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传文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果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相混淆,容易导致人才培养目标的偏离。本文分析了影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希望能够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一、影响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走向社会就能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职业能力局限的理解为职业技能的训练,就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能否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成败的关键。
(二)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忽视了学生基础和层次的不同,采用一种教材、一种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人的个体差异时先天的,也注定了今后适合从事的职业方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基础、能力需要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采取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实现人人成才的目标。
(三)教师主导因素
教师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有的教学目标都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实现。我们发现在高职院校里很多教师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没有掌握职业教育的特点、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方式、个性兴趣、学生家庭背景等了解程度较低。在当前全员育人、全程余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教師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引导角色显得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要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把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方法。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越来越模糊。比如,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模糊,对职业能力内涵把握不准确,并没有形成定位准确、以职业能力为主导、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只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技能训练方面投入多,在其他方面投入较少,导致学生将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混淆,不能正确看待职业学习,导致学生技能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中,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衔接性。在教学改革中,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了项目化、模块式教学,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计算机教学方法方面,依然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另外,单调重复的实践课程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低下。
(三)单一的考评方式阻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考核中,主要对学生考核的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师的教学重点导向重书本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只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规范的职业行为等方面,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再加上不正确的考评导向,使整个教学过程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也关注着学生思想修养、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看,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这里特别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接轨。
(二)细化人才培养方向
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这与本科院校培养的通才是有区别的。它强调的是具体岗位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高职院校学制短、学习时间有限的特点,应该细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计算机应用某一方面比如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或动画技术等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适应工作需要,顺利实现就业。因此,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确定所要开设的专业方向。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当前企业需要的是实用性人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对全面的综合素质,这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得不到实现。
(四)科学采用评价模式
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靠评价来决定。评价方式方法对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还是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要参考指标,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只重视最后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协同育人视角的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何芳.福建茶叶.2019(12)
[2]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研究[J].张玮.科技风.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