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飞
摘要: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是铜仁学院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 “引社会服务之水,灌人才培养之田”的宗旨与职能体现。从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培育社会服务项目缘起、实施保障、实施过程等多维度剖析,以支教形式对薄弱学校学生与教师、教学与科研、课程与课题多方面帮扶,形成范例,对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领域的科研与实践探索、以及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服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扶贫;教学服务型;社会服务;薄弱学校;核心素养
一、项目概况
(一)名称:大扶贫战略下薄弱学校艺术核心素养培育项目
(二)委托单位:铜仁学院
(三)服务类别:人才服务
(四)实施时间:2018年1月-2019年12月
(五)实施地点:新塘民族小学、白水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项目缘起
(一)教学服务型大学办学定位与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于2002年超过15%,跨入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门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世界公认的高校三大职能。华中科技大学刘献君教授根据高校职能的划分,2007年首次在国内提出教学服务型大学概念。基本内涵:一是教学在学校中居于中心地位。即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满足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二是核心理念是服务。即服务社会需求,将“服务”理念贯穿与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教学服务型大学属于地方性大学,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三是应用型科学研究是教学服务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基础。孙慧敏还指出“‘社会服务功能不仅仅是人才培养,还应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对学校的‘其他需求”。[1]
(二)铜仁学院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客觀需求
作为教学服务型建设目标的铜仁学院,其主要职能与定位是服务铜仁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而人才服务,提升各级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是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最主要领域。
薄弱学校指学校管理、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学生教育、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方面明显落后,需要教育“脱贫”的义务阶段中小学。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的通知》(教督函[2015]1号)和全国改薄办《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信息公开公示暂行办法》(全国改薄办函[2015]2号)要求[2],积极响应党的“大扶贫”战略号召,贯彻2017年6月6日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黔人社通〔2017〕260号文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在县级以下单位服务2年以上”的要求[3],铜仁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以自身专业为优势,在薄弱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支教)项目。
(三)我国基础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变,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核心素养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提升与超越。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一方面坚持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理念,另一方面回应了信息时代对个人、社会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学科层面上,核心素养带来的不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变化,还包括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的整体转型。[4]而贵州农村薄弱学校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缺乏理论与实践指导。鉴于此,艺术学院几位教师自发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组成艺术核心素养支教团队,在新塘小学和白水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民俗、音乐和美术核心素养培育活动,包括日常教学、教育教学讲座、示范课、发表支教相关论文、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等。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具体任务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在薄弱小学对学生进行音乐、美术与民俗课程的教学,提升学校教师的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水平,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
(二)项目实施保障
2018年《铜仁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教是社会服务七个类别中人才服务的一种形式。由铜仁学院社会服务中心管理监督,制定社会服务细则与年度考核等次标准。由所属学院根据师资队伍建设和服务基础教育工作需要,经规范流程确定教师名单,报人事处、社会服务中心备案后派出。由所属学院负责管理和考核,考核结果由社会服务中心根据有效支撑材料审定。
考核标准(除完成薄弱学校分配的日常教学任务)有7项:1、每学期2次以上教育教学讲座(以薄弱学校颁发的证书和新闻报道为准);2、每学期1次以上示范课(以新闻报道为准);3、每年支教相关研究论文2篇;4、指导薄弱学校教师申报教改课题并获得县级以上立项;5、指导薄弱学校学生获得县级以上比赛三等奖以上等次;6、为支教学校实现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服务能力、教材开发和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得到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示肯定;7、支教期间的先进事迹被县级以上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完成3项为A等(267分),2项为B等(167分),1项为C等(100分)。积分计入年终工作量与专业岗位等次考核体系。[5]
(三)项目实施过程
1.成立项目实施团队
薄弱学校艺术核心素养培育项目由音乐、美术、民俗专业博士、副教授组成团队,多次研讨,确定实施计划与目标、统一教学理念。
2. 项目实施过程
为了使艺术核心素养培育有计划地、系统地贯穿支教学校音乐、美术与民俗等课程的学生培养中,并给基层教师灌输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本团队作了以下计划:
(1)2018年1月起,团队成员与支教服务学校校长在艺术领域开展核心素养培育问题的探讨,并分析学校师资、软硬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确定了该项目分为课堂授课、课题申报与结题全程指导、示范课与教育教学讲座4个方面进行,前期支教服务至2019年12月底,后期根据基层学校的需求和团队自身情况确定。
(2)团队成员在各自领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学习并贯穿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目标与方法。使课堂变成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多维构建,人文、技术、审美三位一体,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
(3)团队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1个示范课教学与2个教育教学讲座,指导基层学校教师在意识上觉醒、在理论上有支撑、在方法上有指导,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
(4)团队对基层学校的课题申报、研究过程、结题等方面给予指导,并根据学校需求给予其他各方面的智力支持与保障。
(5)团队成员完成社会服务经典案例撰写并入编《铜仁学院社会服务经典案例》,每年发表支教相关论文2篇以上。
四、结论
项目概况、项目缘起、实施保障、实施过程四方面彰显铜仁学院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在社会服务领域有条不紊,凸显其人才服务优势与特色,体现自身发展愿景与合理定位。支教中多维度地进行教育扶贫,对于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综合能力与的教学、教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高校教师了解行业现状与需求;有利于本科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给予导向与启示;有利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建设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徐绪卿.教学服务型大学:理论研究与制度框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0(1):1,21-28.
[2]贵州省“全面改薄”项目规划学校名单公示[EB/OL].贵州省教育厅(2015-10-10)http://www.gzsjyt.gov.cn/xwzx/tzgg/201712/t20171206_2924271.html
[3]关于做好2017年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贵州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2017-06-07) https://www.gzrst.gov.cn/zwgk/xxgkml/gggs/201711/t20171118_3024452.html
[4]张湘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7(1):1-2.
[5]铜仁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办法[R].2018-06-20:1-20.