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

2019-05-10 06:23王婉贞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婉贞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显然,探究性学习已成为现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应该从最基本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自己去生疑、质疑,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探究意识;培养策略

一、组织引导,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

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并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对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作出调整。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的限制,要他们完全自主进行探究性阅读是很难的。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方面,教师更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一)提倡个性化阅读,点燃自主学习的火花

新课程阅读目标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如:“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这既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需要学生本人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去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只有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用心去阅读、去感悟,才能走入作者的心,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提升文化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果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让学生成为一个不断从语言文字中提取信息的“信息源”,成为“探究”的主体,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笔者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同学们,在苍茫的大海上,两艘船突然相撞,一艘船被撞坏了,海水不停地灌进来,周围一片混乱……唯一的生还机会就是通过一只小小的救生艇登上另一艘海轮……如果你这时正好在这艘船上,你会怎么做?”“人同此心,这样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学生意识到不能及时控制混乱的局面可能造成的可怕后果,心中十分焦急。笔者告诉学生:“幸运的是‘诺曼底号遇难时,船上有一位不平凡的船长,使大家及时镇定下来,船上六十个人都得救了。”这一设计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船长有什么好办法?”“船长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都十分想一探究竟,于是迅速地自主阅读起来,有效促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开展。

二、加强指导,教授自主探究的方法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搜集信息并交流讨论等,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探究、引导发现和适时点拨上。

(一)以疑启思,引导探究

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读书时如果能发现和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去解决它,这就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书时不仅要把自己的心得、感想及时地进行旁注,更应该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其次,引导学生懂得从哪些地方去发现问题,如:1. 通过题目质疑。2. 通过品词质疑。例如,“电线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线”,一般说“根、条”,这儿为什么用“痕”呢?像这种运用得有特色、超越了一般用法的词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这儿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带着问题去阅读。3. 从句子的内容与表达方式上质疑。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最后一段:“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钢铁铸成的……人们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这些句子读来给人一种“一语双关”“含义深刻”的感觉,如果引导学生在这儿思考质疑:作者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犹如钢铁铸成的”,还把他比喻成“黑色的雕像”呢?4. 从课文内容或写作方法方面质疑。比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写来到索溪峪的人也是“野”的,可以引導学生思考:那么多游人,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戴眼镜的姑娘和六十岁的老叟来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时候,就是他们自主探究意识生根发芽的时候。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生发了问题,正好为逐步把探究推向深入创造了条件。笔者常常这样鼓励学生:“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但要注意在阅读中提取重要的语言信息去感悟、理解、分析。你最想解决哪一个问题,就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去读有关的段落文字。”以疑启思,以疑促学,指导阅读方法,有效促进了自主探究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适时点拨,促进探究

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阅读探究的过程中,提取了大量的语言信息,有了自己的发现、感悟。此时,笔者再相机与学生合作探究,并针对重点内容或有感情地朗读,或分角色读,或想象当时的情景,或理解和分析重点词语。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合作探究,学有所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作者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犹如钢铁铸成的,还把他比喻成‘黑色的雕像呢?”这一问题。这是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从下手。笔者并没有马上帮他们分析,而是从方法上进行点拨:“首先,大家可以从重点词‘钢铁铸成的‘雕像进行思考,探讨一下‘钢铁铸成的有什么特点?‘雕像有什么价值和作用?再联系文中情景和作者的情感去读、去悟、去体会。”学生一下子明确了思考的方向:“钢铁铸成的”特别坚硬,说明哈尔威船长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十分坚定,而“雕像”是人们为了表达永久地纪念某个人或事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可见,句子表达的是哈尔威船长坚毅、巍然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在笔者的引导下,重点、难点问题轻松被突破了,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可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重点处引导品读,于难点处适当点拨,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保持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积极性。

三、精心组织,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成员之间有效交流,互动学习,通过总结归纳形成统一认识的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在自读自悟过程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交流可以相互补益;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相互启发。因此,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这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当有学生发言时,有些同学认真倾听,而有些同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不屑一顾。这时教师要耐心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彼此的差异,提醒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取长补短,学会思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倾听,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也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二)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把发言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指导,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引导学生如何去评价他人的发言,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做,一开始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但这些时间并没有白白被浪费。因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别人交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只有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共存互补,并结合学科特点有效地运用,才能真正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