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爱
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应该渗透并贯穿游戏。而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角色游戏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游戏兴趣不持久、游戏情节单一、游戏难以深入发展等问题,使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价值难以充分实现,而教师若能加强角色游戏的指导,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突出指导重点。
教师要将教育意图有机地渗透到环境中,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有效指导的目的。如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角色,想像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并进行模仿和创造,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教师要对于在游戏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幼儿,要予以格外关注,帮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角色。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明确并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
其次,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的稳定性。幼儿在游戏中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或产生角色错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常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身份进行游戏,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提醒。
再次要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自始至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
二、借助观察的参与指导
(一)观察游戏的流程
观察游戏的流程,就是教师运用“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综合图示法”等方法观察幼儿游戏时所走的不同“路径”。每次游戏由于观察的主题和重点不同,“路径”也有所不同。
1.“伞状式”流程。教师以某一个区域为中心带动周围区域来实施观察。新出现的主题或矛盾较多的区域是教师观察的中心或重点,教师对这个区域实施定点观察,同时对其他区域进行扫描观察,可以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2.“钟摆式”流程。教师以几个相关主题为观察重点,来回于既定的两三个区域实施定点或追踪观察,而对其他区域只是远距离扫描,这样教师可以较为详细地了解幼儿在相近经验游戏中的互动情况,为帮助幼儿提升、分享游戏经验做准备。
3.“卷地毯式”流程。教师对每个游戏区域都给予关注,巡回进行扫描或追踪观察。这种“路径”常常在教师无观察重点时使用,其特点是面面俱到,但可能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使观察结果流于表面。
4.“自由式”流程。教师观察并无任何重点,可以不受线路的限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这种观察流程可能顾此失彼,却能发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趋势。
(二)参与游戏中的指导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语言指导法”来参与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游戏介入法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利用“平行式介入”或“交叉式介入”的方法参与幼儿游戏,从而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平行式介入是指教师在幼儿的旁边,和幼儿玩相同的材料或游戏情节,给幼儿提供榜样,起示范作用,从而达到指导的目的;交叉式介入是指教师主动参与或接受幼儿邀请参与游戏,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来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材料提供法是指通过提供材料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以视游戏的需要分别提供“替代材料”或“辅助材料”。提供替代材料——废旧物品或半成品,可以解决幼儿因成品玩具不足而妨碍游戏顺利开展的问题,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形成;辅助材料似乎可有可无,但有了它游戏情节会更加丰富,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幼儿进一步完善和迁移经验,提高游戏的水平。
语言指导法是指教师在游戏中运用“建议式”、“鼓励式”、“澄清式”、“邀请式”、“角色式”、“指令式”等不同形式的语言,达到指导游戏的目的。
三、通过讨论的建构指导
(一)幼儿的经验需要整理
幼儿常常会把自己对真实社会局部的、片面的理解反映在游戲中。如幼儿会出现类似“警察吃饭不要钱”、“乘公共汽车认识熟人不用买票”、“银行的钱可以随便拿”、“只要生病就得打针”等情况,我们不能认为这不过是孩子玩玩而已,无伤大雅。有些经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完善,而有些观念是不合适的甚至是错误的,只有引导幼儿把凌乱的经验梳理清楚,才能使游戏情节得以丰富,促进幼儿逐渐形成完整的经验体系。教师要多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把孩子单一的点状的知识串成线状,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学习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幼儿的经验需要提升
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幼儿不使用游戏材料,有的幼儿因不会使用而随意摆弄游戏材料,教师应让幼儿知道材料的用法,并能在游戏中正确、灵活地使用;有的幼儿没有合作游戏的意识,具体表现为不参与游戏,或者游离于游戏情节之外,或者虽参加游戏但与别人缺乏交流,只顾着自己一个人玩等,教师应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游戏;还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在游戏中一遇到问题(如“小吃店”没有顾客怎么办?)就束手无策,不积极想办法,而是立刻向教师求救,教师应当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动脑或通过与他人协商,想出解决办法,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的结束阶段,教师应主要关注幼儿收拾整理物品、参与讲评等情况。
(三)幼儿的经验需要分享
游戏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善于让幼儿分享彼此的经验,向教师学习、向同伴学习、向环境学习。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就是一个让幼儿相互学习的机会。教师关注每个幼儿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不仅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全体幼儿在同一情景中学习彼此的经验,而且节省了重复指导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了游戏与教学活动相融合的效果。角色游戏离不开想像和模仿,幼儿模仿和想像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能够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反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对其适应生活、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参观、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促进游戏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归纳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如在游戏中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大方自信地表演等,引导幼儿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使游戏的功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四、把握指导时机
1.在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幼儿如果使用危险物品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时出现危险动作,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说明利害,确保幼儿的生命健康。
2.在幼儿兴趣减弱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有的幼儿刚参与一个新游戏时,兴趣十足,但很快兴趣就减弱了,细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游戏玩法单调重复,孩子觉得没意思;二是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游戏了,游戏难以深入。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指导,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3.在幼儿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发生纠纷、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如,骑木马时,“马头”掉到了地上,这个孩子被朋友们嘲笑而惊慌失措,这时就需要教师介入,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将游戏进行下去。
总之,自主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不仅能让幼儿获得强烈的游戏性体验,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增强幼儿的社会性意识,提高语言表达、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实践指导策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增强指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