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体现的是一个宏观的、系统的、综合性、全局性发展方略[1]。2017年,中国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2017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2]。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2017年同期增长11.4%,乡村旅游成为产业热点。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深入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可以推动乡村的绿色崛起,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茶旅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有效载体,可以促进茶产地的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元素融合,推动茶文化体验、茶田茶山休闲度假、茶旅商品开发等一体化的茶旅新业态。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并以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以旅游为目的的新型旅游产业。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两个核心内容[3]。我国是农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选择,其既要对乡村旅游资源实施有效开发,亦要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保护[4]。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开发者需要充分协调发改、财政、国土、建设、交通、商务、文化、工商等诸多部门的力量,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的落地与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则需要对乡村旅游规划、土地、政策等方面监管,重视乡村旅游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服务系统的构建,逐步推动乡村土地增值收益与品牌效益,同时将旅游收益反哺乡村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基础、产业规模、产业资源、社区管理水平的良性平衡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5]可见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可以追溯到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到了唐代,随着中国茶叶生产、加工规模的形成,茶叶科学也形成完整体系,茶道、茶礼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茶文化是人们从事茶叶栽培与制作、茶叶贸易与品赏、茶事等活动,从而创造并沉淀的经验、技巧、习俗、知识等[6],其包括精神、物质、制度三个层次。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与茶相关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
茶旅融合是我国旅游新兴业态,对其研究也以我国学者为主。学者们首先是从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进行研究,如李祝舜等从茶与旅游饮食、茶与游览、茶文化专项旅游角度进行茶文化与旅游研究[7];和献中等以云南普洱茶为例,进行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等茶文化与旅游互动研究,阐述合理开发茶文化的重要意义[8];张思倩则对泰山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需要深度挖掘泰山茶文化内涵,开展茶事活动[9],总体而言,学界普遍认为茶文化是茶产业旅游的核心,并对茶旅活动具有支撑意义。其次,在茶旅融合研究方面,最早李翠娥等以君山岛君山名茶为例,建议发展名茶产业,推动旅游业发展[10];易开刚等从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角度,开展茶旅融合研究,重点对茶旅融合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11];罗琼菁以大田县茶旅融合发展为例,探究茶旅融合的现状、优势、存在问题等[12]。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茶旅融合的研究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研究,都在探究茶旅融合切实可行的路径、对策,从而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寻找解决方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旅游日益兴起,以茶乡、茶田为资源体的茶产业旅游备受市场青睐。中国茶产业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茶产业既关系千万茶乡茶农,又连着亿万全球消费者。中国茶叶种植规模世界第一,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全国茶叶消费量超过200万吨。虽然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销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且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地区的茶产业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茶产业的新业态、新领域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拓展与开发,且诸多瓶颈问题也日益呈现出来。
首先,茶产品同质化,文化内涵单一。许多茶产品缺乏高标准的规划,产品没有创新创意,没有将当地特有的文化物化、活化展示出来。其次,茶乡茶园的环境保护不足。随着现代化进程和茶产业的迅猛发展,乡村地区环境承载负荷加重,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影响了茶山旅游资源的独特吸引力,茶产业与生态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结合迫在眉睫。再次,茶产业创新型人才缺乏。茶产业主要产地在乡村,对产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从目前来看,茶产业从业人数普遍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行业领军、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最后,茶产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热点,但是乡村资源一般不具有绝对优越性,因此,资本市场对投资茶产业一般持谨慎态度,融资难题普遍存在。
茶旅融合是集生态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购物、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对破解茶产业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代茶产业旅游,是助力农民脱贫的重要举措,也是茶产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因此,茶旅融合背景下的观光茶园与一般茶叶生产园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茶旅融合的特色茶园必备条件是观光游览区、休闲度假区,需要做到有景可观、有茶可品、有礼可购。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茶乡应该从重点多产业载体、内涵创新两个方面进行资源挖掘、产业拓展、品牌塑造、产品推广。
茶旅融合,需要根植于茶文化内涵,激活产业载体,以高标准、高规格进行茶旅规划(图1)。内涵创新方面,要紧扣当地文化特色,挖掘茶史典故、茶艺茶俗、茶戏茶节,将茶文化资源禀赋梳理与内涵挖掘统一起来。产业载体方面,应该聚焦本土化、人文化,重点围绕茶饮茶宴、茶山旅游、茶乡民宿等,以茶文化促进茶旅产业落地与品牌塑造。通过内涵创新、产业载体构建,做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促进乡村产业转型与振兴。
图1 茶旅融合的产业载体与内涵创新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茶旅融合发展,需要结合茶文化物质与精神资源,突出山水、茶乡、生态特色等,并与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有效融合,才能发挥茶旅融合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引领、惠民富民、产业带动功能,从而促进乡村生态建设,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13]。茶旅融合的产业内涵需要根植于特色的茶乡、茶园,如岩茶大红袍的产地福建武夷山、浙江龙井茶的故乡杭州西湖、安徽毛峰茶的产地黄山、四川竹叶青茶的产地峨眉山、江西云雾茶产地庐山、湖南君山银针产地岳阳等,都是历史悠久的著名特色茶产地,旅游风景名胜区与特色的茶乡、茶园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别具一番观赏、品鉴魅力。
茶旅融合可重点围绕茶产业资源特色,实现旅游资源开发。茶乡茶田可以在不影响茶叶生长的前提下,通过景观改造和花木补植,美化茶园的游憩景观,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加强对茶园的环境管理与优化,适当开展生态旅游。登览茶山,参观茶乡,了解茶叶的功能,采购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茶叶种类,体味品茶情趣,并在茶田清新空气、优美的景致中修身养性。
在发展茶加工旅游时,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把发展茶加工旅游,可植入茶产品私人订制、DIY设计,开发茶饮茶宴,并将茶叶生产流程开放为旅游项目,建设“工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开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茶点手信、茶纪念品。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我国第一部关于民宿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已经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在旅游条例中也加入了民宿的内容,非标住宿的监管与标准正在逐步完善。茶旅融合可将茶乡优美资源进行项目拓展,通过盘活茶乡闲置土地资源,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与民宿、客栈、精品酒店、公寓等非标住宿业实现资源整合,经营富有文化品位的茶乡民宿,带动茶乡民宿的精致化、品位化发展。
与此产业载体相配套,茶旅融合可延伸开展茶俗茶事的节庆旅游。通过茶文化旅游节、茶博会等,充分发挥会展节庆活动的联动效应,精心打造茶文化旅游节的品牌,使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区域整合营销。在旅游节庆活动开发中,应注重挖掘泡茶、赏茶、茶艺表演的休闲旅游价值,引领论茶、品茶新风尚,塑造茶产业特色旅游产品。例如,四川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就设计有“春·采茶”、“夏·纳凉”、“秋·骑游”、“冬·喝汤”系列活动,从而实现以茶促旅。利用茶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茶文化知识,还可以开展茶学科普、青少年茶文化研学旅游,针对寒、暑假亦可推出以山水茶乡游为主题的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另外,在有条件的茶乡,可结合宗教文化开发研修旅游,利用现有茶与宗教文化资源举办一些禅茶文化节,以其独特的佛、道茶文化内涵吸引众多的爱茶之人,开发禅修旅游产品。
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各地旅游业方兴未艾。具有良好生态资源、人文特色的潜在旅游地,成为资本市场寻觅投资开发的热点。茶产业具有的资源性、文化性、产业性、市场性,恰好与旅游业的六要素开发吻合,其与旅游业的碰撞后,容易实现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企业融合等产业功能融合[14]。因此,如茶山、茶田能解决交通条件、落实土地指标、做好系统策划与规划,往往就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以广东省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为例,该景区已经开业20多年,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遵循旅游业与茶产业的功能融合进行开发与运营,融茶叶生产、茶文化展示、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客家美食、客家演艺于一体,成功塑造“雁南飞·茶中情”茶旅融合综合示范旅游区,其千亩茶田上的“鲁班奖”围龙大酒店是茶田度假酒店的典范之作,《雁南飞茶歌》客家演艺成为难得的茶旅文化盛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茶旅融合发展承载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其核心动力在于创新,不断地顺应市场环境。具体而言,茶旅资源的开发需要将资源优势与特色,经过适当地改造与系统创新[15],从而挖掘茶叶的产业价值,基于茶旅体验模式,关注游客的消费需求,将饮食元素与旅游消费理念融合,结合茶乡茶园的生态资源特色、文化优势,进行差异化、人本化创新,才能将茶旅品牌塑造与推广出去。
因此,在茶旅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区位比选、周边影响、多规衔接”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综合研究确定茶旅资源开发的定位、线路组团、经济拉动效应等,做好茶旅产业的“加减乘除”。“加减乘除”中加是考虑茶旅项目设计多样性,定位丰富准确;减是要避免同质化、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乘是做好茶旅产业融合,运用互联网+,做好旅游+;精准地定位资源特色,做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互联网+”“共享经济”等商业模式的兴起,促进了新的旅游开发与运营模式,茶旅融合应该与经济形势紧密结合,承接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