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
摘 要:变革教科书中长着“大众脸”的练习题或变换练习方式,在课堂练习时对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练习活动的运作等方面做出努力,会使得数学课堂练习有效和高效。
关键词:深度;变革;课堂练习;有效性
教学是“授人以渔”,“授人以渔”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漁场,我认为数学课堂练习环节就是学生学“渔”的好渔场。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施过程中,变革教科书中长着“大众脸”的练习题或变换练习方式,不仅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益,更能使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沉着而扎实,思维水平深入且卓异。
一、借助图形、字母推进深度理解
小学生学习数学,看惯了具体数字的模样,练习题大多以具体数字呈现,我在“比一比”的练习中,做了如下设计:第一排摆4个○,第二排摆7个△,让学生将○和△所指作大胆的猜想和推延,如:可以将○看作苹果,△看作梨,问题就变成了苹果比梨少几个,梨比苹果多几个。经过老师启发,学生开始七嘴八舌,于是出现了各色○和△的所指,橘子、桃子,桌子、椅子,男生、女生……在进行( )比( )少5的填空练习时,我有意将( )换成A、B,问题变成了A比B少5,A、B各是多少?学生顿时一脸懵懂,当发现这里的A、B可以是无穷变化、无限包容时,学生思维中“代数”的种子便开始了萌芽。这种貌似超越课标的课堂练习,在不经意间却像春雨润物,达到无痕教学的境地。
二、弱“算”强“技”推进深度思考
在多位数乘法学习之后,我设计如下比大小练习题:
(1)130×20○13×200
(2)33×400○4×300
(3)83×12○82×13
我提出要求:不计算,尝试比较。学生经过分析观察,得出办法: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把一个因数末尾的零“让”给另一个因数,结果不变。一个“让”字立刻让“冷冰冰”的数学有了温情。类似的,第二题也可以让出两个零,让式子变成33×400○400×3。而此时,立刻有学生提出,(2)式左边的两个因数33×400都比右边两个因数4×300大,所以直接可以比较。当学生思维即将趋于惯性时,不经意间的“旁逸斜出”为学生思维之树增添了新的嫩芽。弱“算”强“技”,使学生将数与计算的感悟置于单纯的计算之上。“逼”着学生着眼于动脑,着眼于智慧的生成。
再例如:嘉峪关市逸夫小学六个年级举行爱心捐款活动,一至六年级捐款数分别为:540元、520元、550元、540元、500元和530元。求平均每个年级捐款多少元?学生列式(540+520+550+540+500+530)÷6,我让学生不囿于平均数的惯常求法,抛开“总数量÷总份数”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有什么办法来求平均数?经过思考,学生的思维逐步迫近平均数的本质“移多补少”,列式为:520+(20+0+30+20-20+10)÷6。创设适宜、新颖而有思辨性的练习内容会助推学生深度思考。
三、问题驱动推进深度探究
受教育家佛赖登塔尔设计的“巨人的手印”教学启发。我尝试设计了分数和比的练习。
(一)看到如下线段图,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女生与男生的比是4∶5,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4,也可以是女生与男女生总人数的比为4∶9,男生与男女生总人数的比为5∶9。直观的“份数”,让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和比的内在联系。将老师烂熟于心的知识体系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深度探究投石引路。
(二)将原线段图做如下改编。
生3:女生20人,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为4∶5,男生多少人?
通过改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脉络,触及了数学的本质,以简约、简明的形式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在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激活了学生思维。
(三)经过老师的帮助,让学生自己改造线段图(换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
生3:男生25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女生多少人?
同样的素材,恰到好处地抓住了知识间的“生长点”和“联结点”,为学生罗织出系统的知识网格,吸引学生深度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否有效,老师必须追问自己为何练?练什么?怎么练?只有为学生提供极具思考力的练习题型,才能助力学生深度理解、深度思考和深度探究,让学生的认识由混沌变为清晰,思维由浅显变为深入。
参考文献:
[1]刘月琴.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86.
[2]马光兰.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甘肃教育,2012(1):79.
注: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