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摘 要: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多数学校不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固化造成的,导致高中化学教学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理念,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为了保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基于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倡导化学教学应开展以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实验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实验教学仍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本文从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加强实验教学的认知和开展多元化实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一、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缺乏良好的实验条件,加剧学生的厌烦心理
与其他实践活动明显不同,环境因素直接关乎化学实验操作的成功与否。如果最终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化,实验操作的合理性就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努力实践后得不到正确结果,会对实验产生厌烦的心理,严重阻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此外,由于应试教育思想观念的日益影响,为了节省学习的精力,学生更重视实验结果,却忽视实验的基础操作、方法和过程,课本结论并不能够带动学生的认识和感悟,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2.动手实验的机会减少,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然而部分教师仍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数成绩方面,在实践操作中并未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未见起色。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的学校将多数课时分配给数学、语文和英语三门学科,学生用于其他学科的时间十分有限。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只能大幅度地削减实验操作,学生的动手实验机会变得越来越少。难记的化学公式、难懂的化学反应,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化学课程失去学习的热情。
3.实验教学的方法单调,教师仍旧是课堂主体
在平常化学教学课堂中,大多时间都是教师在落实所谓的考试重点,学生埋头做好笔记,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和提问,只能在课后慢慢消化繁杂的知识点,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時在学生参与的实验环节,很多的实验都是教师在操作,复杂的过程教师会选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对细节处并未做出过多的评论,不能起到巩固复习的最佳效果,学生经常会忘记所学的重难点知识,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二、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有效对策
1.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使教学具有实质意义
首先学校要准备符合标准的实验室,要加大对实验器材、设备和药品的资金投入,为学生切实提供基础性的准备材料,使化学实验能够具备良好的操作空间。加强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课程的重要意义,真正参与到每节课程学习中。同时,教师要适当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活动,正确指导学生积极探索各类化学知识,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2.加强实验教学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化学概念的认知,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情感意志,使他们能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在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高中化学实验要讲求理论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的巧妙融合,使学生的探究钻研兴趣得到有效的挖掘。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知识点,教师务必挑选出最能突出重难点的实验进行操作,在适当时机给学生提出指导和帮助。
3.开展多元化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根本上摆脱单调教学法的长期禁锢。根据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例如:针对有毒的特殊物品,并不是简单从化学文字概念分析显著特点,要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渠道,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视频中明确不同种类的化学物品。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做好详细的批注,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公式和化学现象背后的意义。此外,实验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教师在化学课堂惯用的演示实验外,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模式也要适当融入教学中,将实验内容和自然现象、农业生产等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解决简单问题。
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的意义,在保证整体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下,要适当增加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时量,要亲自带领学生做好每个细小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在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作出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教学。
参考文献:
[1]卢宏茜.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8.
[2]刘玉荣,史鹏园.“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7):58-65.
编辑 姚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