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幡动·皆心动

2019-05-09 02:11郝可心
美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冬风旷达苏东坡

郝可心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初读《前赤壁赋》,我懵懂不解,不知其深意。细读《苏东坡传》,我似乎于芜杂中抽得一丝,悟得一点儿真谛。

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动?幡动?皆心动!若秉承一颗初心,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风与冬风。这,是苏东坡教授给我的。他的一生也确实经历了春风得意、夏风灼灼、秋風萧瑟、冬风凛冽,而不管在哪种风候中,他都能保持一种旷达与自适,做一个乐天派与道德家。

生于小康之家,父亲因其降生而发奋读书,父子三人同时进京赶考,他名列第二,二十岁高中进士,才华出众、壮志凌云,春风得意、快马疾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其心之自如可见一般。他奉命为本朝皇帝写传记,为百姓向上天祈雨,闲暇之余吟诗作赋。“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的口碑开始有所树立。他始终保持着那份低调与从容,不事张扬、不求闻达,可谓春风得意还需策马加鞭。

神宗继位,新法推行,朝堂之上刮起新旧两党之争的灼灼夏风,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派剑拔弩张、不可调和。身在庙堂之上,难免被风吹,何况苏东坡这一耿直之士?苏东坡不骑墙、不媚上,从事实出发,力陈青苗法、募役法的危害,并向皇帝上呈万言书,直呼王安石名字直陈新法之弊,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提请归隐,自然引起得势新党宵小之辈的极度嫉恨。在风雨飘摇中保持一颗初心何其难能可贵,可谓夏风灼灼我自遗世独立。

初次遭贬黜,自杭州、湖州而黄州、宜兴、登州……他的生活境遇每况愈下,而他的心境却并无太大变化。他力求为百姓解除饥馑,指定医生为囚徒治病,成立救儿会拯救被遗弃婴儿。他无端遭受指控,经历了牢狱之灾和以为死期临近的喜剧式恐慌,化身为农民和隐士。他躬耕于东坡,因号“东坡居士”;他与药师、大夫、酒监为友,感受普通人的快乐;他将“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人间美味,让“东坡肉”至今蜚声;他静习瑜伽,创作《养生论》。这个时期他的文学才情达到了极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月有阴晴圆缺”的《水调歌头》,“孤馆灯青、野店鸡号”的《沁园春》,将胸中块垒抒发于笔端,可谓于秋风萧瑟中品味独得之乐。

在短暂的太后恩宠之后,苏东坡迎来了人生的寒冬——二度被流放,成为被贬谪到广东高山大禹岭以南的第一人,随行者唯有朝云而已。他依旧极尽所能为百姓做事:推行“浮马”缓解插秧之苦,创办公立医院,实施饮水工程,努力陈规陋俗……在极其恶劣的境遇中,他研究酿酒之法,写成《松醪赋》;他研制良墨,苦心钻研书法和画艺;他去乡野采药,寻求新的医药用途;他校注《论语》《易经》,从经典中吸纳人生智慧……即便饮食已成忧,他还调侃阳光疗饿之法,可谓寒风凛冽心中依然有温度。

岁月有四季,人生有四风,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不管风带着何种温度,我们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或许比风带来的影响更重要。联想到自己,太容易为风向所左右,太容易受外物所羁绊。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语会让我如沐春风,一次不起眼的考试会让我如夏风吹过大汗淋淋,妈妈无意识的几句讥讽就让我觉得风雨凄凄,班主任无意的一个小眼神近乎寒风过境。其实,世间万物皆随心而动而非随风而动,变的不是环境,是我们的心境,倘若心怀旷达,即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也会“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这个喧嚣浮躁又发展神速的世界里,或许,让心沉静下来,感受不到风的侵袭才是最上上之策。

猜你喜欢
冬风旷达苏东坡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旷达者
冬风
旷达者
旷达者
四季歌
冬天的风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