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但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才能让你的教育行为艺术化,才能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这就离不开班主任的先进理念和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有效沟通的前提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父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我班有的学生平时看似很听话,但若与同学发生小冲突,就会大打出手;有的不出声,十分内向;有的平时虽然很调皮,小事不断,但每次找他谈话时,态度还是很诚恳,能够知错就改;有的个性强硬,有错罚他,他也不改。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学生更多的家庭情况,就更能理解学生和家长,那么我们就有沟通的机会和希望。我在家长会上就曾跟家长们说过:“孩子是你们的未来,我理解你们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孩子,在家里也要请你们尽力而为,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了只有家校联手,共同督促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尊重家长——有效沟通的原则
家庭、社会、学校一起构成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其中,社会是个大环境,也是学生成长的背景,家长和老师则是学生成长的具体指导者。尽管教师与家长具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但是,由于在各自的社会角色、对教育手段的理解、与学生的亲密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教师与家长之间也会产生许多矛盾。因此,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尊重家长,学会换位思考。
三、以诚相待——有效沟通的桥梁
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家长的冒失和错误。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这样,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真诚的班主任面前,也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四、用“心”经营——有效沟通的方法与策略
(一)建立“家校联系本”,用“关心”拉近距离
我班有几个特别顽劣的学生,经常不写作业,习惯也不好,我想与家长采取合力教育孩子,但家长总以没时间婉拒,打电话沟通,家长却表现出对孩子不抱任何希望,从而以种种理由推脱。面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用“家校联系本”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专人专本。“家校联系本”体现着关爱、耐心、信心。它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家长的疼爱,从进步的对比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起到鼓舞的作用;它也能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坚持用好“家校联系本”,我尝到了甜头:学生、老师、家长三者形成有效互动,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亲自家访,用“爱心”塑造心灵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觉得家访必不可少。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教师家访越来越少了。但一次特殊的家访经历,坚定了我持续做好家访沟通的信心。我班有个孩子叫小沈,经常翘课,也不请假。打电话过去,总是说生病了。更让人奇怪的是周一生病比较多。我觉得对于这个孩子的教育,不能急于求成,要有爱心和耐心,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些调查。于是在五一假期,我带着水果来到了他家。和他奶奶聊了大约两个小时,我终于了解了情况:孩子的爸爸妈妈都是渔民,常年在外打鱼,他的一切生活由奶奶照顾,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爷爷。让我驚讶的是,这个孩子在家里很乖巧懂事,还能帮着照顾爷爷。但由于爸爸妈妈不在家,没人督促写作业,完不成作业就装病不上课。奶奶呢,家务又忙,又特别疼爱孙子,还总是信以为真。小沈还告诉我,爸爸妈妈不在家他很孤单,觉得自己就像个孤儿,可是只要他一生病,妈妈就会赶回来。于是,他常常不写作业装病,慢慢的就习惯了。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是个让人心疼、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爱心的孩子。了解了情况,我马上联系了他的爸爸妈妈,制定了一系列帮助他的方法:爸爸妈妈不管有多忙,都必须坚持每天打一个电话给孩子,问问学习情况,聊聊家常;周末必须回家一次看望孩子和老人,不要让孩子觉得孤单……果不其然,一段时间下来,小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认真了,作业完成了,也不说谎装病了,人也越来越阳光了。而这一切的变化应该归功于那次家访。
(三)小小微信,用“恒心”结成同盟
工作之余,我建立了班级微信群,有学生群,还有家长群,当然还和每一位家长成为了微信好友,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微信,我及时反馈情况,学生进步了,我点赞、表扬;碰到问题,我委婉提出改进方法,甚至为家长出谋划策。一条条微信,拉开了与家长沟通的序幕,它能开启家长的心扉,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激发家长源于内心的责任感,会使家长乐于和你结为同盟,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合力,推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才能让你的教育行为艺术化,才能达到“沟通零距离”的境界。到那时,你就不会为教育所累所困,而是在尽情地享受教育。让我们一起用“心”与家长沟通,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