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茜 詹慧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6)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1-2],脑出血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多数会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后遗症,这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生活质量和后续康复治疗,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而心理障碍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为进一步研究早期心理支持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及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3]《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2)40~75岁;(3)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3个月,均有高血压病史。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等其他器官严重衰竭;(2)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继发性癫痫及抑郁病史等。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4~72岁,平均(55.32±11.23)岁;丘脑出血17例,脑叶部位出血11例,破入脑室出血8例;合并糖尿病19例,合并冠心病1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4.93±10.39)岁;丘脑出血18例,脑叶部位出血10例,破入脑室出血8例;合并糖尿病20例,合并冠心病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支持护理:(1)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流程,统一规范护士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语言。(2)将新入院的患者和病情好转的患者安排同一病房,让病友通过自身疗效进行宣教,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的同时评估影响患者健康的因素,根据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3)了解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并给予对应的干预,充分安慰和鼓励病人,建立有效的医护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4)每天指导患者做深、细、匀的呼吸,组织听轻柔乐曲或看喜剧电影等,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负性情绪比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的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日常生活能力比较:采用生活能力测评表(ADL)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满意度判定以本科室电话回访满意度调查为依据,总分=100分,满分≥81为非常满意,满分在60~80分为基本满意,满≤59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1两组SAS和ADL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 SAS和ADL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①P<0.05。
2.2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8.89%;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基本满意14例,不满意12例,满意度66.67%。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3,P<0.05)。
脑出血以中老年人、高血压病人、脑血管畸形者多发,常见病因有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破裂等[4-5]。由于大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这很大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而心理障碍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早期心理支持护理是研究护理对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已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具有支持和加强患者心理防御功能的特点,能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够勇敢、正确的面对病情,完全相信医护人员,将压力转移,通过宣教疾病知识来提高治疗的积极性和康复信心,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肢体、语言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能力,通过亲友的支持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恢复患者生活的信心,解除悲观情绪[6]。传统采取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及常规看护干预脑出血患者,效果并不显著。有研究[7]表明,早期心理支持护理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增加患者对健康知识的基本了解,增强户外锻炼恢复四肢和语言功能,减少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DS评分、ADL及改变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表明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支持护理比传统护理方式更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恢复其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