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娜 梁懿煜 左双双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治生态建设,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智慧。文章从政治生态的价值意蕴、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总结,这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生态;价值意蕴;内涵;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3-0015-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得到了整体净化,呈现出崭新气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1]政治生态内容丰富、意味深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一、政治生态的价值意蕴
(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6月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2]政治生态的健康与否决定了党能否在发展道路上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深化改革的今天,严峻而艰巨的现代化事业也迫切需要良好的政治生态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党内队伍还存在着许多利益“小团体”,官本位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官员不作为不敢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脱离群众、任人唯亲的行为仍有存在。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盛行,“四风”问题越积越多,主要原因就在于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对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集体,针对当前党风建设的盲区、深水区以及党内政治环境的不正之气颁布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
(二)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于政治生态的提出和践行,有助于净化党的纯洁性,更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清明的政治生态是孕育民主政治的肥沃“土壤”,只有政治生态清清爽爽,民主政治才会稳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终体现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推动事业发展上。”[3]通过政治生态的建设,党内逐渐形成唯才是举、以德为先、知人善任、选贤举能的优良风气,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泉;通过政治生态的建设,党员干部坚持原则、胸襟坦荡、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学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政治生态的建设,充分调动了党员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同时将权力放到了阳光下,进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承担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实现自身净化的必经之路、引领社会风气的客观需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治生态体现的就是党以一个怎样的面貌去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人民群众是政治生态建设的有力监督者,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动力。政治生态的建设,就是要努力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保障。
二、政治生态的理论内涵
(一)政治生态的本质规定
“政治生态”一词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七一前的政治局集体学习上首次提及,此后又在多个场合阐述,已然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于政治生态的内涵虽还没有达成统一认识,但从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看,对政治生态的界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政治生态是将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政治研究领域而得出的概念,是相对于环境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生态;第二,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与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联动;第三,政治生态强调的是一种政治状态,尤其是指领导干部的从政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的涵义更多的是界定在“从政环境”上。例如,2013年1月召开的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提出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4]次年六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5]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强调:“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6]与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6]同时指出,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容易受到污染,一旦污染,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巨大代价。
(二)政治生态的内容体系
1.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思想建设。“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7]因此,亟需夯实对党内所有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永葆共产党员的高尚节操和政治本色。二是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党的建设内涵事关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政治生态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基,政治生态建设与党的政治思想建设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协调发展,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助于促进政治生态净化。
2.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首先是反腐败斗争。政治生态的价值取向是党风清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只有不断惩处党内“大老虎”“小苍蝇”,政治生态才能风清气正,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反腐败的系列方针举措,坚决拔“烂树”、正“歪树”、治“病树”、护“森林”,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其次是干部队伍的建设。“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领导干部自身的清正廉洁、秉公执法、言出法随,对其他党员同志和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清明的内在要求,党内一旦有腐败分子藏身之所,政治生态必然受到污染。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坚如磐石,必须有腐必反、除恶务尽。
3.制度体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依照当前党内的制度体系建设去完成,因此,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否决定着能否有效净化政治生态。要善用制度、纪律和规矩来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制度体系建设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的法律制度既能够充分保障党员的各项权利,使得党员干部全心全意投身到工作当中,将自己的所学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又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我们党工作的初衷,也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最终愿景。二是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建设。党内权力的分配、执行需要在阳光下运行,党内监督应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去推进,让党内监督不断督促党员干部正确作为。
4.文化环境建设。政治生态的净化不仅需要制度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文化环境的涵养。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是政治生态的文化环境出现了问题。要在党内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从政环境,破除陈规陋俗和消极文化对党内成员的影响,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些历久弥新的精华,并在发展过程中结合时代先进文化元素,不断创新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筑良好的政治生态服务。
(三)政治生态的基本特征
1.时代性。政治生态建设具有时代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承历史。要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从中汲取到为当前建设可用的大智慧,同时本着“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理念,身体力行,“以民为本”,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上下求索”,为广大党员干部做出了良好表率。党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反腐斗争的艰巨性与重要性,要用坚定的决心同党一起将党风廉政建设进行下去。从严治党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举措和必经之路,政治生态建设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二是面向时代,政治生态相关论述是从现实出发,直面时代所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理性思考、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八项规定的制定、树立党的优良作风到政治生态的系统构建,从重视“关键少数”、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到全面从严治党,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步步为营、上下一心,全力净化政治生态。
2.创新性。政治生态提出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政治生态相关论述的继承发展。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强调突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邓小平认为党的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制度保障,政治生态才会呈现新气象。江泽民指出腐败问题是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不可掉以轻心。胡锦涛坚持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铲除腐败根源才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形势、新时代、新任务对政治生态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说明创新是一件小概率成功的事件,但并不能因此而不去创新,而是要敢于尝试,坚持自己的初心,只要敢做,就是成功。在政治生態的建设中,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要同时发力、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制度治党”同“制度建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创新性却十分突出。
3.先进性。先进性表现在党的建设和人民利益的统一,“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8]全体党员干部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只有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政治生态的建设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一个政党如果认识不到人民的重要性,不切实际脱离人民群众,则最终会走向失败。净化政治生态,要以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强有力的后盾支撑,让人民群众来监督党内权力的运行过程,让党和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政治生态内容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呈现系统性,包含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诸多方面,这些要素共同影响着政治生态建设的进程。政治生态相关内容,坚持了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相结合的原则,既吸取了国内外政治生态建设的先进经验,又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总结。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分运用系统性的思维直面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就将政治生态上升到了全局性考量的新高度。
三、政治生态的实践路径
政治生态价值意蕴深刻、理论内涵丰富,而且还开辟了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中国共产党在严明党的纪律、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强力惩治腐败、推进政治生态制度创新和加强政治生态文化建设中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一)严明党的纪律——重要前提
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前提是严明党的纪律。不可否认,有些地方四风问题仍旧存在,政治生态严重破坏。只有严明党的纪律,才能使不良风气得到实质性的转变,这也是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举措和内在要求;只有纪律严明,全体党员才可步调一致向前进,全面从严治党方能向纵深发展。
严明党的纪律,推进政治生态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只有党内政治生活清明高效,政治生态才能风清气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9]净化政治生活,有利于新时期新环境新形势下党与时俱进与自我革新,有利于为政治生态注入“清流”。第二,严明党的纪律规则。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没有纪律原则,假公济私、损人利己、中饱私囊,使得政治生态受到污染。严明党的纪律,就是要求所有党员按规矩章程办事。党章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严明党的纪律首先要遵从党章,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绝对忠诚,尤其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权威。坚持“发现一件、惩罚一件”的原则,惩治党内成员不遵从纪律、不按规矩办事的行为;同时,强化对党员的道德指引,引导党员树立规则意识。
(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关键环节
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环节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1]人尽其用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所在,也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根本性问题。党组织内部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党工作作风的风向标,是影响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领导干部是全体党员中的“关键少数”,虽然人数相对较少,但他们是党组织内部的骨干精英力量,“关键少数”的观念、作风会影响整个政治生态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一要扭转目前党内在识人用人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剔除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无所作为的干部,选拔干干净净、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优秀党员干部,从而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因此,党和政府务必结合时代发展,摒弃从前唯年龄唯资历的老旧观念,让真正贤能之人有上升的空间,有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让有用之才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之中。二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领导干部权力相对较大,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党员干部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10]最后,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牢记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正确的用人导向尤为重要,关乎着政治生态能否清明。
(三)强力惩治腐败——必要手段
净化政治生态的必要手段是强力惩治腐败。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1]构筑政治生态是一项涉及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腐败问题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根源已久,危害巨大,因而必须强力惩治腐败,从而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通过惩治腐败来推进政治生态建设,一是要树立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是党员个人或党组织党性和价值观的外在体现,贯穿于党的工作和生活中,只有通过党内定期教育活动加强干部们的党性修养,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之风,从而促进政治生态清正廉明。二是要加大反腐力度。腐败分子是影响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要素,腐败问题是我们党发展中的毒瘤,是“拦路虎”,因此惩处贪污腐败力度必须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11]党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找准并铲除腐败根源,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优良政治生态。对于腐败治理,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惩治腐败的相关工作,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对腐败分子重拳出击、斗争到底;另一方面,腐败问题也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预防和治理协同推进,只有大力惩治腐败,政治生态建设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惩治腐败这一手必须紧抓不放、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12]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只有强力惩治腐败,积极树立党的优良作风,才能营造清廉高效的政治生态。
(四)推进政治生态制度创新——根本保障
净化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是推进政治生态制度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制度为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划定了行为的圈定线,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约束规范个人行为的运作模式。合理高效的政治制度本身就是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党内生活的刚性约束。
制度创新俨然成为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因素,推进政治生态制度创新,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政治生态的发展需要以规范严谨的法律法规制度为保障,党和政府应始终高扬“依法治国”大旗,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遵从党章,把党章作为党员工作生活学習的根本依据;持续推进民主集中制程序化、科学化,最大程度上保证党内决策、执行的高效化;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深度和广度,争取做到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其次,建立健全党风廉政监督制度。党内应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制度,增强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上级组织机构要对下级组织机构行使权力监督,党员干部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权责明晰、从谏如流,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好“两个主体责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提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13]减少制度虚置、监督缺少、执行低效等现象,制度不在于多,而在于要务实管用。对于不能满足社会现状的旧制度要予以修正、改进和创新,从而为政治生态提供根本性的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五)加强政治生态文化建设——文化因素
净化政治生态的文化因素是加强政治生态文化建设。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遵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来濡化政治生态,涵养从政环境,增强党内所有成员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党员的精神文化境界和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N].人民日报,2016-06-30.
[3]罗藏.深情牵挂青海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纪实[N].青海日报,2016-08-2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5]习近平.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把作风建设要求融入党的制度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01.
[6]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5-03-07.
[7]何毅亭.党内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思想[N].学习时报,2016-07-14.
[8]刘光明.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N].经济日报,2016-04-21.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1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1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押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1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