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萍
【摘 要】目的:探究听力筛查联合聋病易感基因检测对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本182例实施听力筛查正常的新生儿,对其开展听力筛查与耳聋易感基因检测。结果:182例新生儿中,初筛合格者175例,合格率为96.15%,7例复筛有3例未通过者。3个月后再次进行诊断。听力筛查阳性率14.84%,聋病易感基因检测阳性率9.34%,听力筛查联合聋病易感基因检测阳性率1.10%,不同检测方法所得阳性率有所不同,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开展听力筛查联合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临床价值高,可及时发现新生儿耳聋情况,从而开展相对应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2
新生儿听力筛查虽然在临床应用时间长,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很多弊端,导致部分新生儿发生听力损失。这对新生儿日后机体成长有一定障碍。及时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情况进行检查,并开展科学、合理的治疗,对新生儿日后语言能力有着积极影响[1]。因此,本文针对新生儿听力与聋病开展易感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共182例实施听力筛查正常的新生儿, 男性81例,女性101例,平均日龄(5.69±0.42)天。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正常;②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中途退出者;③先天性疾病;④精神系统疾病。
1.3 方法 听力筛查:新生儿出生3-5天后进行筛查,出生42天 左右后进行复查,对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出生3个月 再次进行筛查。
初筛:现将新生儿耳道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实施DPOAE筛查;
复筛:开展AABR联合DPOAE检测,医师做好跟踪服务;针对第2次复查没有通过的新生儿,三个月之后实施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仪联合声导抗实施测试。
平均听力损失小于等于25分贝为正常;介于26-40分贝为轻度听力损失;
介于41-55分贝为中度听力损失;介于56-70分贝为中重度听力损失;介于71-90分贝为重度听力损失;大于等于90分贝为极重度听力损失。新生儿3个月后实施诊断,应用ABR、声导抗以及听性多频稳态反应进行诊断。
筛查位点:12SrRNAc.1555 A>G、c.1494 C>T、GJB2 基 因 35delG、 167delT、 176-191del16、 235delC、299-300delAT、GJB3 基因 538 C>T、547 G>A。
聋病易感基因:收集足跟血,涂抹在耳聋基因采集卡上,2个血斑涂满即为合格,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对新生儿的筛查结果与突变位点进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结果 182例新生儿中,初筛合格者175例,合格率为96.15%,7例复筛有3例未通过者。3个月后再次进行诊断。
ABR120dBnHL雙耳没有引出1例;GJB2 235delC 纯合突变; ABR左耳14,右耳33,耳聋基因正常; ABR 阈值左耳15,右耳35, GJB2 235delC 杂合突 变 ; 1 例 左 耳 ABR60dBnHL, 右耳正常, 耳聋基因 SLC26A4 IVS7-2 A>G 杂合突变;右耳ABR45dBnHL1 例 ,耳聋基因 GJB2299-300delAT 杂合突变;耳聋基因 GJB2235delC 杂合突变1 例 ; SLC26A4 1226 G>A 杂合突变 1 例;GJB3 538 C> T杂合突变1例。
突变位点:182例新生儿实施线粒体12SrRNAc.1555 A>G、c.1494 C>T、GJB2 基 因 35delG、 167delT、 176-191del16、 235delC、299-300delAT、GJB3 基因 538 C>T、547 G>A等的位点检测,总体阳性率为8.24%;
2.3 不同筛查方法结果 听力筛查阳性率14.84%,聋病易感基因检测阳性率9.34%,听力筛查联合聋病易感基因检测阳性率1.10%,不同检测方法所得阳性率有所不同,两两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相关研究称:对先天性耳聋患者进行干预,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遗传学方面也持续性完善,对耳聋遗传相关因素也有所了解[2]。有相关研究表明:DPOAE的灵敏度可达99%,特异性能达到73%,ABR的特异性与灵敏度为95%、100%,两种检测方法对新生儿筛查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针对迟发性耳聋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缺陷[3]。
严重听力损失多为遗传因素而导致的,有医学研究者表明:新生儿开展耳聋基因检测,多数医师认为新生儿是先天性听力损失或者迟发性语前听力损失。GJB2基因定位是在13qll-ql2染色体上,有100多种的GJB2突变位点,例如移码、剪切、错义突变等。有美国学者认为:对GJB2基因突变进行长达2年的随访,可发现其听力出现持续性下降形式,散发性耳聋患者中发生GJB2基因突变可达13.76%[4]。
SLC26A4属于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遗传学病因,同Pendred综合征与前庭水管扩大有着紧密联系。SLC26A4中的c.919-2 A>G 杂合携带同相关基因配偶所结合的后代需进行跟踪随访,因为其后代发生耳聋几率会达到25%左右。当前仍有很多耳聋基因尚不确定,听力筛查在临床检验中有着重要价值。
线粒体DNA突变对新生儿耳聋具有一定影响,线粒体耳聋占遗传性耳聋的2%左右,同听力正常新生儿相比较,其耳蜗与前庭细胞所产生的ATP下降,线粒体内的脂类以及核酸会受到一定损伤,细胞会大量凋亡,从而导致听力受到损伤[5]。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开展听力筛查联合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临床价值高,可及时发现新生儿耳聋情况,从而开展相对应治疗,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赵亚丽,李庆忠,翟所强,等.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14(2):93.
袁慧军,姜泗长,杨伟炎,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555G点突变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33(2):67.
郑文波,罗建红,郦云,等.中国人语前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基因的突变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38(10):610.
林文津,郭舜民,徐小妹,等.福州地区88例听力障碍者致聋基因测序结果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6,23(6):335-337.
崔庆佳,王国建,张媛,等.GJB2、SLC26A4基因相关耳聋儿童的听力损失特点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