲讲道理”。不讲不知道,一交心我才明白,不是我所认为的孩子的兴趣都是靠“培养”出来的,刚开始,孩子确实对各种所谓的兴趣爱好很感“兴趣”,是因为他不了解什么是钢琴、乒乓球、书法等,是我把我认为的应当培养的“高大上”的兴趣转嫁给了他。随着他认知的慢慢形成,他压根就不喜欢书法、绘画,所以表现得冷漠,对于钢琴和乒乓球,还是比较喜欢的,只是他不能很好跟上老师的节奏,老师讲的知识点他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加之我一连串同时给儿子报学4门“兴趣”班,他精力、心力不足,热情自然就不高了。
了解到这些,我深深地意识到,在孩子的启蒙家庭教育中,我忽视了和儿子间的心灵交流,即养心教育没有做到。俗话说,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那么养人就要养心了,不抓住问题的关键就很难拿出有效的措施。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我更多注重的是“说、教”而非“教、养”。儿子的心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就谈不上对儿子负责任的教育,儿子自然就“消极怠工”了。
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征询孩子的意见后,我放弃了对他“书法、绘画”兴趣的培养。在钢琴和乒乓球上,一方面我和孩子一起逐节逐级学谱子、练指法,突破开始接触乐谱过程中知识点上的障碍。我和儿子一起练习打乒乓球、一起做队友,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紧张,让孩子重新找回失去的信心,找到困难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孩子感受到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另一方面,我也从自身上找问题,认识到原来自己的心态或者说状态就不对,只注重儿子的学习过程而忽视了自己的状态和修为,儿子的热情心性不高,作为母亲的我没有点燃孩子内心学习的热情或者说点燃的温度还不够,一味地去焦虑、去指责,反倒效果不佳,造成了孩子的消极被动。
心和心接近了,儿子和我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通道顺畅了,孩子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了。
案例二:
儿子出生不到一岁,儿子的爸爸因为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原因,离开我和孩子3年时间,虽然中途也不时回家,假期也和我及儿子在一起,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别离的,等到他再次完全和儿子在一起时,儿子已经4岁了。所以说,儿子在婴幼儿时期是缺乏父亲的关爱和教育的,缺乏安全感和力量的。造成了孩子上幼儿园了,还很被动、胆怯,遇事老是采取逃避的心态、遇见熟人也不主动打招呼,总是往我身后躲。
我看在眼里,急到心里,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对孩子的自信心、主动性、男子汉气概的形成很不利。于是我就主动不断地寻求对策,一方面在闲暇之余尽可能带孩子到广场、到小孩子多的地方去,让孩子多接触公众环境,多和人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随着儿子年龄和认识理解上的增长,我注重开始对孩子开展以情换情的养情教育,什么事情上都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从情感的交流中换取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让爸爸回来后更多的弥补对孩子关爱上的缺失,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更多的用心去陪伴。即便是在儿子爸爸不在的时间内,在遇到重要的节假日、儿子生日或儿子遇到挫折、取得成功的时刻,我都会以爸爸和我的署名为儿子及时写上一封鼓励、表扬或对问题看法的信件及时装进儿子的书包,每当看到儿子津津有味的读着信件,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我感到情感上的另一种交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现在虽说孩子已经逐渐进入叛逆期,但儿子还是愿意什么事情都和我分享交流,毫不掩饰和忌讳,回想起来,这也许就是养心养情的结果吧,以情换情,方能交心。
家庭教育,教无定法。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认知和对问题的处理和看法,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孩子的启蒙教育,养情养性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赵雨林学者所说,它是为生之道,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只有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才能使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愈演愈精彩。我想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达到花开的美好的前提是,有人已经剪过枝,施过肥,浇过水,养过情,修过性,一切就绪,方能静待花开。
编辑 田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