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构建与前瞻※
——基于新世纪以来的文献量化分析

2019-05-09 07:42杨静凤黄燕玲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域公共服务供给

杨静凤 黄燕玲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旅游公共服务在当代旅游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影响游客满意度与竞争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国内旅游业的开展初期较为注重其经济属性,对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最初仅仅是将公共服务理论与旅游进行简单联合。2006年以后,关于公共服务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在国内全面展开,与旅游公共服务关联的探讨与实践也日益增多并逐渐深入[1]。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旅游”“泛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当前时段的旅游业进展已迈入以全民、个人、自驾旅游为主要态势的崭新进程,旅游者行为的自助、灵活和多元性致使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要愈发强烈[2]。2016年全域旅游作为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提出并开始实施。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构建有了新要求,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增强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的工作任务。全域旅游是新时期下催生的旅游发展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模式,其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系统,旅游公共服务的构建不仅是全域旅游开展的基础,也是全域有机联系、资源有效整合的关键支撑,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保障,是顺应旅游新时代的必然抉择。

1 旅游公共服务文献计量分析

1.1 旅游公共服务文献总体态势分析

本文以旅游公共服务为研究主题,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检查搜索来源,时间区域设立为2000年1月—2018年,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31日,检索策略为主题=“旅游”并含“公共服务”,由期刊高级检索获取文献数量948篇,约占国内旅游类相关文献总数的2%,CSSCI和中文核心刊物文献检索数目为233篇;以“全域旅游”并含“公共服务”为检索词,由期刊高级检索获取文献数目仅有80篇。2000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国内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文献增进趋向如图1所示。

通过CNKI统计,2000年—2006年旅游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主要以硕博论文、期刊论文为主,会议论文从2007年开始出现有关文献。对检索的文献依照时间进行统计,以归纳中国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文献的逐年增长趋势及大体进展形式。从图1能够知晓,2011年以前,文献数量十分有限,2011年以后,国内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文献开始增多,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探求其根本,发现与国家颁发的政策文件密切关联。

图1 国内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文献发表数目趋势(2000年1月—2018年8月)

1.2 文献发表作者及其单位统计分析

以发表3篇以上旅游公共服务相关文献的作者为基准进行概括总计,2000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发表3篇以上相关研究的作者有30多人,共计发表文献数量为125篇,约占文献总量的14.3%,数目相对较少,来自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不多,高等院校的学者是其研究队伍的主要构成部分。

1.3 文献所属期刊及学科统计分析

统计并剖析文献所属刊物及学科,可以了解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跨度和各学科对其关注的程度。从所检索的相关研究文章的刊物分布来看,948篇期刊文献共源自80多个刊物,分布较为疏散,但《旅游学刊》以发表36篇有关论文占据榜首,研究的品质相对较高。进行文献所属学科领域的分布分析,能够更加有效地把掌握研究内容的重心。为了了解旅游公共服务研究的主要学科分布情况,选择发文量超过10篇的学科进行汇总,从其学科研究分布来看,相关文献应用领域较高的为旅游学科,占比高达62%,交叉学科多分布于经济、管理等领域,表明这些学科理论是旅游公共服务探索的重大支持。

1.4 研究主题分析

为了愈加清楚深入地剖析国内旅游公共服务探讨内容的状况,利用软件CiteSpace对旅游公共服务有关研究进行信息可视化分析。

1.4.1 关键词分析

以2000年1月—2018年8月的948篇期刊文献为样本,绘制旅游公共服务关键词可视化图谱。阈值(Thresholds)设为7,调整字号及颜色、结点形状大小以及关键词排行提炼后,获得图2。十字节点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各色连线的多少表示关联度的高低。“旅游公共服务”“旅游”是新世纪以来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关键词,即图2中最大的两个十字。“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仅次于上述两个关键词,对“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等关键词的探讨也在日益增加。“游客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游客满意度”“供给”“政府”等关键词关联度较高,聚类出旅游公共服务的主题研究。“旅游供给”“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与“体育旅游”之间关联度较高,形成了全域旅游的主题研究分支,然而“全域旅游”作为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并不高,将旅游公共服务结合全域旅游研究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图2 国内旅游公共服务研究高频词汇可视化图谱(2000年1月—2018年8月)

1.4.2 研究趋势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Timezone功能对关键词进行时间段的划分,得到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大量高频词汇聚集在2008—2014年,相较于2008年以前,这一阶段研究成果较多,除了探究其概念内涵、供给、体系等基本内容之外,学术界还聚焦于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以及旅游者的满意度的研究,2014年以后,有关研究热点拓展至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可以看出,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有一定的政策诱导。

图3 国内旅游公共服务研究高频词汇时区图谱(2000年1月—2018年8月)

2 旅游公共服务研究进展

2.1 旅游公共服务的主要研究内容

2.1.1 旅游公共服务内涵研究

目前,不同专家学者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定义多有不同。旅游公共服务在早期思想里被看作由国家政府机构供给市场的旅游类服务,且不将谋利作为目标[3]。李爽、徐菊凤、李军鹏等学者都认为旅游公共服务是不基于营利的目标、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具备公共性的产品与服务的统称。不同的是,李爽等人将旅游公共服务界定为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提供的[4],徐菊凤等人认为旅游公共服务是由旅游相关部门供应的且具备公益性与共享性的特征[5],李军鹏则指出旅游公共服务是基于满足旅游者的商务旅游公共需要而供给的,具有基本性、非利益性等特点[3]。学术界关于旅游公共服务概念内涵界定的争议主要聚焦在它的提供者与服务对象上。但纵观已有的概念探析,学术界关于内涵定义取得了一些共鸣,即强调旅游公共服务应具备公共服务的普遍特点,又具有旅游业自身的特殊性。

2.1.2 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有关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探究与其供给主体、供给体制方面的探讨大同小异,只是提法不同,其研究内容的侧重点都在于研究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在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方面。国内旅游发展长久以来都采用政府主管的旅游发展策略,在传统思维中,政府被认为是唯一的旅游公共服务的直接供应者。较多学者认为,应采取政府为核心的供给模式。徐菊凤、吴必虎等学者认为以政府作为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更能体现出政府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然而随着旅游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参与模式的观点越来越多[6],由此出现了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一元论和多元论。黄燕玲等承认政府在旅游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强调各种非政府的公共机构、民间自组织机构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地位[7]。李建中等基于节事活动中政府供给的不足,讨论了第三部门供给的补充作用,且提出从增强二者间的互助合作、拓展筹融资路径等方面以强化参加供给的能力[8]。需要强调的是,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结构、旅游公共需求偏好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单一主体供给模式必然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公共需求,为了更好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公共服务的需求,需使供给主体趋于多元化、动态化,因此应结合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2.1.3 旅游公共服务运营机制研究

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运营机制,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政府主导型的投资运营机制,即由政府直接提供或投资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二是多元化的投资模式。单一政府投资模式会降低运营效率,从而制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弥补市场公共服务的空缺供给,并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马波认为,采用公私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9]。PPP模式兼顾了公共部门与私人组织目标,它可以发挥政府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双赢。

2.1.4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7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国内的重要短板,要推进旅游业高质高效发展首先要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一些学者认为其体系构建应是由自身完整的内容构成,王信章、李爽、甘巧林等人从内容构成及表现形式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般包含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大体一致,概括起来应该包括行政类、惠民便民类、信息提供类、安全检测类、交通等服务内容[10,12]。也有学者认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1,10-11],应从供需双方、供给内容、政府监督等角度出发。学术界关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认识,总体上与《中国旅游公共服务“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的五大内容体系一致。笔者认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构应囊括完整的理论框架、供给系统、运行机制以及完善的体系架构。

2.1.5 基于其他视角的研究

对其平台的研究多与信息科技、智慧旅游、乡村及城镇旅游结合;对其评价的探索多聚集于旅游者满意度、旅游服务品质和旅游绩效等方面,评价方式基本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为主,此外,还有学者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其实行评价的研究。对其进行的实证研究,以具体的地区、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集中于对旅游目的地的公共服务感知、公共服务质量与体系的优化研究、与满意度关系研究等方面[13-16]。少量研究从体育、节庆视角出发,探讨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17-18]。

2.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单一,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内容构成和供给机制以文字描述的定性研究为主,实证分析相对缺乏;旅游公共服务的体系、质量、供给及满意度评价的研究,运用的定量研究方法有限,多采用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辅以数据统计分析法。此研究对2000年1月—2018年8月关于旅游公共服务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汇总(表1)。

表1 旅游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方法汇总(2000年1月—2018年8月)

资料来源:基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汇总。

3 结论与前瞻

3.1 结论

通过对旅游公共服务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关于旅游公共服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最初的理论内涵探析拓展到供给模式、运营机制、体系建构探讨等方面,研究不断深入,但依然有诸多局限。

(1)从文献研究数量上来看,研究成果并没有达到一个高峰期,尤其是与全域旅游结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屈指可数,与其他旅游研究领域相比,这仍然是个崭新的课题。

(2)探讨的内容上,旅游公共服务理论建构尚不完善,对于旅游公共服务的概念内涵还未形成统一观点。我国有部分城市在旅游公共服务运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但是有的成功经验并未被系统、仔细地探讨与归纳,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境况;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方面,不同学者选取标准不同,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性的体系结构,较多的是基于微观层面的分支系统的研究。涉及范围方面,对其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评估的研究当前较为匮乏,政策制定与业界实践、学术研究的结合程度有待提高;关于不同供给主体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与运营中的功用与协同合作的研究也仍旧不够深入;以全域旅游视角研究的文献较少,对近几年出现的热点词如“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相关研究也并不多见。

(3)研究方法上,文字描述的定性分析多,采用数字、量度的定量研究较少,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较多,创新性的建模与定量分析较少。

总体而言,需拓展研究内容,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建设以及与智慧旅游、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也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深化旅游公共服务研究层次,对其所包含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影响机制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创新且丰富研究方法,重视定量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3.2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与研究前瞻

全域旅游背景下,需要继续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大旅游公共服务”格局,使旅游公共服务朝着供给充足、发展均衡、运营高效化方向发展,愈发配合旅游者的多样化需要,愈加契合全域旅游的发展宗旨。

第一,加快推进体系建构。全域旅游需要行业融入发展、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全部吸引物,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并将区域一体化、旅游产业全景化和全覆盖。全域旅游不仅注重系统构建,同时强调统筹协调,促进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的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是应对新形势的必要前提。伴随着现阶段全域旅游对公共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全域内有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必要条件。为了使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适应大众化、多元化、自主化的旅游需求以及全面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网络资料及相关文献,试图探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图4)。

第二,完善体制机制。新形势下,应以政策法规明晰各有关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各机关单位、相关部门、企业、行业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领导机制及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立旅游公共服务的绩效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加强示范引导。此外,全域旅游的发展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相关组织开辟了发展空间,因此参与机制应多元化,形成政府、社会主体、第三部门协同参与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第三,促进全域发展。全域旅游是一种共享的区域发展理念,目的是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社会共建共享的系统旅游。全域旅游开发的支撑要素涉及旅游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实现地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协同发展、社会共建同享,是全域旅游开展的迫切需要。全域旅游的发展条件包括:社会条件——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人口条件——非农人口比重增加,资源条件——旅游资源的全域化。所以在全域旅游的视阈下,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应按照共建同享、人本理念的准则,促使旅游公共服务全域化和全覆盖,愈加改善旅游公共资源的配备布置,构筑游客和目的地居民、都市和乡村联合互动的同享发展环境,加速构建旅游公共服务的全方位开展运作格局。

图4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猜你喜欢
全域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