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志成
学校体育课程正式命名为《体育与健康》的变化,说明身心健康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在一线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不落地,造成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下降,对健康的认识不够明了,行为认知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选定区域内某小学四年级310名学生,某中七年级520名学生,跟踪调研;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经过一段时间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得研究数据,检验学生对实施体育与健康“5+X”健康教学后,产生的变化。
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及授课不规范
调研涉及的6所中学和12所小学均因天气原因无法进行体育外堂课而设置健康教育课,部分学校课时安排随机性比较大,课时设置和授课内容也不规范,不能因地制宜,将健康教育“落地”。
2.家庭健康教育薄弱
调查表明,现在家庭关于孩子的健康教育观念淡薄,不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意识,不重视子女的健康情趣,忽略了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缺少与学校的沟通配合,普遍地造成了家庭健康教育的不合理化。
三、体育与健康“5+X”健康教学模式构建
1.制订地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部分实施方案,建立“5+X”健康教育模式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形成地方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5+X”健康教育模式。“5”是指在体育课时中每学期安排5节课,从运动参与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健康知识传授;“X”是指利用体育课、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另外,在假期中安排健康知识的自主学习,强化健康意识的影响力,通过学校、家长、学生的联动,形成“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机制。
2.固定教材、注重学段、科学分层、系统规划
根据教学需要,选用2009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健康教育》为地方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结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认知程度,分为三个阶段:(1)小学一、二年级,以培养健康认识为基本内容,拓展最基本的健康行为习惯;(2)小学3~5年级,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拓展培养科学健康观念;(3)初中6~9年级,以科学健康观念指导实际生活为基本内容,拓展运动伤害预防和处理。
3.构建“体育课+校内资源+假期作业”为实施主线的健康教育框架,创建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在体育室外课的教授过程中,同时渗透健康知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資源,普及健康教育;发挥家长会功能,形成“家校一体”的健康教育群体;每年寒暑假根据学生体测状况,科学制订假期体育锻炼计划,并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强调假期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健康生活”与“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
4.行政教研并轨,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行政方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核查,结果纳入学校督导考核;教研方面,定期开展教研工作会议,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每学期都要进行学生问卷调查,确保健康教育效果,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四、实施效果分析
1.对基本健康教育教学结果的分析
从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四次对比情况看,小学对基本健康教学内容知晓率为27.83%、53.41%、67.42%、73.92%;科学健康行为养成率为19.36%、22.54%、37.76%、42.91%;意志品质提升率为35.32%、48.53%、62.78%、71.87%。初中学段,基本健康教学内容知晓率为57.52%、73.85%、84.12%、91.06%;科学健康行为养成率为62.14%、72.83%、79.56%、83.12%;科学健身率为32.08%、43.57%、68.36%、83.59%。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行为、意志品质及科学健身等方面均呈良好趋势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对健康教育拓展成果的分析
主要从肥胖、龋齿、近视、运动损伤的防护及简易处理、科学运动的安排与实施、家庭健康体育锻炼以及常见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等方面来进行。同样采取问卷调查的样式,从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四次的对比情况看,小学及格率为11.14%、21.52%、33.26%、35.71%;初中及格率为26.32%、33.75%、45.81%、51.53%。由此可见,“家校一体”的健康教育格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结语
体育的身体活动性应该在“身心健康”的大目标下统一起来。而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积极地锻炼来实现身体健康的目的。我们实施的健康教育模式,虽不能涵盖健康教育方面的所有内容,但已经起到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世昌,史为临.浅析新版中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J].湖北体育科技,2011(1):1.
[2]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方新普,黄文仁.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4(2):74-78.
[4]王大利,王彩云,马大慧.体育教学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J].运动,2012(21):48-61.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